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文言文阅读讲评》教案
澄海盐鸿中学 杜育频
授课班级:高三(3)班 授课时间:2013年3月18日第5节
试题展示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长安士人贾子龙,偶过邻巷,见一客风度洒如,问之则真生。凡三谒,皆不遇。乃阴使人窥其在舍而后过之,真走避不出;贾搜之始出。促膝倾谈,大相知悦。贾遣僮行沽。酒欲尽,真出饮器,注杯酒其中,以小盏挹取入壶,并无少减。贾异之,坚求其术。真曰:“我不愿相见者,君无他短,但贪心未净耳。此乃仙家隐术,何能相授?”贾曰:“冤哉!我何贪?间萌奢想者,徒以贫耳!”一笑而散。每值乏窘,真辄出黑石一块,吹咒其上,以磨瓦砾,立刻化为白金,便以赠贾;仅足所用,未尝赢余。贾每求益,真曰:“我言君贪,如何?如何?”贾思明告必不可得,将乘其醉睡,窃石而要之。一日饮既卧,贾潜起,搜诸衣底。真觉之,遂移居而去。
后年余,贾游河干,见一石莹洁,绝类真生物,拾之。过数日真忽至,若有所失。贾慰问之,真曰:“君前所见,乃仙人点金石也。醉后失去,隐卜当在君所。如有还带之恩,不敢忘报。”贾笑曰:“诚如所卜。但知管仲之贫者,莫如鲍叔,君且奈何?”真请以百金为赠。贾曰:“百金非少,但授我口诀,一亲试之,无憾矣。”真恐其寡信。贾曰:“君岂不知贾某宁失信于朋友者乎!”真授其诀。贾顾砌上有巨石,将试之,真掣其肘。贾乃俯掬半砖,置砧上曰:“若此者,非多耶?”真乃听之。贾不磨砖而磨砧;真变色欲与争,而砧已化为浑金。反石于真。真叹曰:“业如此,复何言!然妄以福禄加人,必遭天谴。如逭我罪,施材百具,絮衣百领,肯之乎?”贾曰:“君尚视我为守钱虏耶?”真喜而去。
贾得金,且施且贾,不三年施数已满。真忽至,握手曰:“君信义人也!别后被福神奏帝,削去仙籍;蒙君博施,今幸以功德消罪。愿勉之,勿替也。”贾为设酒,遂与欢饮如初。
(节选自《聊斋志异•真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阴使人窥其在舍而后过之 探访
B.贾每求益 好处
C.贾顾砌上有巨石 台阶
D.愿勉之,勿替也 废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窃石而要之 ②贾不磨砖而磨砧
B.①君且奈何 ②贾得金,且施且贾
C.①以小盏挹取入壶 ②真请以百金为赠
D.①此乃仙家隐术 ②贾乃俯掬半砖
7.下列各组句子不是分别省略“于”“之”的一项是 (3分)
A.①注杯酒其中。 ②便以赠生。
B.①吹咒其上。 ②真变色欲与争。
C.①贾游河干。 ②贾为设酒。
D.①置砧上曰。 ②真喜而去。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生结识真生,一起饮酒时,真生拿出一个玉杯,里面的酒老是喝不完。贾生请求他
传授法术,真生说他太贪心了。
B.贾生经济困窘,真生就用点金石将瓦砾变成金子送给他,但不多给。贾生想偷点金石,
真生很生气,就移居到别处了。
C.贾生捡到真生的点金石,将真生比作管仲,自比为鲍叔,请求真生让自己尝试点金术,
趁机把一块捣衣石变成了真金。
D.贾生遵守约定,不到三年就施舍一百付棺材、一百套棉衣。真生来向他致谢,希望他
继续做好事,两人又成为好友。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冤哉!我何贪?间萌奢想者,徒以贫耳! (4分)
(2)一日饮既卧,贾潜起,搜诸衣底。(3分)
(3)业如此,复何言!然妄以福禄加人,必遭天谴。(3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言文阅读测试情况分析。
2013年第一次模拟考试文言文阅读得分情况一览表:
客 观 题
主 观 题
5
(实词)
6
(虚词)
7
(信息筛选)
8
(分析综合)
9
(翻译)
0.17分
2.5分
1.17分
2分
0.9分
(译4分)
1.7分
(译3分)
1.6分
(译3分)
5.5%
83.3%
38.9%
66.7%
22.2%
57.4%
51.9%
考纲回顾:《2013年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
1.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5题)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第6题)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第7或9题)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9题)
2.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第7题)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8题)
二.文言文《聊斋志异·真生》讲评
师:高考常见的文言文选裁 :
04年《孔子家语·颜回》;05年《后汉书·朱晖传》;06年 宋濂《杜环小传》;07年《聊斋志异·郭生》;08广东高考《晋书·周访传》;09年《宋史·李迪传》;10年《后鉴录》;11年《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12年《清史稿陶澍传》
结论:人物传记是高考常见的文言文选材。
(一)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 (知人 明事 辨理)
1.知人(掌握文中所写的人) 主要写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明事 一件事(起因 经过 结果);几件事情(先后顺序 事件之间的关系)
3.辨理 分析作者借所述之事对人物作出了怎样的评价?或说明了什么道理?
