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组:地理备课组
时间:2009年10月27日
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教学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教学难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地图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世界地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用两个小故事:
1、很多年以前日本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放在日本的以东海域。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
2、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他第一次是从欧洲出发从北部航行到美国的,这次航行用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走到达美国的,这次航行仅用了20天的时间。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17天的时间?
板书: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基本概念:
1、让学生看教材61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并要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总结概念中的关键字。(的关键字是常年、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
2、讲解洋流的分类,指出按温度性质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强调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通过多媒体展示练习,加强巩固学生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
练习:寒流:由( )纬度流向( )纬度的洋流.其自身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 ).
暖流:由( )纬度流向( )纬度的洋流.其自身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 ).
图中所示的是寒流还是暖流?
承转:点击超链接,复习关于风带的知识。复习的内容包括低纬、中纬各形成什么风带,并让学生思考在这种风的吹拂下,海水将如何运动,进而引入下一个问题。
(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用多媒体展示太平洋系统洋流模式Flash动画,让学生结合教材62页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多媒体展示的动画自己分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学生看书的同时教师板书)
多媒体展示问题:
观察太平洋洋流系统,在大陆东岸低纬和高纬洋流性质有什么不同,西岸呢?
让学生结合教材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
交代给学生关于教材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我们以重点学会太平洋系统洋流分布即可,其它的洋流只做了解。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
引导学生看教材63页的图3.6北大西洋暖流的气候效应图。
(引导学生总结出北大西洋暖流对卑尔根起到增湿的作用)多媒体展示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总结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并留给学生课下思考的问题:秘鲁寒流是怎样影响着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的。
2、渔业生产:
多媒体展示纽芬兰渔场大概分布的地区,让学生对照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找到经过纽芬兰渔场的寒、暖流各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北海道渔场大概分布的地区,让学生对照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找到经过北海道渔场的寒、暖流各是什么?
3、航海:
用课前的第二个故事具体讲解顺流加速、逆流减速的原理,紧扣小故事,使课前的疑问在本堂课的授课过程中得以解决。
4、污染:
引用课前的第一个小故事,设置疑问:假设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原油泄漏,那么在美国以西海域是否被污染
从而解释,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是,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物范围扩大。
三、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其中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是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难点,希望同学回去好好复习以掌握。
四、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
【课后作业】地理三导45—47页的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海水运动形式:波浪、潮汐、洋流
二、洋流:
1、 性质分类:暖流——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中低纬大洋西部
寒流——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中低纬大洋东部
2、成因分类:风海流——信风带和西风带——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等
补偿流——日本暖流、秘鲁寒流
密度流
3、理想海洋分布模式图
4、世界海洋模式图: 太平洋海区
大西洋海区
北印度洋海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