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古亭山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研修计划
一、研修目标
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网络研修体系,以“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促进专业发展”为主题,采用诊断测评、分段引导、任务驱动的研修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切实提升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推动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常态化,促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校内外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具体而言,学员应明确如下目标:
1.通过测评,了解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明确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短板和努力重点。
2.掌握能够为自身工作学习带来便捷和更高程序的信息化工具,使工作事半功倍。
3.立足教学,制作学科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和微课等,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积极使用研修社区、教师工作坊等资源,参与混合研修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参训对象
41名学科教师
三、研修安排
本次培训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核心主题,依据教育部相关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教师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教学环境和自身需求,从相应主题和丰富课程资源中,选择相关任务及课程,至少完成50学时。
(训前诊断测评,并以此为依据,选学网络课程)
阶段
研修
课程
平台
学习
实践
作业
相关
活动
第一阶段
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
(7月15日-7月29日)
课程导学、技术素养及平台操作指南
不低于100分钟
选择将执教的一节课的重难点,结合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运用策略制定研修计划。
每阶段做到:参与线上主题活动2次;‚资源建设1篇;ƒ积极参与线上作业点评与推荐活动;④线下按规定参与学校的研究课打磨研修活动(学校将对第8周、第12周校级研究课研修情况进行重点检查)(非文化学科可以以至少组织两次研修活动的形式替代)
第二阶段
运用技术工具开展教学设计(7月30日-8月15日)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准备课程
不低于200分钟
2选1
任务2-1:提交一份教学设计或教学活动设计。
任务2-2:提交一份教学课件,并注明课件的设计思路和用途。
第三阶段
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8月16日-9月7日)
简易多媒体、交互多媒体、网络移动环境下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实施类课程
不低于220分钟
提交一份简易、交互或网络移动多媒体环境下运用PPT投影等技术手段进行的课堂案例视频、微课或课堂活动视频等。(可为一节完整课或活动,也可为其中某一精彩片段)
第四阶段
应用技术工具优化教学评价
(9月8日-9月29日)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类课程
不低于40分钟
4选1
任务4-1:中小学教师运用word等信息技术工具,设计一份单元测试卷。
任务4-2:中小学教师运用Excel等信息技术工具,完成一份试卷分析。
任务4-3:幼儿园教师填写幼儿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
任务4-4:根据上一阶段教学实施情况,提交一份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反思
第五阶段
借力混合研修优化个人教学
(9月30日-10月15日
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
不低于40分钟
提交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研修心得体会。
四、学习方式
1.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混合研修方式,基于教师实际教学情境,结合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将网络远程学习和现场研修实践相结合,各学科坊主要结合教学进度组织校本研修,引导教师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改进、在研修中提升。
2.引领性研修与自主性研修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参照项目组要求有效开展线上线下的研修活动。
3.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相结合。将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相结合,学员在完成每个阶段任务包规定学习任务的同时,在研修平台中参与其他非规定学习任务的行为将作为拓展学习积分,以引导学员感受网络研修中无处不在的学习和收获,形成常态研修习惯。
五、组织保障
(一)组织机构
行政管理员:罗东兰 业务管理员:吴凡
(二)信息技术指导
语文组 罗红兰 数学组 金涛 英语组 姚涛
理化生组 莫颜妃 政史地组 钟明秀 体艺信心组 韦严婷
六、考核评价
(一)学员考核
本次研修学员的考核分为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两项。采用百分制。任务学习为必做项,占60%,60分,以考核任务成果和课程学习情况为主。拓展学习为选做项,占比40%,以考核教师借助社区开展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等行为产生的学习积分为主,每10个积分累计转换成绩1分,最高折合40分。
考评
维度
阶段
网络研修
(50分)
线下研修
(50分)
平台学习
(30分)
20分钟/1分
线上活动
(10分)
1次/ 2分
资源建设
(10分)
1篇/ 2分
实践作业
(30分)
校本线下实践
(20分)
任务考核(100分)
阶段 一
100分钟,5分
1次,2分
1篇,2分
1篇,5分
参加线下校本研修活动至少2次,学校综合评定线下研修成绩。
阶段 二
200分钟,9分
1次,2分
1篇,2分
1篇,5分
阶段 三
220分钟,12分
1次,2分
1篇,2分
1篇,10分
阶段 四
40分钟,2分
1次,2分
1篇,2分
1篇,5分
阶段 五
40分钟,2分
1次,2分
1篇,2分
1篇,5分
社区
积分
社区积分无上限,作为评优参考。
贡献
积分
写日志:2个积分/1篇
发问答:1个积分/1篇
活跃
积分
评分(作业、资源):1个积分/1次
评论(课程、作业、日志、问答):1个积分/1次
魅力
积分
作业、日志被评论:1个积分/1次
作业被推优:20个积分/1次;
资源被推优:2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10分);1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8分);
资源被下载:1个积分/1次
(二)线下测评
按照《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试行)》(桂教师培〔2014〕27号)有关要求,由市教育局进行统筹,以学校为单位,训后对学员进行线下测评,从学员通过网络学习后,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完成研修活动作业,产生项目生成性资源,并从案例设计、课堂实录和资源开发三个方面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作品进行测评,具体测评细则如下: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内 容
要求
案例设计
(30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材分析准确、教学设计科学;教法学法运用恰当、教学流程清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由学员向学校提供案例设计,学校对学员案例设计进行考核。
课程整合
设计中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或融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能合理分析技术在教学中使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课堂录像
(40分)
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注重知识多角度、多方位的联系和知识间的整合;应变能力强,能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调控和组织教学。
课堂录像须是完整的知识片断,可以用手机等简易设备录制,录像资源由学校保存。
过程方法
教学过程阶段明确,衔接自然有序,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合理,节奏适度;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恰当;根据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中操作各种多媒体设备的熟练程度;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平台、学科资源等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录像清晰、画面稳定。(说明:课堂录像必须是完整的知识片断,可以用手机等简易设备录制,录像资源由学校保存。)
教学效果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好,学生学习潜能得到激发;实现教学目的,总体教学完整,效果好。
资源开发
(30分)
课件制作
课件内容、结构符合学习要求;结构清晰,表现方式简洁,满足教学需要;程序运行稳定,无故障,字体恰当、版式规范。
学员向学校提交,优秀作品学校向项目组提交。
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规范,设计合理,视频图像生动,有感染力。
阳和工业新区古亭山中学
二零一六年七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