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海南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第 26 页
学校代码: 2942 学号: 108111142
分 类 号: 密级:
海南医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实践的认识及相关问题的
研究
学生姓名 陈朝庆
年 级 09级公共事业管理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申报学位 管理学学士
院 系 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 胡爱华
完成日期 2013年5月10日
2013 年 5 月 18 日
摘要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2011年4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参加2011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并考察北京市医改工作,在考察中他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大医院的“前哨”,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了解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情况,以便更好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知识教育工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将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学生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及了解的调查,了解研究医学生对社区的服务及认识的相关问题,可以让医学院校加深了解,同时整合培养资源,挖掘培养潜力,优化培养内容,突出培养重点,使教师能联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医学生;社区卫生;全科医生;教育
Abstrac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health work, is the foundation of realize the goal of everyone will have access to primary care. On April 25, 2011, vice premier keqiang li attended the 2011 national childhood vaccination day activities and the health care work in Beijing, he pointed out in the inspection, grassroots health institutions is big hospital "outpost", general practitioner is a "gatekeeper" resident's health. Understanding of medica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itu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strengthen knowledge educa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work,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work will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Based o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public health service survey, understand the medica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ty service and the related issues, can let the medical colleges to deepen understanding, can integrate training resources, mining develop potential, and optimize the training content, emphasize on the main point of culture, can make teachers with practice to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he pertinence, effectiveness and of training work, to guarantee training effect.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s ; Community health ;general practitioner
目录
第一章 绪论..................................................5
一、研究背景..............................................5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6
三、研究方法..............................................7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8
第二章 海南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进展情况......................11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面扩大...................... .....11
二、社区卫生人才队伍数量和年龄结构有所提升........ .......11
三、社区卫生制度创新在逐步完善.................... .......11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强....12
五、问题与挑战........................................ ...13
第三章 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认识及相关问题................15
一、对象与方法............................................15
二、结果..................................................15
三、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和就业选择....................16
第四章 如何加强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认识的见意............17
一、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开展医学生社区实践活动............17
二、实现在校学习和医院、社区实践教学的统一................18
三、建立医学院校与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18
四、增加医学生社区实践相关课程............................19
第五章 结论..................................................20
参考文献.....................................................21
致谢信.......................................................22
附录.........................................................23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社区卫生卫生服务是以人的健康为目的的,面向社区、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为中心早、以需要为导向的基本卫生服务。社会卫生服务合理和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和适宜的技术,融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整体卫生服务体系。在这个服务体系中,人人可享受健康服务,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早在 1977 年,国家就提出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直观现实,社区卫生服务仍处于初创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卫生资源配置不十分的合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滞后、水平不高以及不能适应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问题。为此,在 2006年2月10日,政府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快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其中两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以最终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
