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第二十节 阻抗解决技术
训练要点:
一、 阻抗的来源与克服
(一) 阻抗的含义: 心理咨询的过程, 其实是一个冲破阻抗的过程。这里说的阻抗是广义上的阻抗概念。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等学派都作过描述和分析。这些理论均表明: 阻抗对于心理咨询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人们只有加以积极的认识与控制, 才能达到预期的心理咨询效果。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加理会, 或处理不当, 则心理咨询的进展与效果将受到阻扰。
(二) 阻抗的表现形式
1、 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2、 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3、 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4、 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这四类表现形式能够表现为个体对某种行为变化的抵触, 也能够表现为个体对咨询师的某种敌对态度。但无论哪一种阻抗形式, 它们都是对个体的自我保护及对其痛苦经历所表现的精神防御。因此, 它们对心理咨询的进展起着潜在的深刻的影响。在很
多情况下, 对于阻抗的认识往往是心理咨询图片的开端。
(三) 阻抗产生的原因
心理咨询专家卡瓦纳认为来自求助者的阻力主要原因有三个:
1、 因为成长必然带来某种痛苦;
2、 因为行为的失调是机械性的;
3、 求助者可能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
二、 阻抗解决技术的含义
主要探讨沉默、 多话、 依赖、 移情等阻抗的问题。
(一) 妥善处理沉默局面
1、 沉默的原因:
多数情况下, 沉默是由求助者引起的, 主要包括几种类型: 怀疑型、 茫然型、 情绪型、 思考型、 内向型、 反抗型等。
沉默技术:
是指咨询过程中, 因为某些因素, 当事人无法继续所谈的内容而沉默了下来。咨询员因为知道某些重要的信息正在当事人的内心运转, 而允许当事人沉默, 让谈话暂时停顿, 而且在当事人沉默之后, 询问当事人沉默时发生的事。在沉默时刻, 虽然咨询员与当事人的外在互动暂时停下, 可是就心理层面而言, 咨询的进行并未中断。只是在沉默中进行。咨询员此时正仔细观察当事人非语言行为的变化, 而且等待当事人开口表白。当事人此时已完全沉溺在自己的内在世界中, 或许正思索着是否将令人难堪的经验坦诚说出, 或是正抽丝剥茧地查阅细细琐琐的经验, 埋头苦思地想要理出头绪。由于咨询员允许当事人沉默, 使得沉默后所继续的谈话内容更能反映当事人问题的重点。
举例:
案例一
当事人: 昨天我很生气地骂了我妈妈一些话, 她听了我骂的话后就很伤心地离开。
咨询员: 你骂了妈妈哪些话? ( 具体化技术)
当事人: 我……我……( 沉默了30分钟)
咨询员: 刚刚我问了你, 你骂了妈妈哪些话, 你欲言又止, 然后沉默不语, 不知道你在那段沉默的时间里, 你想些什么? ( 沉默技术)
案例二
当事人: 我想知道我到底正不正常, 我是说哪一方面, 是……是……( 支吾其词, 沉默约20秒) 。
咨询员: 刚刚你提到你想知道自己到底正不正常时, 突然沉默了下来, 不知道在那段沉默的时间里, 你想些什么? ( 沉默技术)
2、 注意事项
(1) 咨询师要分辨沉默的原因是否来自自己的感觉, 如果出自自己, 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a) 沉默出现时, 咨询师自己先要保持镇静。
b) 沉默现象有可能是咨询过程中的一种危机, 但也可能是一种契机。
c) 沉默技术能够使用在咨询的任何时刻、 任何阶段。只要当事人出现沉默反应, 咨询员就能够使用沉默技术。
(2) 当事人在沉默多少时间后, 咨询员才能够介入, 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 必须依当时的状况而定。
(3) 当事人沉默时, 咨询员须致畸性观察当事人非语言行为的变化。
(4) 新手的咨询员, 面对当事人的沉默常会手足无措, 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在慌乱中, 就会随意丢给当事人问题, 这种做法会将谈话应到无关的主题上。
(二) 积极调整多话状态
1、 有时多话的感觉来源于咨询师本身;
2、 多数情况下, 多话是由求助者引起的。类型包括宣泄型、 倾吐型、 表演型、 表现型、 表白型、 掩饰型、 外向型等。
3、 咨询师应根据不同多话类型, 采取相应的咨询策略, 引导求助者有针对性地表示, 期间, 尊重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
(三) 正确对待依赖心理
造成当事人的依赖, 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当事人将咨询员当成解决问题的专家, 因此希望由咨询员直接解决她的问题; 因为投射与移情的影响, 咨询员成为当事人的重要她人, 当事人因而依赖她; 依赖为当事人人际互动的形态。当事人出现依赖问题时, 咨询员须立即处理当事人的依赖问题, 以免因依赖问题阻碍咨询的进行。