( 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借他人之口表达看法;叙事之中透露出看法)
●做题技巧:以题解文
(审准题干,巧用选项)
(二):做题技巧:以题解文
从试卷第8题入手,充分利用命题“提示”,初步感知文本,与原文对照分析,按题干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接着看第5、6题,涉及了哪些实词、虚词,在阅读原文过程中加以留意,在“语境中”分析其意义、用法。
(三)讲评过程:(题目另附)
串讲:
8、A.贾生结识真生,一起饮酒时,真生拿出一个玉杯,里面的酒老是喝不完。贾生请求他传授法术,真生说他太贪心了。(正确)
对照原文: 长安士人贾子龙,偶过邻巷,见一客风度洒如,问之则真生。凡三谒,皆不遇。乃阴使人窥其在舍而后过之,真走避不出;贾搜之始出。促膝倾谈,大相知悦。贾遣僮行沽。酒欲尽,真出饮器,注杯酒其中,以小盏挹取入壶,并无少减。贾异之,坚求其术。真曰:“我不愿相见者,君无他短,但贪心未净耳。此乃仙家隐术,何能相授?”贾曰:“冤哉!我何贪?间萌奢想者,徒以贫耳!”一笑而散。
串讲关键词句:
(1)过:探访。拓展: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经过
有过之而无不及:超过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过失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犯过错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责备
过故人庄:拜访、探望
(2)以:用,介词(3)乃:是,表判断,副词。
(4)冤枉啊!我哪里(怎么)贪心?偶尔萌发奢侈(奢求、非分)的想法,只是(仅仅是)因为贫穷罢了!
反思:“间”字未能联系课内“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行解读。
8、B.贾生经济困窘,真生就用点金石将瓦砾变成金子送给他,但不多给。贾生想偷点金石,真生很生气,就移居到别处了。(正确)
对照原文:每值乏窘,真辄出黑石一块,吹咒其上,以磨瓦砾,立刻化为白金,便以赠贾;仅足所用,未尝赢余。贾每求益,真曰:“我言君贪,如何?如何?”贾思明告必不可得,将乘其醉睡,窃石而要之。一日饮既卧,贾潜起,搜诸衣底。真觉之,遂移居而去。
串讲关键词句:
(1)益:增加。 ①有所广益《出师表》:增加
②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更加
香远益清《爱莲说》:更加
③满招损,谦得益 :好处
(2)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3)乃:是,表判断,副词。
(4)译文:有一天,两人饮酒后已经躺下了,贾子龙偷偷爬起来,在真生衣中搜寻那块黑石头。
兼词积累:
“诸”,(句中)之于,(句末)之乎;“焉”,(句末)于之;“盍”何不。
8、C.贾生捡到真生的点金石,将真生比作管仲,自比为鲍叔,请求真生让自己尝试点金术,趁机把一块捣衣石变成了真金。(错误:应是“贾生自比为管仲,将真生比作鲍叔” )
对照原文:后年余,贾游河干,见一石莹洁,绝类真生物,拾之。过数日真忽至,若有所失。贾慰问之,真曰:“君前所见,乃仙人点金石也。醉后失去,隐卜当在君所。如有还带之恩,不敢忘报。”贾笑曰:“诚如所卜。但知管仲乏贫者,莫如鲍叔,君且奈何?”真请以百金为赠。贾曰:“百金非少,但授我口诀,一亲试之,无憾矣。”真恐其寡信。贾曰:“君岂不知贾某宁失信于朋友者乎!”真授其诀。贾顾砌上有巨石,将试之,真掣其肘。贾乃俯掬半砖,置砧上曰:“若此者,非多耶?”真乃听之。贾不磨砖而磨砧;
(1)砌:台阶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台阶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蹬。:一层层堆积
(2)且:将,副词。
(3)以:用,介词。
(4)乃:于是,副词。
(5)而:却,连词,表转折。
4、D.贾生遵守约定,不到三年就施舍一百付棺材、一百套棉衣。真生来向他致谢,希望他继续做好事,两人又成为好友。(正确)
对照原文:真叹曰:“业如此,复何言!然妄以福禄加人,必遭天谴。如逭我罪,施材百具,絮衣百领,肯之乎?”贾曰:“君尚视我为守钱虏耶?”真喜而去。
贾得金,且施且贾,不三年施数已满。真忽至,握手曰:“君信义人也!别君被福神奏帝,削去仙籍;蒙君博施,令幸以功德消罪。愿勉之,勿替也。”贾为设酒,连与欢饮如初。
(1)且:又、边~边~。
(2)替:废弃。 謇朝谇而夕替《离骚》:废弃、 贬黜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代替
(3)译文:(事情)已经这样,还说什么呢?不过我胡乱用钱财给人,一定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题目校对小结:
1、第8题: 答案:C (应是“贾生自比为管仲,将真生比作鲍叔”)
答题技巧:以题解文
梳理事件→留意细节→比对原文→辨明正误
2、第5题:答案:B (益:增加)
答题技巧:①代入语境检验法②课内迁移法避“生”就“熟”。
3、第6题:答案:C (以:介词,用;
A而:连词,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却;
B且:副词,将/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又;
D乃:副词,就是/于是,就)
答题技巧:先“意义”后“用法”,联系比较。
4、第7题:答案:D (“真喜而去”不是省略句)
5、翻译技巧:
①字字落实、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从考点看采分点:虚词、实词、句式。
③从赋分看采分点:4分3点,3分2点。
三、总结:文言文阅读应试对策
浏览全文做标记;以题解文寻对应;具体操作用技巧;审视答案查疏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