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周心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发挥想象,抓住意象特征,赏析意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赏析诗歌。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1.品析意象,体会意境。
2.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李健演唱的《再别康桥》片段,在尾声时加入导语
导语:“古人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或许就是因了这一次次的离别,世间万物也变得多情,过往的岁月也变成了美丽的永恒。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间的隧道,用一份如水般玲珑透明的心境走进一个美丽的地方,感受一种曼妙柔美的哀愁,聆听一场炫美华丽的离别!”
二、了解作者
PPT显示:徐志摩信息
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他那天真无邪、风格清新的语言,让人着迷。
他曾受到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因为他曾在剑桥大学进修,一开始是主修政治经济,可是渐渐的,受到了康桥自然风光的洗礼和校园人文底蕴的熏陶,他发现他真正喜爱的,是文学。
PPT显示:康桥情结
胡适先生曾说,徐志摩的人生信条里只有三个大字:爱、自由和美。今天我们就去找一找徐志摩对康桥的爱,追寻他所向往的自由,找寻这首20世纪最美的离别诗中的“三美”。
PPT显示:三美
“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三、建筑美
我想,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就是这首诗歌的格式,其实从形式上它就具有建筑美,请看一下中英文排版的对比。
PPT显示:中英排版对比
你发现,这首诗在排列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了吗?
明确:新诗的建筑美体现在: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四小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四、音乐美
过渡:我们先看到了这首诗“外表”的建筑美,接下来真正走近其中,体会它的音乐美
请大家一边听范读,一边参考黑板上给出的朗读注意事项,自己圈划一下重音,划分一下节奏
PPT显示:朗读者、播放范读音频
过渡:光是听还不能透彻地感知这种音乐美,我们在一起试着读一读,大家一起做一名朗读者
师生齐读
谁来说说看,你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哪些地方,体现了新诗的音乐美呢?
可稍作提示
明确:(1)押韵。偶数句押韵,节节换韵。
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2)多用叠词,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过渡: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诗歌,同学们听读齐读,在聆听的过程中,乘着想象的翅膀,品味诗歌中营造的一个个如梦似幻的画面,划出让你感受最真切最深的物象,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五、绘画美
古人说,诗画同源,你能用诗歌中的句子,为下面的画面,配上文字吗?
PPT显示图片
1、 作别西天云彩图
提问:云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 轻轻的 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云彩”这一意象 象征着康桥
三个“轻轻的” 表现作者的洒脱
板书:惆怅
2、 河畔金柳倒影图
读自己改编的这一节,让学生选喜欢哪一节
追问:为什么把金柳比做新娘?
明确:温润可人 欢喜眷恋
3、青草水底招摇图
提问:青荇有什么特征?
明确:招摇 招手示意
油油 光润 和悦 新生 生机
板书:依恋
4、榆阴浮藻清潭图
提问:“一潭”指什么? 彩虹似的梦又是什么梦?
PPT显示:补充资料:
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的单纯的机会。
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1920),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我所知道的康桥》
过渡:PPT显示:寻梦
5、撑篙慢溯寻梦图
明确: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过渡:PPT显示:寻梦 梦醒
6、黄昏夏虫沉默图
提问:夏虫原来是什么样的呢?
沉默的是谁?诗人。所以:轻轻 悄悄 是诗人诉说情感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笙箫:化无声为有声,让读者想象笙箫凄婉低沉的声音,即是诗人内心的诉说。
但表面上仍是悄悄,所以开头结尾我们认为的潇洒,不是单纯的,而是内心汹涌,隐寓着骚动和不安下的复杂情绪。
PPT显示:“悄悄” “轻轻”?
PPT显示:补充资料 寻旧梦补充(林徽因)背景
PPT显示:开头结尾两小节,师读开头,生齐读结尾
五、小结
全诗以徐志摩对康桥惜别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胡适先生说的果然没错:他的人生观,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在这首诗里都有体现。
徐志摩用洋溢着绘画美的意象营造意境,用充满建筑美的形式外现,但我们知道,只有声音才能为诗歌插上翅膀,那么接下来同学们用自己的声音诠释诗歌的美。
选取你最喜欢的诗节,自由散读,开启属于你内心的诗性,开始。
PPT显示“三美”,播放配乐
学生读,在读书中结束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