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统一规定:十万人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应当设立街道办事处;十万人以下五万人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如果工作确实需要,也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派出机关。居民委员会是群众自治性的居民组织,参照公安户籍段的管辖区域设立,一般每一百户至六百户设一个居委会,由各居民小组推选的委员7-17人组成。企业职工居住集中的住宅区或者较大的集体宿舍,可以设立职工家属委员会兼任居委会的工作。这样,街居两级组织的名称、性质、任务和机构设置实现了全国统一。自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组织载体,正式进入国家政治制度的视野。 为了把街道居民逐步加以组织并逐渐使之就业或转业,为了减轻现在区政府和公安派出所的负担,在很多城市中除建立居民委员会外,还需要设立市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我们的意见是设立街道办事处。这就是说,国家通过机关、学校、企业等行政化色彩浓厚、功能无限放大的“单位”实现了对体制内居民的控制,还需要设立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管理那些没有正式“单位”的体制外的城市居民。 随着社会转型的到来,以前是单位集中控制,现在随着单位制度的弱化,新的管理方式尚未建立,社区管理现在是政府管理者正在考虑的。政府将职能下放给社区,社区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社区管理包括居民们的卫生服务管理,所以可以说社区卫生服务这一块是最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医学院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如何,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能起到促进或延缓的作用。然而从目前医学院校的教育模式来看,仍然是以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工作方式为主要教学标准,对基层社区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接触很少。本文通过了解医学院校高年级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更好地在医学院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知识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刘菲菲. 江西医学院高年级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认知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3月第21卷第3期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现状,找出问题,了解医学生对社区的了解情况,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一)研究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80%的疾病都可以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我国现阶段对医学生的培养,着重建立全科医学的理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直到目前也尚未形成完整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则认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需要过于高深的医技水平。研究了解医学生对社区的服务及认识的相关问题,可以让医学院校加深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培养,可以整合培养资源,挖掘培养潜力,优化培养内容,突出培养重点,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使教师能联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二)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情况,以便更好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知识教育工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将有重要影响,通过了解可以更好的服务社会。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论文研究主要是把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个人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具体的研究步骤如下:第一,笔者通过参考文献研究对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实践的认识况进行了解,同时找了海南医学院学生小规模地进行访谈,并在此基础上制《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实践的认识及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第二,笔者在海南医学院学生中展开小范围的调查,同时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根据她的反馈对题目的问法、题量以及问卷内容进行修改,形成《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实践的认识及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最终定稿并进行发放。第三,笔者分别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现状调查,总共发放问卷总数210份,回收201份,有效问卷199份,同时根据回收问卷对他们进行访谈。最后整理访谈内容,分析数据,进行论文的撰写 夏颖. 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例【D】. 硕士论文,上海交通大学. 2010.
。
研究方法如下:
(一)文献资料法
文献研究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探索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是为了全面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进程及相关问题,前人研究的内容以及涉及的范畴,对本研究的设计及内容更好地把握,从而使本研究更加全备。文献的主要来源包括:期刊网上优秀硕博士论文和期刊、知网数据库中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国内外相关网站以及国内相关书籍著作。
(二)个人深入访谈法
对海南医学院高年级学生进行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与学生的专业方向联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功能的了解;学生对全科医生的了解;学生就业时是否愿意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三)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简称问卷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要求被试对象做出填答,从而获得被试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意见。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人们生命健康的社会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共卫生服务也与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得到越来越来多学者的关注。由于国内此类研究起步较晚,正处于前期性探索阶段,2003年我国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国内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既经济、政治、文化等原因,社区服务还存在多种问题,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就是其中问题。1977年Engel GL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作者指出应建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篇文章在医学界掀起了一场有关医学模式(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重大变革的激辩,最终该模式成为了现代医学的主要理论。而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背景之下讨论健康和疾病的问题时,需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些要求给高校医学生的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医学院校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陆续开始开展社区实践教学,各国开展社区医疗实践的侧重点不一,总结起来主要是以培养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病人的同情心、对职业态度的认识,促进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衔接,实现早期接触临床为主,目前多数院校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许多国家,社区实践已成为各级医学生必修的实践课,而且在评定个人的综合素质中,社区实践的成绩直接影响其被别人认可的程度。美国伊利诺大学雷弗德医学院采用社会导向的医学教育(Community-Oriented Medical Education,COME)模式,医学生自2年级下半年开始至毕业,每周固定有1天的时间到指定社会卫生服务机构接受社会医疗门诊的训练,使其在学生时代就可充分暴露于社会医疗环境,通过接触病人打牢医学基础知识,激发对后期临床专业的学习热情。