1、 常见类型:
(1) 自己不思考, 而是完全听从咨询师的意见;
(2) 无论事情大小, 一有困难就总是寄希望咨询师甚至帮助解决;
(3) 把咨询师和咨询场所当作避难所等。
2、 注意事项
(1) 咨询师要消除这样一种观念, 以为求助者有事就来找自己是对自己信任的表现, 是好事。
(2) 发现求助者有依赖心理, 咨询师应该明确地告知对方, 只有自己来解决问题, 才是自己的成长, 才说明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
(3) 对于依赖者, 咨询师应让其多的独立思考, 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积极地实施; 还要逐渐地减少咨询的时间和次数。
(4) 有时求助者的依赖是由咨询师所造成的, 对此, 咨询师要注意纠正。
举例
案例一
当事人四十多岁, 当前正在找工作, 男性。当事人无法持久待在一个工作上, 因此不断变换工作。最近, 当事人跟太太的关系不良, 太太要求离婚。
当事人: 林先生( 咨询员) , 我跟你谈了好几次, 虽然谈话的过程让我对自己有一些了解, 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 就是你一直不肯直接搞我, 我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至少你也应该告诉我一两个方法, 帮助我和我太太相处。你既然是专家, 必然知道一些解决方法。
咨询员: 我没有直接告诉你解决问题方法, 让你感到失望。(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我当然失望。一些朋友告诉我几个方法, 我试了, 可是没效。以前我有问题, 她们总能够替我想办法解决。不过, 最近, 她们不像以前那样热心, 因此, 她们给我的方法无效后, 我也不想再找她们了, 有人告诉我能够找你, 可是, 我来了好几次, 你一直没有告诉我如何处理我和我太太的问题。女人真烦, 一天到晚唠叨, 说我无能, 凡事都靠她。听了这些话后, 我很生气。如果不是我的父母都亡故, 我就不用每天看她的脸色。
咨询员: 我听到你对我的抱怨, 你希望我帮你解决问题, 而我却令你失望( 立即性技术) 。
我也听到, 你的问题似乎跟依赖有关。你依赖朋友、 太太跟父母帮你解决问题。可是, 朋友、 太太跟父母也都让你失望( 高层次同理心技术) 。
当事人: 我不知道我的问题是不是跟依赖有关; 我只是觉得我的生活处处充满困难, 我觉得好累; 以前我父母活着的时候, 她们会帮我解决任何困难, 我的日子过得还能够。她们去世后, 我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有时候我真的不明白, 为什么别人能够这样快乐而我却不能。于是, 我想到, 如果我能找到一个能干的人来帮忙的话, 或许能够找回以前的快乐时光。
咨询员: 父母活着的时候, 你处处依赖她们。她们去世后, 你失去了依赖对象、 生活十分艰辛, 因此你想找一个专门帮你解决问题的人。( 简述语意技术) 。
你希望我替代你的父母, 随时处理你的问题, 让你过着没有压力的生活, 就像你父母活着的时候一样(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我的确这样想。反正我家里还有一些父母的遗产, 花点钱, 能够让自己减少一些麻烦, 也是值得的。
咨询员: 你向来依赖父母帮你解决问题, 当你的父母去世后, 你转而依赖太太和朋友。可是朋友没有像以前那样热心, 太太不愿让你依赖, 因此你感到不满。因为没有人愿意替代你父母的角色帮助你解决问题, 于是, 你心里很着急, 因此将最后的希望放在我的身上, 希望花些钱能减少苦难。( 摘要技术)
当事人: 就是这样, 你真是了解我。
咨询员: 我对你的依赖感到压力, 就仿佛我必须为你的生活负责, 你的喜怒哀乐, 都是我的责任。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 有种想逃避, 甚至想生气的感觉。(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没错, 没错, 我太太就是因为这样大发脾气, 骂我没种。我懂了, 或许我那些朋友也因为这样不太爱理我。
咨询员: 咨询不是给你问题的答案, 而是协助你探讨你的问题, 让你找到解决方法。譬如你的依赖让别人不舒服, 我们能够共同探讨你的依赖问题, 让你未来能够独自面对问题。( 结构化技术)
当事人: 看来, 我必须依靠自己了,
咨询员的立即性回应, 协助当事人看到自己的依赖问题。
案例二
当事人30多岁, 秘书, 已婚女性。当事人因为工作上的关系, 认识了一家公司的董事
长, 两人因多次业务接触而坠入情网, 进而租屋约会。当事人心里有强烈的罪恶感, 害怕被
先生发现, 却又放不开当前的恋情。
当事人: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被我先生发现, 她一定不会放过我的, 我可能会失去孩子, 我的父母会觉得丢脸。可是, 我外遇的对象, 跟我的初恋情人很像, 让我情不自禁, 我无法离开她。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咨询员: 你不想放弃你的亲人, 也不想放弃你的爱人, 偏偏鱼与熊掌无法兼得, 因此苦恼万分。( 初层次同理心技术)
