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危险源识别及评价
1、 什么是危险源?
GB/T28001-2001中这样定义: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针对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为什么要进行危险源辨识?
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认其特性的过程。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控制。从而消除员工在工作中不受到伤害。
3、危险源存在在哪几个方面?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物的不安全状态
• 管理上的缺陷
• 作业环境的影响
4、对于识别方面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常规与非常规活动
•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 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设备(无论是由组织还是由外部所提供的设施)及安全防护用品。
• 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产品、原料丢弃、废弃、拆除和处置等
5、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种)
•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种)
•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种)
•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种)
•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种)
•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5.1、物理性伤害
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危害和有害因素
5.2、化学性危害、有害因素
序号
因素
举例
1
易燃易爆性物质
汽油、油漆
2
自燃性物质
3
有毒物质
二甲苯
4
腐蚀性物质
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
5
其他化学性危害和有害因素
5.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5.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5..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 3)、监护错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
6危险源评价---作业条件评价法(LEC)
•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后果
• D:危险性、(D=L × E × C|)
6.1、L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划分
分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0.5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不经常、但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1
完全意外
6.2、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分值
分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分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的危险环境
2
每月暴露一次
6
每日工作时间暴露
1
没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6.3、C发生事故后果的分值
分值
可能结果
分值
可能结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40
灾难,数人死亡
3
重大,致残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1
引人注目,需要保护
6.4、D危险值
分值
类别
危险程度
分值
类别
危险程度
>320
一类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20~70
四类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160~320
二类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20
五类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
70~160
三类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1、物体打击
6、淹溺
11、冒顶片帮
16、锅炉爆炸
2、车辆伤害
7、灼烫
12、透水
17、容器爆炸
3、机械伤害
8、火灾
13、放炮
18、其他爆炸
4、起重伤害
9、高处坠落
14、火药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5、触电
10、坍塌
15、瓦斯爆炸
20、其他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