在英国每一个英国人都在自己选择的全科医生处注册,该全科医生负责对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并协调、指导有关护士提供相应的卫生服务和健康咨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全科医生的设置主要通过规定全科医生的注册居民数量来调节。每一位全科医生注册最多不超过3800人,最少不低于1800人。全科医生与国家卫生主管部门也建立一种合同关系,他们的收入取决已注册居民的数量、工作年限和从事预防保健的工作量等。
澳大利亚的全科医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的地位和其他专科相同。全科
医生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5年制的医学院本科学习,和中国普通医学院校的临床专业学习相同,也有部分澳大利亚的医学院校招收其他专业毕业生再培训4~6年,在这几年学习中是不分专业的,学生将会学习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二阶段是住院医师的培训。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来到医院会进行轮科学习,把从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带到各个科室中进行实践,时间为3年。在学习期间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决定自己最后从事哪个专业,全科医生在这3年中会用一年的时间进行轮科学习,2年的时间来进行全科医生的时间学习,由于在农村中非常缺乏专业的全科医生,所以有毕业后想到农村做全科医生的学生还必须学习一年的精神病、麻醉、产科等专业。学习在完成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并且能通过职业医师注册考试者才可以注册行医。第三阶段是全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凡注册行医人员必须终身的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并且要定期接受各自专业学会的评估和审核。在以上三个阶段中除了第一个阶段是由医学院校提供培训,后两个阶段是由各专业学会委托教育机构提供的。由此可见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是分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定向教育的三个阶段来完成的,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具备严谨化、规范化、全面化、科学化 凡路.国外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模式及启示·苏州大学 215104
。
(二)国内研究综述
孟庆跃(2011)认为我国医疗服务供需的基本矛盾是“看病差”。“看病难、看病贵”是局部问题,是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和服务需求不合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实践的相关认识,主要来自于上课老师的讲解,课本的知识,网络上的了解。
除继承(徐州医学院全科医学系) 除老师采用抽样研究的方法,对某医学院286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社区卫生服务认知调查 ,结果调查表明:高、低年级大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认知存在明显差异 。
此外中高年级的医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教育是获得社区卫生服务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本研究以我校海南医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在校各高低年级、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医学院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的了解现状,探索隐藏在背后的原因,从而找出针对影响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及因素干预措施,以便更好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知识教育工作,为以后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和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做贡献 除继承.医科大学生社区卫生服务认知调查【J】.中国校医 2002 年16卷01期
。
第二章 海南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现状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以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出发点,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建立公益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基本目标,海南省目前正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工作。总体来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海南省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面扩大
2008年海南省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 81家; 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4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1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4 家。三年来,海南省增加了24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184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被纳入医保定点的占比为80%。全省城区人口近244万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人口比例达到92.5%。以海口市为例,到2011年已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8家,其中公立 10家,私立78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委会覆盖率为93. 28%。
二、社区卫生人才队伍数量和年龄结构有所提升
2008年海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总数为102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
员数为820人,卫技人员占比79.9%。根据2011年海南省卫生厅的一项调研统计显示,海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总数增加到2928人,卫技人员数为 2 438 人,卫技人员占比更加合理,达83.3%。此外,海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比例为7.5%,低于全国平均值12.2%(2009年) ,说明海南省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 吴桂珠. 海南省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
。
三、社区卫生制度创新在逐步完善
海南省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主体是人,所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在创新实践中,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人才是中心发展的策略,把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有现代知识、有创新能力、整体素质高、作风过硬的队伍作为重要目标,把培养工作人员情感、增强归属感及发扬团队精神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以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技术力量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总体战略。 目前,全省正在进行的制度创新有: 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药品零差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站一体化管理、社区首诊制及双向转诊制、人事改革、城镇职工/居民医保与社区卫生服务协作等方面。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点,可以预料,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定会得到良性的快速发展,人人享有健康、人人拥有健康、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和谐社会一定会早日实现。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强
