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氧气》说课稿
洛浦县第二中学 赵新红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展示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的教学内容,属于新授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上节课《空气》教学内容认识上的细化和深化,也为下节课《制取氧气》从知识和方法上做好了相应的准备。这就形成了本节课承上启下的教材特点。结合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生活经验,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步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
②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③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认识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感受“化学美”,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初步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逐渐体会化学指导生活的意义;
③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内容主要学习氧气的性质,所以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是: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实验。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的用途,但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但九年级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烈,思维相对活跃,大多好学好问好动手。所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和自己动手做一些相关的小实验。结合学情分析和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完成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 。
三、教法学法
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互动式教学法,以实验探究为载体,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密度和三态的转化,以及氧气的颜色、状态等其他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
提出问题:氧气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起什么应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然后向学生展示一瓶新收集的氧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氧气的物理性质。
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
(1)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33页氧气的物理性质部分内容,并进行归纳。
(2)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如何闻氧气的气味。
(3)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的。经过自主学习、观察实验、归纳总结,既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的记忆。
3.实验探究,认识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为此要利用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实验的基本思路还没有初步建立,更达不到具体设计实验的能力,所以教师应给予引导,让学生大胆的设想、猜想,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如果学生有合理的实验方法,就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尝到探索、实验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硫、木炭、细铁丝这几种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中的燃烧现象有何不同。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并有程序地教给学生操作实验的技巧、注意事项、燃烧现象的语言描述及文字表达式。以上这一系列有目的的思维性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正确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
提出问题:
问题1: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让学生查找资料,动手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并学会准确描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2: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还有哪些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呢?
问题3:那些事例能说明氧气可供给呼吸?
实验探究:以硫粉在氧气中的燃烧为例,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并填写课本35页的表格。 接着完成木炭燃烧实验和细铁丝燃烧实验,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35页表格中剩余的内容,教师进行指导。经过实验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进行学习打下基础 。
4. 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
(1)物质在空气中和纯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为什么不同?
(2)氧气的性质和它的用途之间有什么联系?
(3)仔细分析实验2-4,讨论下列问题: A.细铁丝下端的火柴有什么作用? B.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者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并能 认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通过讨论与交流质疑释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5.布置作业,巩固学习:
(1)、完成课后练习。
(2)、回顾课堂知识点,对重点内容进行复、理解、记忆。
五、板书展示(书设计的目的:突出氧气化学性质重难点知识。加深学生对硫、铁、碳与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的记忆)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的助燃性
(2)、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木炭+氧气点燃氧化碳
(3)、硫与氧气的反应: 硫+氧气点燃氧化硫
(4)、铁与氧气的反应: 铁+氧气点燃氧化三铁
以上,是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展示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 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个好的老师不只是单纯的教书,而是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