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试卷 (4).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343720 上传时间:2025-03-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试卷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对抗赛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卷面分(5分) 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他曾在你自bēi 失落的时候,给你信心的温暖;他曾在你犯错的时候,给你最严厉的批评;他曾在生命的危险关头,fù 予你再一次生命。他是我们的老师。他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xù ,清泉一般甘甜。他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nì ,比友爱更纯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喧腾 分歧 海枯石滥 尴尬 B.停滞 眩耀 芊芊细草 瘦骨嶙峋 C.奢望 弥漫 骇人听闻 酝酿 D.静谧 虐杀 闲情逸至 轻飞曼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B、陕西姑娘刘波在女子50米步枪奥运选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第一名。。 C、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4.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多一些和谐与温暖, ,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5.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每空一分,共10分) ⑴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⑵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⑶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⑷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朱熹) ⑸《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新旧更替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⑹《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论述“学”和“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 。 (7)描写动物的诗(连续两句) , 。 6.名著阅读。 农夫和鹤 一个农夫在他刚播种的耕地上,张着罗网,许多来吃种子的鹳雀都被捉住了,其中还包括一只鹤。鹤的腿被网弄断了,它哀求农夫饶它一命:“主人呀,请你把我放了吧!我折断了腿,也够你可怜我的了,而且我并不是鹳雀,我是一只鹤 ,是一只性情温柔的鸟儿呀!你瞧,我多么孝敬我的父母,我天天为他们工作,再看看我的羽毛,和鹳鸟也完全不一样呢!”农夫大笑说:“你说的话也许不错,可是我只知道,你是和这些强盗似的鹳雀一起被捉到的,所以你应当和它们得到同样的命运。” (1)这则材料出自哪部名著 。(1分) (2)请写出该名著的另一个故事名称并概括内容以及它蕴含的道理。 故事名称: (1分) 内容概括: (2分) 道理: (1分) 7.综合性学习。 关注读书 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 活动一:班级要办一期“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班刊,请你为这期班刊策划两个栏目。 栏目一: 栏目二: (2分) (2)活动二:班级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要求:引用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3分)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2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对暮色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说:“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父亲这样说的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只是让我自己下来,他不管我 B、他对我下来完全有把握 C、他知道我是胆小鬼,身体不好才这样说 D、让我慢慢把心情放平,镇定下来。 4.、从悬崖上下来,实际上是一件小事,“我”为什么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并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文中的父亲急忙跑到悬崖下,一面安慰我,一面爬上悬崖,扶我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6题。 (一)田野上的白发(14分)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应享一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⑾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2分)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4分)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⑾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14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知其旨也  (    ) (2)然后能自反也  (    ) (3)教然后知困  (    ) (4)虽有至道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  【来源:2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两处)(2分)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45分) 人间最纯真的感情莫过于亲情,你从呱呱坠地一直到现在,有许多亲人拌随你的成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舅舅……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一定有许多事情凝聚着浓浓的亲情,请你以“我和 ”为题,写一篇文章。21·世纪*教育网 要求:1、字数不得少于600字;2、把故事写完整,书写要工整。 参考答案: 1.卑 赋 煦 腻 2.C 3.C 4.B 5.(1)老骥伏枥 (2)商女不知亡国恨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为有源头活水来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符合要求即可) 6.(1)《伊索寓言》 (2)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7. (1)示例: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方法谈、阅读与成长、书海拾贝、名言集锦、语林趣谈等。 (2)示例: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活动。“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是与古今中外伟大智者的心灵对话。希...(注意要引用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阅读理解: (一) 1,解析:这道题要理解“我”当时的心境,我听见有人啜泣,还纳闷是谁呢?因为当时我极度恐惧。 答案:由于极度恐惧而造成的某种幻觉。 ,2. 解析:此处景色描写要与人物的心情相联系,衬托人物当时孤独恐惧的心理。 答案:衬托出我当时的恐惧与绝望的心情。 3. 解析:理解父亲语言的目的,从中评价父亲的形象,联系下文可得知父亲的良苦用心,是让儿子历练一下,自己解决一回困难。 答案:D 4. 解析:做这道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文中的思想。“我”能从悬崖山下来,战胜怯弱和恐惧自卑,确实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难忘这次经历”要从对“我”的深刻影响来回答。 答案:虽然我只是从几米高的石架上爬下来,但对一个孱弱、缺乏自信的孩子来说,是“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是说我从中体会到人生哲理,并且终生受益。 5. 解析:此题是对文中人物做法的评价。如果换一种做法,父亲亲自爬悬崖救儿子下来,对儿子成长有什么影响,从这方面考虑答案。 答案:喜欢第一种,因为这样能使我得到锻炼,更能体现出我并不比别人差。 (二) 1.吃苦耐劳,坚强,慈祥,乐观 2.母亲深夜敲盆赶鼠,母亲跪在田里插秧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田中的稻秧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4.D 5..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爱与怀念。 (三) 1.(1)甘美 (2)反省自己 (3)不通,理解不了 (4)达到极点 2.(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 3. 是 故∥学∥ 然 后 知 不 足 4.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得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