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让体育课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门课
从幼儿园跨进小学,孩子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要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规规矩矩地听老师讲课,在学校如此,在家亦然。每天五节课的端坐,虽然对于课堂秩序大有神益,但也使学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丢失童年的欢乐。体育课程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们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愉悦,在愉悦中健康成长。因此,体育课程应该真正成为以动为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体育课的“实践性强”主要体现在它以室外教学为主要形式,在练中学,在学中练,“运动参与”是学生实现体育学习目标的前提,学生要走出教室,在阳光下、自然中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在实际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能、提高技能和强身健体。因此本人对小学体育课提出了几点愚见:
一、丰富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所选择的内容,不仅是指发展学生一般身体活动能力的各种练习,而且是指根据学习目标选择最合适孩子健康成长的各种学习内容。例如,水平一阶段在运动参与学习领域中,效果目标直接指向“对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认真上好体育课”。为了达成这两个效果目标,教师可以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们实现这两个目标。例如我在上三年级的一节情景课,“双脚连续跳。”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带着期待的心情精神饱满地进入课堂。老师在进行完简要的上课常规后,向同学们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进入主题。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同学们你们去过郊外吗?”“去过!”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大声地回答。“那么我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坐公共汽车去!我们每组的排头四位同学是司机,其他同学是乘客,路上我们要经过十字路口、陡坡等,老师希望大家在出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听从指挥,发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集体主义精神,同学们能做到吗?”“能!”又是整齐的回答。新颖的方式将课堂活跃起来,春天的风景、大自然的声音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中一一呈现。
在“蚊子”和“小虫”的攻击下,孩子们的“青蛙卫士”出现了。“好,让我们一起来模仿青蛙的生长过程,苦练本领,保卫我们美丽的环境,好不好!”
“好!”孩子们的激情在释放……
池塘边、荷叶上、草地上学生在讨论、在学习、在将小口诀和讨论的结果运用到实践中去,那是孩子们跳跃的身影,那是孩子们放飞的心!教师也禁不住融入其中……
“青蛙的成长过程不可避免地遇到天敌和来自人类的威胁,我们该如何躲避呢?”
学生们热情又一次被激发,积极回应成长带来的问题并进行“躲避天敌”的游戏。之后,升华情感“青蛙捕捉害虫”。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期待着孩子美好的未来……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在欢快的庆功会后,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与小青蛙道别,与美丽的郊外道别!”这句话中结束了本课。
最终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对本课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能够认真上好体育课。因此,上课的内容就可能因为每个教师独特的构想而不尽相同,课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
二、丰富的组织形式
体育课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有多样的组织形式。处于水平一阶段的孩子对新异的事物最容易接受,他们不喜欢那些一成不变的东西。因此,上课的形式应该力求生动活泼、变化多样。例如,过去我们较多地使用一种听口令做动作的形式,如做操、排队、行进、集合等。对水平一阶段的孩子来说,这种形式的过多使用,就会使体育课显得非常呆板,孩子们的活动兴趣也会随着口令声逐渐消退。其实,除了听口令做动作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听音乐做动作,听语言做动作,跟随老师一起做动作或是大家集体做动作等形式。
在生活方式上,我们也可以有许多选择,例如,可以让孩子们以个人形式进行独立活动,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同伴一起活动;有时教师可以组织大家集体练习,有时教师还可以让孩子开动脑筋,独立进行有创意的练习。
三、变换教学的地点与环境
教师应该打破体育课必须在操场上上课的思维定势,把体育课的课堂搬到最适合孩子们学习的环境中去。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各地的教学环境明显不同,在沿袭过去强求教学内容的一致,在“划一”的场地上进行教学,势必会制约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削弱体育教学的活力与生机。我们可以选择学校里的一些非运动场地,如草坪、大楼前的开阔地、林荫大道等场所,也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的山坡、胶林等,让学生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兴高采烈、兴趣怡然地进行体育活动。
总之,体育课不要按部就班过去的做操、排队、行进、集合等教学模式,教师应力图通过生动的语言、动听的音乐引发,帮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孩子们带进一个富有愉悦的时间与空间,用自己对情景的认识编织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让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