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
曹福明
上期“读书沙龙”会上,杜校长给我们读书协会的成员赠送了《不做教书匠》一书。虽然六月份已拿到管建刚老师所著的《不做教书匠》一书,但直到暑假才得以静心阅读。读了管老师的文章,我豁然开朗:教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首先要为自己选好目标。如果我们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那么只能成为教书匠。只有把教育当成事业的人才能不做教书匠。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当今的学校教育,对我一名青年教师而言,除了对所教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研究之外,对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应有个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常常想教给学生更多,用自己的一杯水去滋润学生。因为不放心的缘故而讲了又讲,让学生做了又做。我们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学生补课,岂不知往往事倍功半。现在来看,只会苦干是不行的。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教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老师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堂。
阅读《不做教书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不要让烦恼和急躁占去太多。学生犯错时,教师要叮嘱自己“三思而行,等几秒钟”,进而平抑内心的愤怒,消融心中的不快。我们常常试着把嗓门降低几分贝,面部表情柔和几分,你就会发现这样的沟通方式会更有效。笑看荣辱得失,静观花开花落,不失乐趣的介入工作,我们会创造更绚丽的教育!这种境界是我们每个人应追求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力争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责任感、积极感和学力感的教师。
——摘自第二十五期《花开有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