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部分机构还开展了重性精神病管理、孕产妇保健、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例,截至 2011 年底,全省城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1.2%,优于国家确定的50%的目标值。在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医院数字化建设以及近几年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我国多数中等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条件。我国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从以医疗服务为主体的局部信息化建设转向以区域性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 吴桂珠. 海南省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
。
五、问题与挑战
由于海南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基础不牢固、财政投入有限等原因,社区卫生工作中呈现的问题不容忽视。根据卫生部考核组和卫生厅的考核调查,总结海南省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突出问题有:
1.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结构不合理、业务用房没有保障
体系建设不健全,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例偏高海南省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主要是由民营机构举办和城关镇卫生院、一二级医院转型举办组成。由于历史原因,海南省原有城市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较薄弱,提出了 “开门办社区”的做法,且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例也偏高,个体和社会团体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比例达 59.0%,海口市尤为突出,达到88.6% 。
2. 专项资金投入有限,管理不善
社区卫生工作经费财政补助有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已增加到 25 元/人,但要完全开展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难度依然较大。中央、省和市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建、设备投入不足,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例偏高,且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础设施落后,设备简陋,房屋租金高,运作成本大。资金核算不完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会计核算不科学、不完整,有的甚至未设立账簿,大多数机构也没有按照项目来设置一、二级明细账。项目资金支出比较混乱,容易出现交叉使用现象,项目资金流向不清晰,有扩大项目资金支出范围的现象,财务人员记账、原始凭证使用不规范。民营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尤为突出,如存在专家讲课费由工作人员代领、购买试剂耗材无发票、购买宣传材料等以白条入账的现象。
3. 社区卫生人员编制不足、人才队伍素质不高
公立机构人员编制不足 目前海南省平均每万服务人口有编制人员数 3. 36 名,未达到 《海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 ( 琼编办 [2008] 124 号) 标准 ( 暂定 0. 8‰) ,远低于 《关于印发海南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的通知》 ( 琼编 [2010]70 号) 确定的乡镇卫生院编制标准 ( 核定 1. 6‰) ,不能满足医改赋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益繁重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匮乏 海南省社区卫生队伍中,具备中级职称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占比 25. 14%; 大专及以下的卫技人员占比 85. 06%。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学历、职称偏低,人才匮乏,原因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件相对较差,待遇也相对较低,大多数卫技人员是某些基层医疗单位调剂或派出的医
生和护理人员,另外是在社会吸纳了一些退休人员,这种“凑合型队伍”与患者需求相去甚远,难以吸引社区更多患者就诊。
4. 健康档案及重点人群规范化管理的质量不高
健康档案管理方面部分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及老年人、慢性病以及重性精神病管理均无底册,档案管理不规范。重点人群规范化管理方面,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考核反馈的结果显示,海南省重性精神病管理、孕产妇管理、慢性病管理缺乏规范化,存在随访表未使用国家规范格式,无转诊记录,对重点人群的随访存在缺乏连续性、随访次数不足、随访表空项较多等问题。
5. 本科以上医学生不愿意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由于本科以上医学生认为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收入太低,而且得不到社会的尊重等因素,医学生大学毕业后到社区去工作的意愿不高 。
第三章 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认识及相关问题
为了解医学院校高年级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更好地在医学院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知识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现对海南医学院高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问卷设计
1问卷研究目的
为了了解医学院校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更好地在医学院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知识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本文将对海南医学院高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调查海南医学院高年级在校大学生,年龄为22~25岁。
2方法 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主要为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下发调查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9份,有效回收率98%。
3问卷研究内容
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知识、发展前景、就业选择等问题。调查员由学生担任,采用无记名自填封闭式问卷方法。
三、结果分析
(一)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有基本的认识。高年级大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认知选择“非常了解”和“一般了解”分别占18%和42%,和
“不了解”占40%。在调查高年级学生是否知道今后我国的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方向是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问题,选择知道的比例占79%。
(二)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的来源
