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朝阳区黄草湾郊野公园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年9月
8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1
1.1项目建设的背景 1
1.2 项目名称、地址及性质 1
1.3 项目内容及建设规模 1
1.4 配套设施 1
1.5 建设周期 1
1.6 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 1
二、环境质量现状 2
2.1 大气环境 2
2.2 声环境 2
2.3 水环境 2
三、污染源强及其影响分析 2
3.1 施工期污染源强及其影响 2
3.2 运营期污染源强及其影响 4
四、环境保护措施 5
4.1 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5
4.2营运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7
五、结论与建议 8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建设的背景
朝阳区东坝郊野公园三期位于朝阳区东坝乡,地处东五环路以东,南侧、东侧与机场二通道相连,北临康各庄路,西临规划市政路。是规划郊野公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建设是完善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改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对满足周边居民休闲、游憩和健身需求,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2 项目名称、地址及性质
项目名称:朝阳区东坝郊野公园三期。
地 址:朝阳区东坝郊野公园三期东侧与公园一期相连;北侧为在建驹子房住宅组团;西侧为已建成朝阳新城居住小区;南侧为平房乡绿地与京城槐园接壤。
项目性质:新建郊野公园。
1.3 项目内容及建设规模
该项目设计占地面积505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绿化工程、道路广场工程、配套工程、公共服务设施等。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019.88万元,该项目投资由北京市和朝阳区两级政府按照7:3的比例投入。
1.4 配套设施
新建管理及服务用房1010m2,厕所120 m2;果皮箱:42个;公园介绍标识牌:3个,方位指示牌45个;挡墙坐凳157m,围树座椅9个,成品坐凳120个,自然石桌椅9套;场地避雨棚300m2;自然置石50吨;挡土墙147 m;场地台阶140 m;健身器械15组;篮球架8个;儿童游戏器械2组;大门1个。
1.5 建设周期
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施工期从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共计12个月。
1.6 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
本项目建设,符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明确提出的要“围绕中心城以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形成公园环及四环路、五环路景观防护林带”及中心城绿化建设“点状绿地:逐步实现各级规划公园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形成系统完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中心城点状绿地布局。实现居民出行500m见绿地,消除公共绿地服务盲区”的要求。
二、环境质量现状
2.1 大气环境
项目评价区周边常规污染物NO2和SO2的小时浓度值和日均浓度值指标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修改单(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监测点的 PM10存在超标现象,日均浓度值最大超标倍数为1.9倍,超标率71.4%。PM10超标的主要原因为:监测时段在秋节,北京地区风力较大,且项目区周边过往运输车辆扬起尘土,容易产生扬尘,造成超标。
2.2 声环境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声环境昼间监测值范围在52.0~54.6dB(A),夜间监测值范围在42.3~44.6dB(A),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的要求,项目区声环境质量良好。
2.3 水环境
(1)地表水
根据2010年七月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网站公布的河流水质状况,位于项目区的朝阳干渠为劣V类水质,劣于朝阳干渠规定的V类水体功能标准。可见,项目区水环境指标较差。
(2)地下水
本评价收集2008年《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中的项目区地下水监测资料,从项目区的地下水质量资料来看,各项指标均符合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项目区地下水环境较好。
三、污染源强及其影响分析
3.1 施工期污染源强及其影响
3.1.1 大气污染源及其影响
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包括散状物料的运输和装卸,以及施工车辆、筑路机械等运行产生的扬尘。主要影响因子为总悬浮颗粒物。
扬尘属于粒径较小的降尘(10~20m),在未铺装表面的(泥土)上极易起尘。由类比资料可知,施工期扬尘对项目区的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较重,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中TSP日平均浓度指标,且影响范围较大。新建项目在建设初期极易起尘,在施工过程应注意对堆土等定时洒水,可以有效地抑制扬尘的污染。
3.1.2 废水污染源及其影响
拟建项目对项目区周边地表水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的污染及施工区生产废水的影响。
(1)生活污水
施工期项目施工人员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若这些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则有可能对水质造成污染。因此,在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收集处理措施。本项目施工中应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施工营地应尽量利用现有建筑设施,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石各庄路地下污水管网,进入定福庄污水处理厂,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不大。