当事人: 就是因为这样, 我才急着找专家帮忙。林先生, 你是婚姻专家, 一定有办法解决, 只有你才能够挽救我的婚姻, 才能够保住我的爱情。
咨询员: 你对我抱着极大的希望, 认为我能够替你找出两全其美的方法, 我想你可能会感到失望, 因为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是你, 不是我。(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咨询员: 我的责任是协助你, 让你更了解自己, 譬如协助你粘结力对第三者着迷的原因, 协助你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透过这个过程, 让你更清楚自己的问题在那里, 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结构化技术)
当事人: 我懂了, 不过这样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不如你给我一些建议, 反正你是专家, 很有经验, 让我赶快解决问题。
咨询员: 如果你想要的是建议, 恐怕我无能为力。因为我担心在我还未了解你的问题之前, 就草率给你建议, 恐怕对你的问题没有帮助。(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看来, 我得有耐心点……。
咨询员的立即性技术, 将解决问题的责任转移到当事人身上。
(四) 谨慎把握移情现象
1、 移情的含义: 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 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 并相应地对知心旅社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 咨询师成了求助者在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咨询师要谨慎把握移情现象, 发挥移情的积极作用, 避免消极影响。
2、 移情的类型
(1) 区分负移情与正移情。
(2) 区别是一般好感与移情。
(3) 区别移情与依赖。
举例
案例一
求助者对咨询员产生正移情
当事人20多岁, 雇员, 男性, 因跟女朋友分手而自杀, 当事人获救后, 被转介给咨询员进行咨询。咨询进行几次后, 当事人不再有自杀的念头。在这一次咨询中, 当事人一再赞美、 关心咨询员。
咨询员: 我发现在这一次咨询中, 你不断地关心我、 赞美我。我有一种感觉, 仿佛我们的关系似乎跟以前不一样, 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 (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没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心里开始担心, 我担心你会觉得我这个人很没趣, 因而讨厌我, 不再帮助我。
咨询员: 我接触过的女人中, 只有你才了解我, 让我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快乐。我希望我们两人的关系能够继续下去, 可是我害怕当我不再咨询时, 你会觉得我这个人没趣就不再理我了, 因此, 我想经过我的赞美和关心, 改变你对我的看法。
咨询员 : 你想经过对我的关心与赞美, 博得我的好感, 然后不知不觉中改版我对你的看法, 而后成为我的男朋友; (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没错( 不好意思的微笑) 。看来这一招对你无效。
咨询员: 你的招数失败, 你的感觉是什么? ( 具体化技术)
当事人: 不好意思和难过。
咨询员: 再多告诉我哪些感觉。( 具体化技术)
当事人: 其实难过的成分比较多, 而且非常难过, 你的反应让我想起我的女朋友, 我就是用这种方式想要挽回我们的感情, 可是却失败。她的拒绝让我陷入完全的绝望, 因此我不想活。
咨询员: 这样说来, 我刚刚对你的反应, 也让你陷入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感觉? (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有一点。
咨询员: 再说清楚些。( 具体化技术)
当事人: 启示我觉得心好痛, 那种痛让我觉得好难过、 好难过, 难过到不想再活下去。
咨询员: 再多说说难过的感觉。( 具体化技术)
当事人: 仿佛觉得好无助, 似乎被所有的人遗弃, 找不到依靠。
咨询员: 在你自杀之前, 这种无助、 没有依靠、 被遗弃的感觉, 是否曾经出现过? ( 探问技术, 封闭式问题)
当事人: 有。
咨询员: 告诉我, 在什么时候, 在什么情况下, 你有这种感觉。( 具体化技术)
当事人: 即使我父母离婚的时候……。
透过咨询员的立即性回应, 协助当事人觉察自己对重要她人的感觉、 态度与想法,
