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物联网技术领域方面理论和知识,具备物联网软件、硬件系统设计、综合应用、操作与维护的能力,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系统分析、设计、应用、维护及管理工作,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物联网高级技术人才。二、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意识与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2熟悉物联网专业领域,熟练掌握信息感知处理、射频识别、通信组网传输和信息融合等必
2、要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及方法,同时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知识,熟练掌握物联网系统的应用与维护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3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熟练地使用普通话与规范字,并初步地掌握一门外语以进行沟通与交流,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4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强化专业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专业应用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5具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
3、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6. 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意识,富有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7拥有健康意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与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数字电子、信号与系统、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Linux高级程序设计、RFID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ZigBee协议与编程、数据库系统概论等。五、学制、学分与学位 学制四年。学生修读培养方案中的课程
4、获得190学分,其中课内136学分(理论课125学分,实践课11学分)、单独设置实践教学环节41学分、跨类选修8学分、创新实践5学分,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及长春大学光华学院本科学分制学士学位授予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六、课程结构比例表平台或模块学时或学分公共课程专基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总计必修选修必修选修必修选修课内单设学 分563220171141177百分比31.64 18.08 11.30 9.60 29.38100学 时12006424163002558百分比46.91 25.10 16.26 11.73 100门 数
5、26148654七、学生在校时间分配表 内容(周)学年学期教 学假期共计备 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一11532752216225二31622752414425三51532752614425四7207438160合 计90541243199注:分散进行的实践教学周数加在圆括号内,不计入合计中。八、课程安排1.公共课程平台安排表2.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安排表3.专业课程平台安排表4.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模块安及课外培养安排表序号代码实践教学环节名称周数学分修读学期考核方式备注140705035军训33.01考查240705036计算机操作实习11.01考查340705037企业C语言强化22.02考查4
6、40705038公益劳动11.0考查机动540705039面向对象设计实践22.03考查640705040模拟电子技术实践11.04考查740705041数据结构实践22.04考查840705042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实践11.04考查940705043单片机实践22.05考查1040705044操作系统实践11.05考查1140705045Linux高级程序设计实践22.06考查1240705046数据库实践11.06考查1340705047无线传感器网络实践11.06考查1440705048感知层综合实践11.07考查1540705049嵌入式系统实践22.07考查1640705050物联网
7、综合实训22.07考查1740705051毕业设计1616.08考查小 计4141.0九、课外专业阅读书目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物联网工程导论王志良 石志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物联网工程概论王志良 王粉花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物联网技术应用刘海涛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张春红 裘晓峰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物联网应用启示录行业分析与案例实践陈海滢 刘昭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工程应用杜晓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Linux高级程序设计杨宗德 邓玉春 曾庆华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郎为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电子标签原理与
8、应用纪震 李慧慧 姜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嵌入式系统技术张晓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ZigBee技术实践教程高守炜 吴灿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ZigBee技术及应用瞿雷 刘盛德 胡咸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短距离无线通信及组网技术孙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短距离无线与移动通信网络方旭明 何蓉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智慧的云计算:物联网的平台朱近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周洪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周立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物联网关键技术张新程、付航、李天璞人民邮电出版社201
9、1无线通信模块设计与物联网应用开发夏华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基于IP的物联网架构技术与应用Jean-Philippe Vasseur、Adam Dunkels、田辉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方法许毅、 李文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十、说明1特色该方案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试行全程企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的一线技术专家共同根据本专业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新生入学教育、企业课程嵌入式课程培训、毕业设计、师资培训、企业实践、就业服务等。同时企业投入相关的专业设备。按2年基础及专业基础教育课、1年专业特色课(企业培训教师和本
10、校专业教师共同担任)、1年专业实践课(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即“2-1-1”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教育教学。具体运行由公共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模块4部分组成。人才培养特色:专业知识掌握系统、专业基础理论较扎实、专业实践及操作能力强。2.对课内实践教学的说明(1)对公共课程课内实践教学的说明公共课程平台中,课内实践教学72学时,4学分,各门课程按教学大纲要求,在理论课期间课外安排。(2)对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课内实践教学的说明按照人才培养要求,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及操作能力,在专业基础课平台中,配合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在课内安排专业
11、实践教学68学时,3学分。在专业课平台中,配合各门主要专业课程,在课内安排专业实践教学70学时,4学分。在具体实施时,其课内实训与课堂理论教学同步,在仿真操作环境中进行,培养学生专业基础及专业操作能力。3.对课内选修学分的说明(1)专业方向模块,包括物联网感知系统方向、物联网应用系统方向两个模块,各18学分。在第7学期,限选1个专业方向模块。(2)专业课程平台选修课,按专业方向任选6门课程,18学分。(3)跨类任选课,本专业跨类任选学分8学分,其中:跨类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8学分,创新学分可代替跨类任选课学分。4.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模块单独设置的课内实践教学包括17个模块,41学分,要求修满41
12、学分。具体包括:(1)在第1学期,安排本专业学生参加军事训练3周,3学分。(2)在学制内安排本专业学生参加公益劳动1周,1学分,分散进行。(3)在学制内安排本专业学生在学院实验室,参加无线传感器网络实践等11个模块的专业实践教学,共15周,15学分,实践结束后,学生要提交符合一定要求的实习成果和实习报告。(4)在第7、8学期安排学生在合作企业基地实习,共21周,21学分。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提交符合一定要求的专业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日记、由实习单位做出的实习鉴定。5.对课外选修学分的说明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教育及活动,至少要获得5个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代替跨类任选课学分)。6成绩考核(1)考试课采用百分制评分,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2)考查课、选修课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40%,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分;课外选修及职业化教育学分,采用“通过”和“不通过”二级分制评分;(3)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模块,实习过程考核、实习结果考核及实习答辩考核相结合,采用五级分制评分;(4)课程内实践采用“通过”和“不通过”评分,不通过者不得参加本门理论课程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