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走进行路难》教学设计
崔庄中学 李振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3、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试唱本诗。
2、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品读法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 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余光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说的是谁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二) 李白知多少(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学生分组简介
1、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李白二十六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写下了《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处,来从楚国游”。
李白四十二岁时,应诏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奉诏入京,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安史之乱时,李白投入永王麾下,后永王败绩,李白被发配夜郎,途中遇赦。后投奔李冰阳,病死当涂。
(此环节先由学生介绍,在此基础上,老师再结合诗句补充。)
(三)听范读,整体感知
课件视频显示,听范读
要求:听读字音和节奏
(四)译读诗歌,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要求:①读;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②写:会写生字词及易错字。
③说:用自己的话译读全诗。
2、小组合作;
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内讨论解答,仍然不能解答的,标记下来班内交流。
3、 展示交流
①学生读古诗,其他学生点评
②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重点字词及易错字,并讲解注意要点
重要字音: 金樽zūn 珍馐xiū 投箸zhù 歧qí路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济:渡
③学生翻译古诗
诗歌大意: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注意生对生的评价,师对生的评价,即多元化的评价)
(四)、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再读古诗,思考: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课件出示)
“我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
因为---------------。”
2、小组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
如: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教师点拔:“停、投、拔、顾”四个动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四个连续的动词与“金、清、玉、珍”形成对比,表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形象。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教师点拔: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苦闷
迷茫
希望
愤慨
自信
教师点拔:这也是这首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
4、 笑对挫折
潇洒如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李白终究是李白,面对挫折,李白选择了坚强,选择了自信,选择了乐观。那么我们呢?当我们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时,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古诗,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
(五) 拓展延伸(我心中的李白)
1、生思考:我们学习的李白的诗句非常多,结合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句中说说“我心中的李白” 。
2、生说自己心中的李白
生1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我读出了一个寸草春晖的李白。
生2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我读出了一个情深意重的李白。
生3从“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中,我读出了一个豪放不羁的李白。
生4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我读出了一个纵情山水的李白。
生5从“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中,我读出了一个感古怀今的李白。
生6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我读出了一个风流潇洒的李白。
生7从“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中,我读出了一个怀才不遇的李白。
生8从“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中,我读出了一个忠心为国的李白。
3、师小结: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翰林遭贬,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让我们带着李白自信的风帆再次齐读《行路骓》。
5、 齐读全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仕途和人格与李白类似的诗人,与人展开对话,写成一个小片段。(可以用我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因为---------------的形式,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
(十)结束语:
同学们,遇见是一种美,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我们遇见了李白的《行路难》,就有一我们这节课的精彩。同学们,我们与《行路难》的遇见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再见!
附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自信
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