而且处理她与重要她人的问题。
案例二
当事人对咨询员产生负面的感觉。
当事人30多岁, 雇员, 男性。当事人的工作单位不断被调动, 同事不断被更换, 因而
感到情绪低落。上一次咨询时, 神情显得急躁。
咨询员: 我注意到你谈话时, 神情有些焦虑, 眼神漂浮不定, 手足无措, 似乎有些事情发生, 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 ( 情感反映技术)
当事人: 你上次提到, 我们可能再谈两次就要结束。不知道为什么, 我听到你这样说后, 心理就恐慌起来, 仿佛世界末日将要到来一样。其实, 这几天来, 我的睡眠一直有问题。一想到, 以后再也没有人了解我, 我就很难过, 无法入睡。今天跟你谈话时, 我无法专心, 我心里想的就是我快要看不到你了。
咨询员: 知道我们即将分离后, 你忐忑不安, 睡不成眠, 甚至无法专心跟我谈话。(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我一生中最害怕的事, 就是分离。这就是为什么, 我谈过一次恋爱没成功后, 就不敢再恋爱。那种分手的痛, 有如千刀万剐一样, 到现在我还能感受到。”但愿长相随”, 人生如果没有分离该多好。
咨询员: 我想多听听我们即将分离这个问题, 带给你的感觉与想法。(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 沉默约一分钟。当事人眼神四下飘动, 并未与咨询员接触, 表情严肃地)
咨询员: 刚刚我问你, 你对我们即将分离的感觉与想法时, 你突然沉默下来, 约有1分钟没有说话, 不知道在那段沉默的时间里, 你想些什么? (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我……我非常的愤怒。
咨询员: 再多说一些, 让我更清楚我的分离带给你的感觉。(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 愤怒地) 为什么丢弃我, 为什么在我需要帮忙的时候不要我, 你是不是讨厌我, 因此不要我! 我觉得很生气, 也觉得……觉得……好无助、 好无助( 激动) 。
咨询员: 看着我, 再多说一些。(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你有没有想过, 我需要帮助, 我没有办法独自一个人解决问题, 我需要你的帮助和照顾。可是, 你竟然说走就走。你知不知道没有依靠的痛苦, 那种找不到人能够帮忙的焦虑与绝望。你好狠心, 你好狠啊! 我恨你, 我恨你( 愤怒地、 音量提高) 。( 咨询员继续协助当事人疏解情绪。10分钟后)
咨询员: 这种又爱又恨、 又绝望的感觉是否曾经有过? ( 探问技术, 封闭式问题)
当事人: 启示刚刚有一些影像出现, 我看到我妈妈对我说”好好照顾自己”后就离开。从此, 我再也没见过她。那时, 我才6岁, 什么都不懂, 只知道妈妈突然不见, 我好害怕。我不知道我对我妈妈有那么多的愤怒, 直到刚刚那一刻。
咨询员: 似乎你已经看到, 你把你对妈妈的情绪转移到我身上来。(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没错( 腼腆) 。
咨询员: 你妈妈的情绪, 跟你工作上的问题有何关联? 以及和女朋友分手的问题又有何关联? ( 探问技术, 开放式问题)
当事人: 当然有关联……。
咨询员的立即性回应, 协助当事人觉察自己对重要她人的感觉、 态度与想法, 而且处理
她与重要她人的问题。
案例三
咨询员对当事人产生正面的感觉
由于投射与移情的作用, 咨询员将她对过去重要她人的正面感觉、 想法与态度加诸在当
事人身上, 于是咨询员出现过度关心、 照顾、 喜欢当事人的行为, 甚至以为爱上当事人。
当事人将尽60岁, 家庭主妇, 女性, 因为孩子问题求助。咨询员跟自己母亲有未处理
事件, 和事件有关的感觉与想法被当事人的问题唤起, 而且投射与移情到当事人身上。每当
当事人叙述孩子不孝时, 咨询员就义愤填膺, 而且对当事人的现状非常关心。
咨询员: 我觉察到, 当你叙述孩子不孝时, 我就为你打抱不平, 甚至责骂你的孩子。我也觉察到, 每次为你打抱不平时, 你就不愿意说下去, 似乎有什么事情发生。我想知道你对我的过度反应有何感想。(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 可是你的关心让我觉得有压力, 仿佛我的孩子有多坏, 仿佛我只是个不断抱怨的母亲。
咨询员: 我想我是错把你当成我的母亲了, 因此将自己的情感加了上去。很高兴你让我知道你对我的感觉。( 立即性技术)
案例四
咨询员对当事人产生负面的感觉
咨询员对当事人所投射与移情的感觉, 有时候是负面的, 包括厌恶、 不耐烦、 鄙视等。
当事人40多岁, 家庭主妇, 女性。当事人因为孩子已经长大, 想要重新就业, 因担心
无法胜任工作而求助。咨询员因为受到自己过去未处理事情的影响, 对当事人产生厌恶。常
在咨询中, 有意无意的将嗓门放大。
咨询员: 因为在咨询过程中, 我将你的问题, 跟我过去的问题混淆, 因此常常不由自主地大声对你说话。告诉我, 我这样的行为, 对你造成什么影响? (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你这么大声对我说话, 让我有点害怕, 我担心是否因为我说错话, 而惹你生气, 因此一直不敢告诉你我所有的事。