(2)生产废水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采取措施,生产废水进行沉淀,沉淀后上清液尽可能在施工中循环使用,避免对水体产生污染。
综上所述,施工期废水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应加强各个施工点的管理,注意文明施工。对施工废水应采取一定的污染防治措施,不得随意排入水体,则不良影响将会得到缓解。
3.1.3 噪声污染源及其影响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噪声和物料运输造成的交通噪声。影响范围昼间为90m,夜间250m。施工期项目区西侧敏感点朝阳新城、朝阳嘉园居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土方施工主要是在公园建设期,土方施工结束后,公园内建筑规模较小,建筑施工的噪声影响也不大,因此,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较小。
3.1.4 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及其影响
(1)施工固废
本项目拆迁、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由专车运送到朝阳区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施工期生活垃圾全部运至朝阳区垃圾处理中心处理,垃圾堆放点、设置厕所的地点在厕所清理后进行消毒,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3.1.5 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裸露的地表经雨水冲刷产生水土流失,施工期由于施工造成的风蚀量将可以人为减少,且施工为短期行为,且风蚀主要发生在干燥季节,一般在4-5月份,水蚀主要发生在雨季。只要控制裸地时间、及时恢复植被,施工期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将是可控制的。
因此,项目的建设可较大程度改善当地的风蚀量,有效减小因为风蚀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3.2 运营期污染源强及其影响
3.2.1地表水污染源及其影响
该项目运营后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COD浓度≤300mg/L,BOD5浓度≤150mg/L,SS浓度≤200mg/L,符合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公园内雨水采用自然地形排水,积水主要排向河道,绿地中的雨水尽量利用地形组织、滞留以利于原地下渗回补地下水,减轻市政排水系统负担,少量出入口附近及靠近市政道路的广场及建筑周边雨水可利用管道排入市政道路雨水系统。因本项目为园林景观生态项目,地表径流污染物含量较少,对项目周边河道影响较小。
3.2.2 地下水水污染源及其影响
本项目在树木花草的日常管理中,使用的农药、化肥、杀虫剂等,经大气降水及园林浇水的淋滤作用,进入土壤,长期大量使用,会进入地下水。
化肥、杀虫剂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NO3--N、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的升高,其次为CL化物,SO42+的升高。因此,应当严格控制化肥、杀虫剂的使用和类型。
3.2.3 声污染源及其影响
(1)停车场
机动车只在进出停车场时产生噪声,且停车场相邻环境主要是绿地,只要加强管理,禁止鸣笛、且对公园门口及公园内车辆进行有效疏通,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
(2)给水泵和污水泵
本项目生活及绿化用水水泵的功率均比较小,运行噪声一般在60-75dB(A)左右。水泵主要在设备间内运行,噪声源位于房间内,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可以满足场界达标排放的要求。
(3)生活噪声
公园内举办文艺、体育活动会产生生活噪声,建议公园内游园活动及文艺、体育活动应尽量安排在项目区中部及东部,远离项目区西侧朝阳新城及朝阳嘉园敏感点,因此,项目区生活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
3.2.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成后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管理方与城市环卫部门协调配合,负责园区内部的垃圾收集工作,定点堆放生活垃圾,及时将每日的生活垃圾清运,采用密封垃圾车辆运输,杜绝垃圾散落、乱堆放,避免引起蚊蝇滋生、破坏景观等现象。所有垃圾经环卫部门清运车,统一运送至朝阳区垃圾处理中心处置。只要加强管理,项目区产生的生活垃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3.2.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将成为一个多功能可持续的郊野公园。公园建成将极大地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将公园的绿化与城市生态功能结合起来,使公园成为本区域的重要做成部分。在项目区生态服务功能加强的同时,促进朝阳区域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环境保护措施
4.1 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4.1.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守《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 393-2007)、《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施工现场防治扬尘污染管理规定》以及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2)在风力大于4级的情况下禁止施工;
3)施工场地每天定期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
4)工地出口要设置车轮冲洗设施,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前要将车轮和槽帮冲洗干净,确保车辆不带泥土驶离工地;
5)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
6)渣土要及时清运,施工土方要覆盖;
7)运输车辆应密闭运输,严防沿途道路遗撒,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或限速行驶,以减少产尘量;
8)避免露天堆放起尘物(如回填用土、建筑砂石等),易起尘物料必须严密遮盖。
4.1.2 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不得在现场冲洗车辆,仅在施工场地出口处进行车轮清洗,并设置排水和泥浆沉淀设施;将车辆开至专门的洗车机构进行冲洗,以减少废水排放量。
(2)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得以渗坑或渗井或漫流方式排放。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施工废水经集中收集,采用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尽可能在施工中循环利用,沉淀池底泥清理后运送到朝阳区垃圾处理中心处理。
