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执教者
冀州市北漳淮学校 张兵
课时
2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 语文 九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课文,属于必学课文。由于这是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巩固语言文字基础,提高写作能力。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断句、虚词的把握、重点句子的翻译都存在问题;现在的学生原则性不强,心中往往有自己的小算盘,利用本文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让他们完全自学字词和理解课文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就占了很大比例。就课文来说,邹忌三次询问、三次类比;齐威王纳谏后三个阶段、三个变化,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更好地理解、欣赏课文。而邹忌和齐威王都是作者赞扬的人物,他们身上的品质是值得探讨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难点
理解运用类比说理、设喻说理来表明见解巧妙的讽谏艺术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注重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引导学生探究写作特点、写作手法;学会从文本中汲取生活经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板块:初读文本,疏通文意。
1、俗语引入。5分钟
2、教师范读。4分钟
3、正音断句。教师板书字句。5分钟
4、难句翻译。教师将准备好的重点句子用投影仪展示。15分钟
5、自由朗读。4分钟
6、角色朗读。12分钟
第二板块:精读文本,突破类比。
1、 解读赏谏。教师进行精讲。
2、 领略比美。应到学生参与比较,从中感悟比美意图。10分钟
3、 突破类比、以小喻大。10分钟
类比:
妻私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皆以美于徐公
妾畏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王之蔽甚矣(生活小事)
客求臣 四境之内,莫不求王(国家大事) 以小见大
第三板块:延伸类比,激情创造。
1、延伸类比,升华积淀。情景再现,图片提示。教师将准备好的图片用投影仪展示。12分钟
尝试用类比的方法发表议论。
情景现场1:车上只有一个空座,一位老人让他十二三岁的孙子坐下,自己背着孙子的书包,手握扶手,很难站稳,还满脸幸福地望着孙子;而孙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请你们用类比的方法告诉老人,他这样溺爱孩子是不好的。
情景现场2:你的好朋友小美同学非常爱美,每天都要化妆,而且自我感觉非常漂亮。你如何告诉她,自然纯朴才是最美的。
请男生对“情景1”发表议论,女生对“情景2”发表议论。在“情景现场1”处出示“大树脚下的小树”的漫画,在“情景现场2”处出示“花园中红花绿叶特写”的图片。
2、激情展示,精当点评。教师筛选有典型性的学生作业进行点评。5分钟
学生注意节奏何停顿。
学生翻译。
学生有感情朗读。
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
学生在思考得基础上回答教师的提问。
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感悟类比的作用。
学生阅读材料后按要求完成作业。
课堂小结
2分钟
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要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要有责任心。
布置作业
1分钟
1.背诵课文,以及所有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
2、进谏,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需要气度和胸怀,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齐王的表现----“善”;“三赏” 彰显了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英明
群臣进谏----“三变” 突出了邹忌进谏的重要性
对齐国的影响---“战胜于朝廷”
对我们的启示: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要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要有责任心。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总体效果我感觉还可以,当基本内容完成后让学生思考人物形象时,同学们很积极,也很准确的概括了齐王的形象、邹忌的形象;在总结对我们的借鉴意义是,学生们能从许多角度思考,思路很开阔,但语言欠准确。注意讲练结合、说与写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