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模拟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 积累与运用(30)
1、请选出下列各组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 B )2分
A.繁衍(yǎn) 濒(pín)临 镂(lòu)空 因地治宜(yí)
B.分泌(mì) 匀称(chèn) 殷(yān)红 销声匿(nì)迹
C.追朔(sù) 丘壑(hè) 俨(yán)然 物竞天择(zé)
D.闪铄(shuò) 竹篙 (gāo) 提(dī)防 惟妙惟肖(xiāo)
2、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C )2分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一日之内就占领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一线的广大南岸地区。
B.在艺术形式的处理中,不宜笼统的提问,亦不能笼统的回答,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在地球上温带与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道如砥。
D.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2分
A.为了防止不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学校决定采取措施加强校园保卫工作。
B.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活动,使农村环境卫生有
C.因为沿线的拆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是长沙1号地铁线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
D.网购之所以能让那么多网友着迷,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没有感觉到在花钱。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①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
②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③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
④大约在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分成了四部分
⑤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
A.③⑤④①② B.④③⑤①② C.④⑤③①② D.③⑤①②④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C、孝悌是对父母的孝顺服从。“父母在,不远游”“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的等级制度。
D、“膜拜”是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的下跪叩头。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6、综合探究 阅读下列一段对话,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4分
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统答记着问
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经不再互相瞄准”,普京总统说:“任何手拿武器,那怕是拿猎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远离人群,是最安全的。”
主要内容: 远离战争,走向和平,是世界发展趋势。
7、综合运用 6分 《走上辩论台》
(1)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情况,初三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
① 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无“文(语文历史等文科)寸步难行”。(意思对且简洁即可)2分
②你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答:第一、语文是工具,学好语文,才能增强理解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学好文史,通晓古今,有助于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意思相近突出语文重要性即可)2分
⑵、许多有创意的广告巧妙利用汉字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起到了超乎寻常的宣传效果。
有一则宣传“臭豆腐”的广告是:臭名远扬,香飘千里。2分
①请解释“臭名远扬”中“臭”字的含义。“臭”指“臭豆腐”
②请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通过双关和对比,突出“臭豆腐”的名声大,气味香,此外还利用矛盾法吸引人的注意力。(意思相近即可)
8、名著阅读5分
⑴、《筑路》和《生命的意义》均选自于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 (人名)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篇名),小说成功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2分
⑵“次日,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都在廨宇安排了,请( )居中坐了,两边一带坐定那三二十泼皮饮酒。( )道:‘叫你众人们坏钞?’众人道:‘我们有福,今日得师傅在这里,与我等众人做主。’( )大喜。吃到半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正在那里喧哄,只听得门外老鸦哇哇的叫,( )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 )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傅非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于《水浒传》的第六回,括号里的人物是 鲁智深 ,文段的故事可概括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在课本里,我们曾学习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侠义故事,他的性格特点 是 侠肝义胆、粗中有细 。3分
9、古诗文默写5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②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③ 苏轼《水调歌头》中与王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体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二、 阅读
㈠古诗文阅读24分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
注释:马邑龙堆:泛指边境征戍之地。
10、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精妙传神,请指出来其中的一处并简析其妙处4分
论”和“笑”。两个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离情别恨和孤寂之感。
1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首联借新春的美景抒写闺妇对几千里外的征夫的思念,颔联借“心随明月到胡天”强化思念之情,颈联借“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表达离恨与孤独之苦;尾联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表达对战争早日结束的盼望,也隐含着对战争的不满与反对之情。 [4分。每点1分。
李洪之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颇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与相诀经日,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遂号为显祖亲舅。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
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皆保险拒战。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后为秦益二州刺史。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惊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遂锁洪之赴京。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及临自尽,沐浴换衣。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 (节选自《魏书?李洪之传》)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B ) 2分
A.及仁坐事诛/船头坐三人
B.抚其妻子,问所疾苦/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D.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的一项是( A )2分
