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分 子 与 原 子
设计者:肖平华 时间:2016.10.25
一,课题介绍
本节选自2012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课题,课时安排共二课时。
二,学情介绍
学生在学习一个月化学后,对化学有初步认识和了解,但大部分的认知还是宏观方面的,对微观的物质世界了解较少。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2,掌握分子的特点,以及分子原子的区别;
3,学会用微观角度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化学变化的本质。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分组讨论 情景结合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 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 学生对化学的认识
环节二: 问题导入 水怎么变少?花香?
环节三: 回归课本P48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
环节四: 教师引导 新课主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 )?
教学过渡
环节五: 学生阅读看图 —— 分子 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学生小结 —— 分子的特点1 质量和体积很小
环节六: 实验探究 氨分子的不断运动
学生观察 记录 小结——分子的特点2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环节七:思考 酒精和水的混合
讨论 表述 小结——分子的特点 3 分子间有间隔
拓展训练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环节八:微观粒子的模型展示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讨论:水的蒸发与水的电解有何不同?从微观的角度。
环节九: 小组讨论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环节十: 练习与讨论P51
环节十一: 请自主列表比较分子与原子的异同。
环节十二: 自主练习P51-5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