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南学校导学研练高效课堂历史教学案
【课题】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作出初步的比较,并作出概括、判断和解释。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谈体会,了解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构的,这些传说反映了传说时代的怎样的文明曙光,从而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炎帝与黄帝事迹的学习,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通过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出的贡献,认识到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区别史实与传说。史实与传说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修改(个备)
一、导入示标
“五千年前,当文明的曙光与滔滔的黄河溶在一起的时候,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是谁告诉我们龙的来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厚重的历史长廊,来到传说时代。”
二、自学助学
一、炎黄子孙的由来
炎帝与黄帝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黄帝】相传他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还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二、龙的传人
请同学看书,并归纳。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形象。在河南濮阳距今6000多年前的墓葬中,出土了贝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早期的龙的形象。龙是多种动物形象的复合体,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一形象喻示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了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三、“尧舜禅让”
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第二,被推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兜(Huān dōu)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举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舜继位后,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用禹治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舜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三、研讨释疑:大禹治水
师: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请各位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一下问题:大禹治水的故事,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启示?哪一个同学愿意为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生讲故事:略
师: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前后桌讨论一下,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四、练习拓展 同步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