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下诗词曲五首的教学设计
山西省汾阳市西关中学 任志芸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把握每首诗的内容及主旨,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3. 会背默写每首诗, 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赏析名句。
教学重点:
1. 把握每首诗的内容及主旨。
2. 会背会默写每首诗, 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赏析名句,并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
1.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得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复习25课诗词曲五首,这些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炼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优美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明确课标:《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古诗文学习提出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中考古诗词考查题型:
• 1、直接默写
• 2、理解性默写
• 3、品味炼字
• 4、赏析名句
• 5、对古诗词赏析的判断、选择
• 6、对古诗词主题的理解
三. 猜一猜,背一背
规则:由背景、内容、主旨猜诗题并完整背诵。
1.出示背景:
a.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到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
学生齐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集体背诵这首诗。
b.体会:内容与主旨:
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背景:这首诗是作者经过一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学生齐说:《赤壁》并集体背诵这首诗。
b.本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背景:这首诗是苏轼任密州太守时的,当时他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心中十分苦闷,于是询天问月排解愁绪。
学生齐说《水调歌头》并集体背诵这首诗。
b.内容:这首诗上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写________。
感情:表现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被俘之时,元军强迫他随船去追击在崖山的南宋皇帝,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写此诗以明志。
学生齐说《过零丁洋》并集体背诵这首诗。
b.内容:本诗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 a.背景: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学生齐说:《山坡羊 潼关怀古》并集体背诵这首诗。
b.内容感情:本诗写了作者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总结:只有当背诵像流水一样自然流泻出来,书上的营养才能化为自身的血肉。
四. 写一写 练一练
直接型默写
1、怀旧空吟闻笛赋,——————。
2、———————,病树前头万木春。
3、———————,自将磨洗认前朝。
4、人生自古谁无死,———————
5、 转朱阁,———,照无眠。不应有恨,——————。
6、伤心秦汉经行处,———————。
7、———————,铜雀春深锁二乔。
8.辛苦遭逢起一经,———————。
9、但愿人长久,———————。
10、 峰恋如聚,波涛如怒————。望西都,————。 11、—————,今夕是何年。
12、山河破碎风飘絮,—————。
五.比一比 赛一赛
理解性默写
填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人借酒振奋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
2、诗中引用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诗句______,______.
3、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有相同意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
4、“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中秋明月,思念亲人之时,人们不禁吟咏__________,___________。
《潼关怀古》
6、本曲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指出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不会因朝代的更替而改变。
《赤壁》
7、诗人以大小乔的命运来反映战争成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8、蕴含机遇造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
9、能概括诗人被俘前经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用比喻修辞写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现诗人崇高民族气节精神的句子___。
12、巧借地名,写形势险恶,境况危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一教 用一用
赏析方法:这句诗用了______的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或手法(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象征、用典、细节描写、虚实结合、丰富想像、富含哲理等)写了________(内容:翻译句子),表达了______(感情、哲理或其它)。
• 大家一起来赏析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方法小贴士:这句诗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细节描写、虚实结合、丰富想像、富含哲理等),写了________(内容:翻译句子),表达了______(感情、哲理或其它)。
学生踊跃对名句按老师教的方法进行赏析
1. 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诗蕴含哲理(或对偶)(写法)写了沉舟旁边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翻译)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变化,蕴含了个人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哲理)
2.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以小见大,以大小乔的命运来代表东吴命运(写法),写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胜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要重写了(翻译),表现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抑郁之情。(感情)
3. 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法),写了作者只希望他和弟弟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美好的月光(翻译),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情)
4. 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法),写了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要为国捐躯,留下一颗爱国之心永照青史(翻译),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感情)
5. 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法),写了一朝兴起,老百姓受苦,一朝衰亡,老百姓仍受苦(翻译),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判(感情)
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八.思一思 考一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2.选出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3、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4、对这 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山坡羊·潼关怀古》
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6选出对《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绝望心情。
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总结:古诗文复习来不得半点偷懒取巧,只有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才能取得成效!
祝大家中考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