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写时间 20161115执行时间20161116主备人 黄加善 执行人黄加善 总序第32 个教案
课题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共2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能正确计算出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组合已有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独立解决化学定量计算中的问题,同时对各种方案会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从而找出最佳解答方案,开拓思路,锻炼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变化中的定量研究对于科学实验和生活实践的重大作用。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相互帮助,体会成功,建立自信。
重点
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认识方法,促进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教学策略
学生练习——总结归纳——巩固提高
教 学 活 动
课前、课中反思
一. 教学过程:
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
(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
例1. 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80__g。
分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共140g,
所以A和B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g。由于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A占其中3份,B占其中4份。所以消耗B的质量为140g÷7×4=80g。
例2. 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27_。
分析:此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Y的相对分子质量。解题时,首先要确定4Y的值,即3×32+4Y=2×102 Y=27
2.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
例3.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解:(1)4.8k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16 32
x 4.8kg
3. 已知混合物中的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何求混合物中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4. 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 CaO + CO2↑
100 44
100t×80% x
x=35.2t
生石灰的质量:100t-35.2t=64.8t
二.课堂小结。
课
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