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品德组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1.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304762 上传时间:2025-03-2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组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品德组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编号: 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 课题名称: 学 科: 负 责 人: 起止时间: 所在学校: 商州城关第二小学 编制 目 录 表一、教师信息表……………………………………………………… () 表二、教师小课题研究“问题库”…………………………………… () 表三、教师课题申报表……………………………………………………() 表四、教师开题报告…………………………………………………… () 表五、课题实施方案…………………………………………………… () 表六、研究过程记录(一):主要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查找………… () 表七、研究过程记录(二):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 () 表八、研究过程记录(三):教学观摩记录………………………… () 表九、研究过程记录(四):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 () 表十、教师学习与研讨记录………………………………………… () 表十一、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 () 表十二、教师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表一、教师信息表 课题名称 负责人 姓 名 专业 职务 所代学科 最高 学历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联联系电话 主 要 参 加 者 姓 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任教学课 工 作 单 位 预期最终成果 预计完成时间 表二、教师小课题研究“问题库” 问题源 问 题 库 来自个人反思的 问题 来自同事座谈的 问题 来自学生讨论的 问题 来自家长反馈的 问题 来自其它的 问题 表三:教师课题申报表 商州区教师小课题研究 申请·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 课题名称 学 科 分 类 课 题 负 责 人 所 在 单 位 填 表 日 期 年 月 日 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活动体验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申报单位 商洛市商州城关第二小学 申报时间 2013.12 课题名称:活动体验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组长 郭亚宏 课题组成员:郭兴妮 李丹瑛 查春燕 田淑惠 一、研究的背景: 纵观目前小学品德课教学普遍的情况是,教师重视课内教学,忽视课外延伸;重视自己说教,忽视学生体验;重视“认知”环节,忽视“践行”环节。于是,学生的道德认知只停留在对道德知识的记忆与再现,而无法做到相应的知行统一。品德课教学缺乏实效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改变这种低效的教学现状,是我们品德与社会学科老师的责任和义务。 1.新课程标准的启示。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儿童生活,根据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从中提炼出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浓缩丰富的生活内涵,从而指导儿童生活,增强教学的实效。 2.课堂教学的现实趋向。   基于新的课程理念,无论教材、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评价都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品德课教学的空间也相应地不断开放扩大,那就为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可能。教学已不再是学习教材,传授德性知识的过程,而是建立在学生生活基础之上的生命对话和生活实践。活动化是整个教学体系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迎合以及关注就意味着教学主流的正确把握和不断进步。   3.儿童品德发展的需要。   品德的形成与儿童的生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能有脱离生活的德性存在,学生的品德教学也只有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进行。而活动提供了学生实践的机会,而且它迎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主体发展的意识也得以在课堂中得到体现。把课堂教学的开展与儿童的具体需要联系起来,使“教”与“学”的活动相得益彰,产生和谐共鸣,那么教学就不再受教师主宰,学生的心理、情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课堂则成为学生可以拥有的真实世界。 二、本研究中重要概念的说明: 在活动中体验,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来组织相关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在活动中感悟道理,提高认识,升华情感,达成品德教学的目标。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性活动教学的一般策略; 2.通过研究,促进我校思想品德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研究,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促进学生德知共生共长、 和谐发展。 四、研究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2.本课题研究时间:一学年(2013年11月—2014年12月)。 3.研究内容: (1)体验性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 (2)体验性活动教学的组织实施策略。 围绕体验性活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我们准备分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研究:(1)课堂上体验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即要研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内体验性活动教学。(2)课外体验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有些体验性活动需要课前作些准备,有些体验性活动需要向课外延伸,这为学生体验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外体验性活动教学,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4.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五、研究阶段与步骤: 1.准备阶段( 2013年11月——2014年1月):调查实施该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制订较为完善、切实可行的课题方案,完成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4年10月):定期学习教科研理论、课题相关专著、新课程解读等。利用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在教学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组织若干次专题研讨,改进方法,优化操作,做好典型教案、课件、教具、图片、案例、学生成长档案袋等的资料积累工作,提炼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4年12月): 整理研究资料,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撰写课堂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并进行应用与经验推广。 六、预期研究成果: 1.促使学生对品德与生活学习产生积极情感,自主参与学习体验活动,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体验中感悟道理,提高认识,升华情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2.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3.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整理汇编教师优秀论文、反思、案例等成果。 学校审批意见 审批单位(公章)时间: 商州区教研室 审批意见 审批单位(公章)时间: 表四、教师小课题开题报告 负责人 研究成员 课题 名称 开题时间 选题 缘由 或教 学困 惑 研究 目标 研究 内容 研究 步骤 及措 施 研究方法 预期研究成果 本研究希望得到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学校 对开题报告的意见与建议 盖 章 年 月 日 表五:课题研究计划(一) 《活动体验在小学品德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商州城关第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 纵观目前小学品德课教学普遍的情况是,教师重视课内教学,忽视课外延伸;重视自己说教,忽视学生体验;重视“认知”环节,忽视“践行”环节。于是品德课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道德认知只是一种肤浅认识,即只停留在对道德知识的记忆与再现,而无法做到相应的知行统一。