选择来源为学校教育的高年级学生为73%,提示学校教育是高年级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知识了解的主要来源。如通过课堂讲授, 79%的学生知道今后我国的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方向是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学生更多地认为学校教育是获得社区卫生服务知识的来源,说明医学专业课程对医学生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知识起重要作用,提示我们在医学教育中对相关内容应继续加大教学力度。报刊媒体在医学生获得社区卫生服务知识中也起到一定作用,说明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在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和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经过相关知识学习的高年级学生,虽然对社区卫生服务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是不完整的。调查中,高年级仍有30%的学生自述对社区卫生服务知识不了解,其中高达71.0%的同学认为社会宣传力度不够是造成不了解的主要原因,说明进一步加强社会宣传教育的必要性。
(三)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和就业选择
高年级学生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更符合今后我国城市居民的实际卫生需求, 86%高年级学生看好社区卫生发展前景。但只有46%的学生“愿意”和“勉强愿意”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原因是“收入低”和“影响个人前途发展”。
第四章 对策
一、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开展医学生社区实践活动
开展社区实践活动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早期社区实践模式,即从大学一、二年级就开始进行,国外的医学院校相对开展较多;二是后期社区实践模式,即社会实践的时间相对靠后,一般为大三、大四的学生,国内的医学院校相对开展较多。
国外以早期社区实践模式为主,研究表明:大学本科教学中仅仅靠现有学校里的课程的学习不能满足卫生服务的需要,适当的安排以社区为基础卫生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课程可以为以后更有效地提供卫生服务打下基础,对学生是很有益的。
国内以后期社区实践模式为主,主要为促进学生建立大的卫生观念,培养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或培养学生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等而设计,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实习起来更容易融合和理解。大量实践证明:学生进行社区卫生实践活动,教学效果显著。
1. 有效利用高校及医院的教学资源
临床师资绝大部分在医学院校,如果得到校领导的支持,经过一定的全科医学培训来指导医学生的社区医学实践是完全可行的。其次,经过十年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沉淀了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社区医生,由他们担任医学生社区实践的带教老师具有可行性。我们完全可以在社区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选择医德高尚、医术优良、热心教学的医生担任带教工作。
2. 实现在校学习和医院、社区实践教学的统一
学校领导有必要转变对医学生临床实践的观念,认识到在新时期学生进行社区医学实践的意义和重要性,只有得到他们的鼎力支持,才能实现在校学习和医院、社区实践教学的统一。根据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将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和能力作为医学生参加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育的核心,在校老师对医学生普及全科医学知识是其到社区实践的前提,老师只有具备全科医学知识才能使医学生的社区临床实践达到教学的目的。现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理论学习。首先,医学院校在各专业开展全科医学相关选修和必修课程:全科医学基础、社区医学概论、健康教育与促进等,增加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全科医学课程中实践活动的课时;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做全科医学方面的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其次,选送优秀师资到有社区医学实践教学经验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或参加全科医学培训课程,提高教学水平。再次,教学老师自主联系一个固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周有1天时间与社区医务人员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利于老师据此适时调整课程和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多角度体会和认知全科医学内涵。
3. 建立医学院校与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
目前,医学院校在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的选择上仅限于简单挑选,以及以协议的方式来规范。应该明确两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学校对社区实习基地的后期主动培育和完善意识,增加参与共建的投入力度,为社区卫生机构开设相关科研课题提供技术与人力支持,实现两者双赢的局面。
二、增强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伦理意识
社区卫生服务的理念、内容和活动都深刻体现着人文性,包含着医学伦理的原则与规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使医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了解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增强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伦理意识,从而促进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增建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基地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 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推进中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为了落实国家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政策,适时增强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伦理意识,高等医学院校首先要普遍增建真正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不仅要注重数量的增加,更要注重其质量的达标。唯此,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活动才能从实践中培养出乐于献身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医学生 李红,方爱珍.从社会评价的视角分折医学生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年第3期:1002-1701
。
四、增加医学生社区实践相关课程
大学本科教学中仅仅靠现有学校里的课程的学习不能满足卫生服务的需要,适当的安排以社区为基础卫生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课程可以为以后更有效地提供卫生服务打下基础,对学生是很有益的。这样可以使大学生能全面、系统、较深入地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知识,为将来可能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从采取以社区卫生服务知识为主的讲座。
第五章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新时期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加强社区卫生工作是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海南省目前正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工作。总体来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海南省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调查结果分析,我校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了解不健全,包括对社区医生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强度、构成社区要具备的要素、所学医疗知识与社区卫生实践的应用等缺乏认识;有接近半数的学生对社区医生的工作量不了解, 正因为这些的影响,高校本科毕业的医学生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认为在社区不能发挥他们的才干。
2009年12月31日,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央编办联合印发的医改配套文件《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