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家长学校的有效管理
很多年轻父母到大城市打工,在很大程度上是试图以自身的劳动来改变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由于他们绝大多数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在城市工作经历短暂,加之身份、居所等客观因素,难以在短期内被城市人所接纳,更难从事职业声望高的工作,其生活水平、职业地位属于社会的下层或中下层。一些人不甘于现状,希望改变这一现状,但是又感到力量不足,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必须拼命赚钱,为通过孩子"改换门庭"做好铺垫。造成了许多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庭中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教育方式:陈旧落后,表现在“一吓唬二推托三代替”。“一吓唬”:吓唬孩子,常用“不好好读书就告诉你父母,让你父母回来管教你”来“激励”孩子;二推托:不是“全拜托”学校老师,就是靠孩子“自觉”,希望孩子能“树大自然直”;三代替:催促、唠叨和粗暴的责骂来代替耐心细致的教育。
2、隔代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①.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②. 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的更加娇气。③. 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④. 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孩子错失了形成诸如爱劳动、谦让等优秀品质的良机。
针对学校大多数留守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家长学校首要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为前提。加强对留守儿童子女的家庭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育人水平、品行修养、文化层次。家长学校工作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依据实情,增加班级授课的针对性
面对这些特殊的群体,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并能学以致用,这样的教育才能有效。因此,在办学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内容多样、学以至用的原则,富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课程。具体做法如下:
1、学期初制定教学计划,各班教学内容既要依据教材,又要结合家长困惑的问题而确立。
2、依据学员家长的素质情况,班级教学中多采用案例、讨论、问题再现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如问题再现活动,通过小品表演,再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引起家长的兴趣,引发家长的思考。(由孩子和父母共同表演,家长热情高,兴趣浓)一般的简单话题:“你认为怎样?”、“你是怎样做的?”、“怎样做更好?”等,教师和家长处于平等地位,没有说教和指令,这种形式形象而且感性,能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观点,学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3、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本的同时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确立,做到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好学实用。如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有:《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与孩子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课题》、《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等。
二、群体弱项,观看专家专题报告,增加实效性
针对家长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为增加授课的实效性,各班把网上专家的专题教育报告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如我校今年把全国知名高级心理咨询师关一鸿教授、英豪教育的陈忠联教授、全国关工委研究发展中心的宫大用教授的专题报告作为家长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比如,学校通过调查发现,在孩子的学习方面,留守子女的家长、监护人常常面临孩子无干劲、自己没办法的困境。为了帮助家长走出困境,学校组织家长观看了全国关工委的宫大用教授的专题报告,为他们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营造孩子良好学习状态的科学方法。其中的“打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之门、打开孩子对学习的自信之门、打开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习惯之门、打开孩子对学习的动机之门”四个方面的内容深受家长欢迎。
三、整合资源,提升家长学生素质
学校充分利用并整合周边教育资源,发挥社区教育力量的作用,形成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学校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争取镇文化站支持,文化站图书室、运动场对学生与家长免费开放,为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
四、亲子活动,共营良好成长环境
1、读书活动:留守儿童家庭想对孩子的学习管理严厉,但家长自己文化程度低,平时不想学不愿学也不会学习,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这样的家长占相当大比例。学校在每年的读书节活动中,设计“我和父母共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一起读书一起写读后感。让家长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家长营造家庭学习氛围。
2、亲子游戏:每次的运动会,学校都设计了亲子游戏项目,每年的家长开放日,家长通过参加丰富多彩有校园活动,既看到了自己孩子的特长和不足,也促进了亲子之间的心灵沟通,增进亲情,也调动了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容易与学校教育开成合力。
办好小学家长学校,提高了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大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又能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是学校刻不容缓的责任。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块刚开垦的沃土,我们要积极耕耘,努力创新,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教学途径,共同开发家庭教育的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