而缺乏体验的道德能力是不持久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品德课教学缺乏实效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医治品德教学缺乏实效性的良方应是“活动体验”。 在活动中体验,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来组织相关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在活动中感悟道理,提高认识,升华情感,达成品德教学的目标。 1、新课程标准的启示。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儿童生活,根据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从中提炼出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浓缩丰富的生活内涵,从而指导儿童生活,增强教学的实效。 2、课堂教学的现实趋向。   基于新的课程理念,无论教材、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评价都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品德课教学的空间也相应地不断开放扩大,那就为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可能。教学已不再是学习教材,传授德性知识的过程,而是建立在学生生活基础之上的生命对话和生活实践。活动化是整个教学体系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迎合以及关注就意味着教学主流的正确把握和不断进步。   3、儿童品德发展的需要   品德的形成与儿童的生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能有脱离生活的德性存在,学生的品德教学也只有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进行。而活动提供了学生实践的机会,而且它迎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主体发展的意识也得以在课堂中得到体现。把课堂教学的开展与儿童的具体需要联系起来,使“教”与“学”的活动相得益彰,产生和谐共鸣,那么教学就不再受教师主宰,学生的心理、情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课堂则成为学生可以拥有的真实世界。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性活动教学的一般策略; 2.通过研究,促进我校思想品德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研究,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促进学生德知共生共长、 和谐发展。 三、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的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研究内容: 1.体验性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 2.体验性活动教学的组织实施策略。 围绕体验性活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我们准备分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研究:(1)课堂上体验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即要研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内体验性活动教学。(2) 课外体验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有些体验性活动需要课前作些准备,有些体验性活动需要向课外延伸,这为学生体验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外体验性活动教学,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五、研究措施: 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以教材作载体,营造健康、和谐、安全、温馨、活泼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体验活动,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地说就是: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体验活动的组织过程要科学。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 2013年11月——2014年1月):调查实施该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制订较为完善、切实可行的课题方案,完成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4年10月):定期学习教科研理论、课题相关专著、新课程解读等。利用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在教学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组织若干次专题研讨,改进方法,优化操作,做好典型教案、课件、教具、图片、案例、学生成长档案袋等的资料积累工作,提炼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整理研究资料,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撰写课堂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并进行应用与经验推广。 七、 预期研究成果 : 1.促使学生对品德与生活学习产生积极情感,自主参与学习体验活动,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体验中感悟道理,提高认识,升华情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2.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3.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整理汇编教师优秀论文、反思、案例等成果。 表六、研究过程记录(一)主要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查找 作者姓名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或出版时间 发表刊物或出版社或网址 主 要 观 点 学 习 心 得 体 会 表七、研究过程记录(二)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 姓名 性别 所在 岗位 来源渠道 成 功 的 经 验 或 案 例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表八、过程记录(三)观摩课记录 授课人 授课 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教 学 过 程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观 摩 有 感 表九、研究过程记录(四)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教学班级 教学工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反 思 (后附上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等资料) 表十、教师小课题学习与研讨记录 时间 地点 主持人 主讲人 主题 内容记录 学习和研讨给我的启示 表十一、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 类型 成果 内容 摘要 主 要 内 容 参考文献 (后附课题组所有老师研究成果,论文或案例、反思等) 表十二、教师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结题时间 结题报告关键词 结题 报告 摘要 结 题 报 告 结 题 报 告 参 考 文 献 表六、研究过程记录(一)主要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查找 作者姓名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或出版时间 发表刊物或出版社或网址 主 要 观 点 学 习 心 得 体 会 表七、研究过程记录(二)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 姓名 性别 所在 岗位 来源渠道 成 功 的 经 验 或 案 例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表八、过程记录(三)观摩课记录 授课人 授课 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教 学 过 程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观 摩 有 感 表九、研究过程记录(四)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教学班级 教学工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反 思 (后附上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等资料) 表十、师小课题学习与研讨记录 时间 地点 主持人 主讲人 主题 内容记录 学习和研讨给我的启示 表十一、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 类型 成果 内容 摘要 主 要 内 容 参考文献 (后附课题组所有老师研究成果,论文或案例、反思等) 表十二、教师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结题时间 结题报告关键词 结题 报告 摘要 结 题 报 告 结 题 报 告 参 考 文 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