A、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中峨冠而多髯者
B、示以军行之势/以径寸之木
C、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相与步于中庭
D、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遂与外人间隔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 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
李洪之带领几十名骑兵到他们聚居地,安抚他们的妻子,询问他们生活中的疾苦,还发给他们钱物
⑵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
李洪之素来并不清廉,常常收受贿赂
15.阅读全文,你对李洪之有怎样评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李结局的认识。6分
①善于带兵打仗
②体恤部下
③残酷
④ 贪污受贿
认识:全面评价,言之成理即可。(2分)
㈡说明文阅读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幺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
16、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4分
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第三相对年青的过去来说: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7、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帮老张分析一下他的时间到哪去了。4分
老张今年五十岁了,基本上每天都是很闲的。可还是觉得时间过的好快,一天下来都没干什么,就这样过去了... 他把一天分三个阶段:上午、中午、下午; 一个星期七天,上五天班,时间快得让他有点恐惧了。他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生活,一点也不忙碌,所以谈不上充实; 也不觉得是空虚,我每天要烦的事情也有好多,不管有无工作,不论忙与不忙,也无论在哪,他都觉得时间走的好快,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1)老张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
(2)老张50多岁了,虽然很闲,但年龄大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所以时间过起来很快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㈡议论文阅读8分
上善若水
①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
②所谓上善若水,便是要有水一样的“善”,即做人如水一般无私,宽容,滋润世间万物而与世无争。古往今来,上善若水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圣人在为人处世的大道上前行。
③上善若水,要有广大的胸襟。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汇集成海,便有了深不可测的度量。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无不有着非凡的气度。韩信曾受过胯下之辱,然而当他成为大将军后,并没有向当年羞辱过自己的无赖报复。以德报怨,如此宽广胸襟,如何不叫人佩服?林肯在竞选美国总统前夕,在一次演说时被一个参议员羞怒家世窘困,然而对此他并不在意,反而以自己一番发自肺腑的发言赢得了众人真诚的掌声。他对待政敌,总是本着宽容待人的原则化敌为友,为他日后的成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可见宽容的心就如同浩瀚的大海一般能够容纳万物。
④上善若水,还要有着谦虚的心,不与万物争高下。水往低处流,这正是因为水的谦逊,不愿追名逐利,攀龙附凤。但凡读过武侠小说者,不难发现那些武功造诣深不可测的人往往并不显眼,《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就是个典例。纵观古今,牛顿说:“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孔子说:“守之以谦。”毛泽东说:“虚心使人进步。”苏格拉底说:“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如水一般谦逊,始终难能可贵的品质。楚汉之争,项羽饮恨而终,刘邦一统天下,根本原因在于谦逊这一品质的有无。项羽狂妄自大,不可一世,不听谋士计策,反之刘邦恭敬待人,谦逊有礼,谋士们自然而然就为他出谋划策,对他忠心耿耿了。上善若水,为人低调,这并不是懦弱的体现,而是为今后成功的铺垫。
⑤总而言之,上善若水,是善的最高境界,做人惟有上善若水,才能像老子说的那样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18、 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分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
B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C本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D开篇引用老子《道德经》的句子,目的是解释水的特性,赞美水的品质。
19、 以下名人名言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A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B牛顿说:“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C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D富勒说:“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
20、请归纳第三自然段的论证思路3分
首先提出了分论点,然后以古人的话来讲道理,并列举了韩信与林肯的两个事例,从正面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再次强调上善若水,要有宽阔的胸怀。
㈢记叙文的阅读
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笨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故乡是近海县份,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
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垅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
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摇落的阵阵的桂花雨。
21、梳理文章的情节,根据提示,完成全文的情节归纳4分
①故乡的桂花② 摇桂花 ③接着写了 晒桂花 ④ 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⑤给母亲带桂花,⑥又想起 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22、鉴赏下列句子8分
⑴、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句子:“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笨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4分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桂花树与梅树进行对比,桂花与其他花对比,描写了梅花的朴素平凡。
⑵、从描写的角度鉴赏句子:“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4分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铺、抱、摇”等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我的高兴、快乐的心情。“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写出了桂花的多与香。表达了我对桂花的喜爱。
23、分析题目的作用。怎样理解“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8分
(1)作用:线索作用
题目新颖,引人入胜
题目突出文章的主题
结合文章内容,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谈4分
(2)理解:从香气上看,这里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母亲,母亲说家乡的桂花香,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2分)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2分)
三、写作60分
24. 片段作文。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在第六段省略号处加上一个母亲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要求: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⑵符合情境和人物身份
⑶不超过150字
25.作文50分
题目:最美的笑容
要求:⑴写一篇记叙文,写出真情实感
⑵字数不少于6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⑴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