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请各校将电子教案和汇总表打包后上传,不要让老师个人上传至教研室邮箱!截止时间为8月9日十点!
设计人:__李秋琳_____ 合作人:_____________ 备课时间:_ ______编号:______
课题及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基本方法,能较熟练、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互化
2、在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初步了解分数与小数互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1、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基本方法。
2、强调小数化成分数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或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教学预设:一、故事引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听猪八戒在吵吵什么呢,不公平、不公平,它怎么了,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生们自主阅读信息)
师:同学们,你们呢,是不是也认为不公平?
根据学生们回答的情况利用导语:看来同学们一时也不能判定,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讨论的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学习新知究,
1、(课件)出示例1。把一条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根据学生将不同的结果,(课件出示)。
① 3÷10=0.3米 3÷5=0.6米
② 3÷10= 米 3÷5= 米
(2)提问:通过计算,0.3米和 米 0.6米和 米有什么关系?
(0.3= 0. =6 )
(3)提问:能不能把一个小数直接化成分数呢?如果能,怎么写?
学生讨论,并试着完成教材第97页的“试一试”。
0.07= 0.24= 0.123=
(4)小结方法:(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把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做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需要注意需要化简的分数,必须要化简成最简分数。
2、(课件)出示例2:把0.7、、0.2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1)提问:这6个数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比较大小。)
(要求: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交流。)
(2)交流反馈:
A、把小数化成分数。
B、 把分数化成小数。
提问: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成小数比较简便)
(3)让学生尝试把化成小数。
①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②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
(4)让学生尝试把化成小数。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会发现什么问题?(除不尽)
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化成小数时,要根据题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5)师生共同小结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一般方法: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特殊方法:分母是10、100、1000……时,直接写成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时,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3、共同完成导课时提出的问题。
三、(课件)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四、归纳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找分母
小数化分数 2、找分子
3、约分
分数化小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设计依据与意图: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感情丰富
意图: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意图:使学生自主探索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并能根据他们的联系,探索出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依据: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心态
意图:学生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依据:学以致用
意图:灵活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解决实际问题。。
依据: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意图:初步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的能力
非预设性生成:
故事的引入大大地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能想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三个数的大小,超出了我的意料。
在例2中,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讨交流喜欢用哪种方法比较大小,并从中选出优化方法。
设计的学习巩固提高,梯度不够。
反思与评价: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分数和小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有时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有时则需要把小数化成分数,所以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深刻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而且可以为学习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打好基础。通过每段绳子长度相等最初建立小数和分数的相等关系,进一步探索知道小数其实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在转化的过程中,强调最后的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也是本次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于小数化分数,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旧知识,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逐步把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制造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并在知识的升华处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探索中找到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比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结果不能正确约分,小数除法基础不牢。
因此,在教学中还应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要有预见性,以更有效地因材施教。
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课后的教学反思有时比备好课更重要。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