资源描述
《古文二则》之《四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与作品,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小组合作,能基本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布局谋篇与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杨震廉洁自律、无私坦荡的高尚品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人物品格与写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翻译并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布局谋篇与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导学
1、作者、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他早年曾任彭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官至尚书吏部郎。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死刑。
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之一的《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包括十记、十志、八十列传,共百篇。著名篇目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2、解题:“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3、杨震(?一124),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学问渊博,可与孔子相媲美,素有“关西孔子”之称 。以为官清廉名闻天下,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职。安帝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罢官,自杀。
学习过程和内容
一、 预习展评
1、语文常识
范晔,字 ,南朝宋时著名 ,主要作品 。与 、
、 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
2、注音
邓骘( ) 辟( ) 谒见( ) 遗( ) 涿郡( )
3、解释
①闻: 辟: 举: ②迁: 之: 故:
③谒: 怀: 遗: ④转: 或: 厚: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与作品,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小组合作,能基本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杨震廉洁自律、无私坦荡的高尚品德。
4、学习课文布局谋篇与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一:疏通文意
1、结合文中注释自译课文,不懂处作标记,交由小组讨论、合作翻译,或问老师。
2、落实重点句子的翻译
(1)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2)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3)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活动二:内容分析
1、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杨震是个好官吗?请用文中一个字(或两个字)概括杨震的为人,课文又是通过哪事两件事突出这点的?
2、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理解,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四、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本文篇幅短小,人物形象却刻画的非常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
(可以从选材、描写方法、详略安排等角度考虑)
五、当堂达标
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闻其贤而辟之 故所举荆州刺史
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
1、闻 不能称前时之闻 2、故 既克,公问其故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桓侯故使人问之
或欲令为开产业 怀金十斤以遗震
一食或尽粟一担 以此遗之
3、或 诸子或时谏止 4、以 皆以美于徐公
或王命急宣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或异二者之为 以残年余力
策之不以其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练习。
2、借鉴本课文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200字左右。
七、布置预习 预习23课《送东阳马生序》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