(3)施工期化粪池、污水管线等设施应采取严格的防渗漏措施。建议采用防渗漏化粪池,这种化粪池能够对生活用污水初步过滤,并且可防止污水渗漏,对防止水质污染具有较好的效果。
4.1.3 施工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为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该项目采取以下措施:
(1)施工期间严格执行北京市人民政府2001年5月1日发布的《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中的有关规定,保证施工厂界达标;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并把噪声大的作业安排在白天,并采用隔声围挡的方法,降低噪声影响朝阳新城、朝阳嘉园居民生活环境,夜间禁止进行对朝阳新城居民生活环境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
(3)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应尽量避免安排大量的高噪声设备,由于项目区较大,施工大型高噪音设备,尽量设置在项目区占地的中部,以避免造成局部声级过高,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4)施工设备选型时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
(5)尽量少用哨子、喇叭、笛等指挥作业,减少人为噪声;
(6)运输车辆在进入施工区附近区域后,要适当降低车速,避免或杜绝鸣笛。
4.1.4施工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拆迁过程中建筑垃圾(如废砖等)集中堆放,及时清运到北京市朝阳区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
(2)施工期对生活垃圾应加强管理,用垃圾桶收集,垃圾堆放点不得排放生活污水,不得倾倒建筑垃圾,禁止施工期生活垃圾用于回填,以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对所有施工作业面和施工活动区的施工废弃物彻底清理处置,运至弃渣场;
(3)工程完工后将施工中使用的临时建筑(包括临时工棚、厕所、仓库、垃圾堆放点等)全部拆除,对所有施工作业面和施工活动区的施工废弃物彻底清理处置,运至弃渣场,垃圾堆放点、设置厕所的地点在厕所清理后还应进行消毒。
4.1.5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前划定施工界限,严禁破坏征地范围外的植被;
(2)对园址内现状树木进行充分保护和利用,如涉及到现状树木的移伐,应按规定程序申报。
(3)施工场地的选择与布置,应尽量少占用项目红线范围外面积,减少对陆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另外施工开挖、填方,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避免任意取土和弃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砍伐或改变附近区域的植被与绿地性质。
(4)绿化植树选择当地的土著树种,注意乔灌草相结合。
(5)公园各门口周边的停车场应按照停车场相关绿化要求进行绿化。
(6)合理安排工期
降雨是造成水蚀等各种重力侵蚀的重要因素。夏季暴雨强度较大,因此合理安排施工期、雨季做好防排水工作可大大减少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
4.2营运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4.2.1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公园内产生生活污水设置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为防止化肥、农药、杀虫剂大量使用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尽量使用生物、物理防治花草树木病害,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目前已有生物制剂、粘虫胶可供利用。
建议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园区设置防虫网、幼蚜粘虫板,使用高温消毒、高压汞灯的物理手段和生物药剂。采用生物有机肥,运用生物农药和防虫网进行病虫害防治,形成了无毒、无害、无残留、无污染的种植体系。
污水管线要设置走向标志,设专人定期对污水管线沿线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漏水,及时检修,避免对污水渗漏地下,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4.2.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公园运营后,管理方要与城市环卫部门协调配合,做好园区内部的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定点堆放生活垃圾,及时将每日的生活垃圾清运至垃圾中转站,采用密封垃圾车辆运输,杜绝垃圾散落、乱堆放、引起蚊蝇滋生、有碍观瞻等现象。
4.2.3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项目四周厂界应多种植乔木、灌木等并加大植树密度,形成绿化自然隔声屏障,以进一步减少噪声影响的范围。
(2)控制汽车噪声。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限制性能差的车辆进入本区域,在园区内划定禁行区域,敏感路段设置限速、禁鸣标志等,可以有效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经常维护道路,保持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异常行驶引起交通噪声增大。
(3)减少公共设施噪声影响。水泵等布置在设备间内,设备间使用隔声门,水泵进行基础减震,选用低噪声设备,降低源强。
(4)公园内游园活动及文艺、体育活动应尽量安排在项目区中部,远离项目区西侧居民区。
4.2.4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植树选择当地的土著树种,注意乔灌草相结合;
2)加强植被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植被成活率。
4.2.5环保投资
本项目主要为环保工程,新增环保投资预计145万元,占总投资的7.18%。
五、结论与建议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在设计、施工和运行期切实落实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尤其应落实施工期生态、水土保护措施。在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的情况下,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