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安徽中考试题
[三](15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豁然开朗 豁然: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__
(3)悉如外人 悉: (4)泉香而酒洌 洌:
(5)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句子。(4 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 分)
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 分)
《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
2015安徽中考试题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分)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cn·jy·com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百里奚举于市 举:__________ (2)必先苦其心志 其:__________
(3)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__________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7.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8.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14安徽中考试题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香远益清 益: (4)亭亭净植 植:
(5)宜乎众矣 宜: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6.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7.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