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缩小初二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11682 上传时间:2025-03-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缩小初二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缩小初二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如何缩小初二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 杨淑霞 (白云乡中心学校 湖南 石门 415300) 学生进入初二后,由于学业负担加重,课程难度加深以及心理变化迅速等一系列因素,学生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英语教学中,这种分化现象往往更加突出,直接影响了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防止和缩小初二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全面地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个初中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我对如何缩小初二学生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有点滴体会,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缩小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 一、因材施教、关爱后进生 初二学生英语成绩的分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英语教学中将全体学生视为一个整体,设置同一个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最终都学有所成。如同盖房子一样,有椽有檩,有砖有瓦,各有其能,各有所用。英语的教学更多地表现了学生的个性,因而更需要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够有力地保证全体学生学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程度、能力、学习速度参差不齐,如果为所有的学生制定同一个目标,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平均用力, 如同要求不同的材料承受同样的重量,势必造成有的学生不堪重负,有的学生轻飘虚浮,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等生吃不了的现象。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就很正常了。 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并学有所得,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给予不同的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将全班分为强、中、弱三组,在课堂上明确告诉三组学生各自应该达到的目标并有所侧重地实施有区别的教法。在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和单元复习时,可对自制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放手”让其“自学”,并要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对有一定自制力、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学生给予辅导,组织他们一起学习;对自制力较差、知识和能力水平低的学生,教师应重点辅导,并组织其他学生帮助他们。多鼓励学生之间一起学习、交流,以促进相互的学习。通过这样分目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完全有效地利用了课堂45分钟,达到了各自不同的高度,使班上最差的学生也有所收获,使尖子生都能发挥学习潜力。 教师应更多地关爱后进生,给予后进生更多同教师接触、交流的机会。课堂提问要因人制宜,循循善诱,应特别注意照顾中等生和后进生。再如课后练习和单元复习,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教师应主动找时间和机会给他们多指导。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爱好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要及时予以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爱护后进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以培养其自信心和激发学习热情。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后进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 初一时,学生开始接触英语,一般感到新奇有趣,爱好程度往往超过其他学科。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丧失,英语成绩也每况愈下。如何因势利导,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防止分化要解决好的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有所得,努力之后有所收获。学生一旦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学习英语的愿望很自然地被激发出来。而且,获得成功,能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因此,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同时保证学生每节课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听说读写英语,学生的语言技能得以形成。初中二年级学生要是能听懂老师和别人说的英语,自己能用几句英语来表达简单的思想,能看懂课外的几段简易英文,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盎然。 再次,英语学习要学以致用。学习要“学以致用”,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会开口说英语。交际是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活化课文插图,进行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把课文里的英语真正地和生活结合起来。虽然没有英语交际的真实环境,但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尽量运用所学的英语交际用语,努力创造一种语言环境,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 第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要想尽办法,使每一节英语课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使其具有趣味性。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英语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如创设游戏、歌曲、表演、竞赛、绕口令、讲故事等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兴趣。只要教师熟悉和把握了教材体系,有意识地去挖掘可成为英语课的兴趣点,同时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新颖适度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灵活的教学,就能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长久兴趣。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从多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缩小初二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 三、扫除英语学习中的拦路虎——词汇 英语的词汇是基础,是素材,是细胞,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都离不开词汇,不要指望词汇基本功不扎实的人能够学好英语。 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记忆单词。初一时,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学单词不多,记住不太难。进入初二后,随着学习的深入,词汇量的不断增加,新学的没有记住,以前学的又已忘记了。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不认识的词汇一天比一天多,兴趣一天比一天少,英语成绩一天比一天差。 怎样才能扫除这个拦路虎,过好词汇这一关,避免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呢? 词汇的学习没有捷径,要说有就是死记硬背,“无他法,唯手熟尔”。但死记硬背也是有诀窍的。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指出:“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储存时间很短,但在记忆过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想和回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因此,在教新单词时,先向学生明确记忆指标,如要学生在几分钟内记住所学的新单词,然后听写,也可以通过抢答或个别提问的方式由老师读单词,学生口头拼写,或是老师讲出单词中文意思,学生读出生词,或是老师读单词,学生讲出中文意思等形式进行训练。学生为了达到要求,快速记忆,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朗读记诵,强力记忆的愿望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开始只有部分学生达到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上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即使成绩差的学生,瞬间记忆的效果也很好。这种训练,既增加了单位时间的记忆量,又提高了记忆效果。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使学生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为长时记忆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用新奇的方式呈现新词。新奇的方式会起到强烈的刺激作用,激发兴奋感,加深感知印象,引起学生兴趣。 学过的知识,时间久了,不复习,就会遗忘,这是人脑活动的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克服遗忘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复习。如何有效地复习?最好能根据记忆规律和遗忘规律进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遗忘率最高,以后逐渐缓慢。如果四至七天内不复习,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引导学生有计划地经常复习英语词汇,才能克服遗忘现象。课堂上教单词时,让学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重复识记,加深印象;讲解课文时,结合教材的内容有机自然地再现;课后练习中,安排相应的听写、翻译、完成句子、同义搭配、造句等,使学生在多次的复现中巩固所学词汇。 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是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只有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解决词汇问题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缩小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和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当然,以上各点只是粗线条地进行了论述,抛砖引玉,望方家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外语文库 > 初中英语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