咨询员: 谢谢你让我知道你的感觉。在未来的咨询中, 我会留意自己的反应, 使它不至于影响我们两人之间的咨询。(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你这样说我比较放心。
案例五
当事人20多岁, 大学生, 女性, 因为在外地就学, 担心祖母病危, 无法常常回家探望
祖母而不安。咨询员因为类似的问题未处理, 而对当事人产生一些敌意。
咨询员: 我注意到, 每次当你自责无法照顾祖母时, 我的与其就有些冲。(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有, 我注意到有时候你的语气会有些强硬。
咨询员: 因为我也曾经有类似的问题, 而我将我的问题跟你的问题混淆才有这样的反应。不知道我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影响? ( 立即性技术)
当事人: 你的反应让我觉得自己很不孝, 因此对自己有更多的指责。不过, 你既然说明白了, 我就比较放心了。
3、 移情的处理
(1) 移情的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透过移情, 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对方, 并运用移情现象来宣泄对方的情绪, 引导对方领悟。
(2) 对正移情, 一是不怕, 而是婉转说明, 三是引向正常的咨询关系。
(3) 防止和反对利用移情达到某种个人目的。
(4) 若自己难以处理移情现象, 能够转介给别人的咨询师。
(5) 有经验的咨询师善于利用移情现象, 但这是需要较高技术的, 咨询师应谨慎对待。
三、 注意事项
1、 要解除戒备心理不必把阻力问题看得过于严重, 不要认为咨询会谈中处处有阻力, 不可”草木皆兵”, 出现阻抗时, 咨询师不能认为求助者是有意识地给咨询设置障碍。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求助者要做到通情达理、 关注与理解, 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咨询气氛, 解除求助者的顾虑, 使对方能够开诚布公地谈论自己的问题, 这实际上已为咨询会谈减少了一定的阻力。
2、 要正确诊断和分析求助者的阻抗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来自心理问题本身, 有的与求助者人格特点有关, 还可能源于对咨询师的不同感情。故咨询师要视不同的情况要做不同的处理。因此对具体情况的明确分析就是十分重要的了。
3、 以诚恳的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一旦咨询师确认咨询中出现了阻力, 咨询老师能够把这种信息反馈给求助者。但这种信息反馈一定要从帮助对方的角度出发, 并以诚恳的态度, 以与对方共同探讨问题的态度向对方提出这一问题。应付阻力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阻力, 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 以便最终超越这种阻力, 使咨询取得进展。这里的关键是要调动对方的积极性。克服阻力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 需要进行重复多次的解释和讨论, 直至求助者达到真正的领悟为止。
单元小结
1、 阻抗大量的存在于咨询中, 它既是干扰咨询的影响因素, 也是咨询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
2、 阻抗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 咨询师要善于从各种角度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3、 咨询的目的是助人自助。解决阻抗过程中, 求助者的积极参与是很重要的, 只有求助者愿意接受改变, 才能真正消除阻抗。
训练项目:
在小组中或与一个同学讨论如下三个案例中的移情和反移情。
1、 因为你不提供家里的电话号码, 求助者很难过。她指出, 虽然你家里的电话24小时开通, 可是她不能真正地与你练习, 除非你把家里的电话号码给她。
2、 你是一个住院实习学生, 实习期快要结束了。在实习期间, 你每周都为一个求助者治疗。因为实习即将结束, 求助者变得对你越来越焦虑和生气。她指出, 你在与她建立这种关系之后又离开她使她失望。
3、 求助者重复地邀请你到她家里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聚会。尽管你已经向她解释”双重身份”的问题, 她依然说, 如果你真正关心她, 你就能够参加这些活动。
分析
1、 求助者因不能随时找到你而产生的情感反应。会反移情的反应可能包括挫折、 生气和失败感。
2、 求助者因实习期就要结束而产生被遗弃感。对反移情的反应可能包括悲哀、 激怒和压抑。
3、 求助者期望与你保持社会交往。对反移情的反应包括失望的感觉、 难过和失去耐心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