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提高园本教研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承担单位:漳州市幼儿园
课题名称
提高园本教研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负责人姓名
周奕苹
面 貌
党 员
性 别
女
年 龄
39
行政职务
园长助理
职 称
幼儿园高级
学 历
大 专
起止时间
2006年7月~2008年8月
通讯地址
漳州市幼儿园
邮政编码
363000
联系电话
2932817
E—mail
Zyp690428@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历
工作单位
主
苏艳红
女
30
幼儿园高级
大专
漳州市幼儿园
叶碧春
女
45
幼儿园高级
大专
漳州市幼儿园
要
黄雅娟
女
27
幼儿园一级
本科
漳州市幼儿园
陈丽明
女
39
幼儿园一级
中专
漳州市幼儿园
参
许映月
女
35
幼儿园高级
大专
漳州市幼儿园
郭桂玉
女
34
幼儿园一级
大专
漳州市幼儿园
与
黄惠娟
女
35
幼儿园高级
大专
漳州市幼儿园
杨艺芳
女
34
幼儿园一级
大专
漳州市幼儿园
者
王宾彬
女
25
幼儿园一级
大专
漳州市幼儿园
叶瑞凤
女
34
幼儿园一级
大专
漳州市幼儿园
朱小云
女
39
幼儿园高级
大专
漳州市幼儿园
一、课题的提出: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终极目标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而《纲要》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去实现,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和目标的关键所在。而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中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内在成长动力,更需要来自外在的强有力的支持系统。课程专家斯腾豪斯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条途径:一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二是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三是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已有的理论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园本教研为为这三条途径的开通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持。
(二)作为促进《纲要》的理念向教育行为转化的平台,园本教研担负着解决园本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成效的重任。但是,传统的园本教研在目标、内容、形式、运作上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教研的主题不能抓住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层研讨,联系不紧密,目标涣散;在研讨过程中不追求教研的实效等问题。这样的教研不但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反而给本已承担着繁重教育教学任务的老师雪上加霜,失去了园本教研应有的功能。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园确立了以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提升我园园本教研成效的“着眼点”,努力建立吻合我园园情且能高效运作的园本教研体系,实现幼儿园和教师同步发展的“双赢”成效。
二、关键概念定义
(一)园本教研:以园本课程建构和课程资源的建设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指导园本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
(二)针对性: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教研内容的指向是本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困惑的、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是在教学中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这些真实的问题。二是教研活动要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注重研究教师,为不同层面的教师提供适宜其专业成长的环境。
(三)实效性: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通过研讨不仅能梳理出教育问题“症结”的所在,获得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提升教育成效;二是通过有的放矢的研讨,促使教师更自觉、更理性地运用《纲要》精神去研究自己的实践,解释自己的实践,促进教师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活、用活理论,在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三是有效突显园本教研特色,形成园本教研内容,提升办学水平,办园成效进一步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四)“针对性”和“实效性”之间的关系:“针对性”是教研活动中行动策略,而“实效性”则是教研活动的终极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研中的“针对性”是“实效性”的保证,而追求“实效性”是教研“针对性”的目标指向。
三、研究的目标
(一)营造“求真务实、勇于质疑、不断创新”的教研氛围,建构“宽松平等、合作互助、共同成长”的不同层面研究共同体。
(二)建立吻合我园园情的教研管理体系,探索在不同教研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中教研“针对性”的运作机制。
(三)确立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调动教师在教研中的积极、主动和创造性,探寻富有“实效性”的园本教研体系,促进教育成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办学水平提高“三赢”目标的达成。
四、研究的内容
(一)在“支架式学研”中探索凸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研讨模式。
(二)在“反思性教学”中探求凸显反思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研讨机制。
(三)探究“微格案例”研究的运作。在研究课中尝试“一课三研”的研讨模式。
(四)以“针对性”为研讨着眼点,以“实效性”为研讨的宗旨探索参与式研讨、对话式研讨、合作互助研讨模式,形成能够有效激活研讨内在活力的机制。
五、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
六、研究步骤
(一)启动阶段。(2006年7月~2006年9月)
l、问题诊断,需求分析。
2、课题申报和论证。
3、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撰写实施方案。
4、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该课题活动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5、对课题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二)实践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6月)
1.制定本阶段研究目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提出本阶段的研究核心。
2、在反复调查、研究并听取课题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以“数学教育活动”为园本教研平台,成立以年段为单位课题研究小组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3、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案例,并提出修正意见。
4、实验阶段性总结。
5、实验观摩及阶段性实验经验交流会。
(三)总结阶段。(2008年7月~2008年8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完成专题论文撰写。
2、撰写研究报告。
3、结题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