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2017下 鹤山区实验中学 初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编写人:王军胜 审核: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目标导学】
1.理解沙漠中奇观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这种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写法的好处。
3.品味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4.联系生活,激发我们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作者是怎样解释“魔鬼的海”和“鸣沙”现象的。
2.品味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文艺色彩。
3.理清本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写作思路。
预习案
1. 积累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玄奘 戈壁 戳穿 万顷 海市蜃楼 僧侣
(2)解释下列词语。
单枪匹马:
光怪陆离:
可望而不可即:
2. 填空:
竺可桢(1890-1974),________家、_______家和________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
(1)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
(2)读完课文后,产生的疑问:
探究案
一、文本探究:
1.这些奇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2.作者对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进行剖析,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理清思路:作者是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按哪种说明顺序去写的?
三、品味语言:(提示:从说明方法、修辞和词语的运用上品味。)
四、拓展延伸:
1、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要求现象和道理都说清楚)
2、古诗中的沙漠
巩固案
一、我的收获(内容、写法):
二、反馈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侣(shēn) 玄奘(zàng) 蓄养(xù)
B.戈壁(gē) 蔚蓝(wēi) 戳穿(chuō)
C.折光(zhé) 岛屿(yǔ) 凹形(āo)
D.遵循(xún) 骆驼(tuó) 海市蜃楼(shē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奘 岛欤 蓄养 B.弋壁 蔚蓝 干燥
C.原故 魔鬼 倒映 D.吹拂 磨蹭 可望而不可及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沙漠进军》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都是竺可桢。
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以时间为顺序从古而今写来的。
C.《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主要是驳斥东晋僧人《佛国记》的错误说法。
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较多地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课内阅读(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话的意思是 ,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2)“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哪四个?
(4)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说明沙漠里的这个怪异现象?
三、课后作业:
1、从本文发表至今50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请你通过资料或网络,了解沙漠里还有哪些奇怪现象和科学解释,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或搜集有关海市蜃楼的材料 )
2、完成基础训练。
第1页 共2页 第2页 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