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爸爸-的花儿落了》.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81306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爸爸-的花儿落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课内容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 2、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体味父亲的形象 3、体会学习插叙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抓住关键词语,领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品味文章那声色兼备,形象鲜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叙述线索,体味父亲的形象 2、体会学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批文入情,体味父爱,体味成长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一、导入 我们夸赞最多的是母爱,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赞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吧! 板书课题作者: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二、走近作者 、知人论事 林海音,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同丈夫回到台湾任报社编辑。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明确: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回忆父亲教育自己的往事,毕业典礼结束后,父亲已经去世,此时英子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 2、且读且思,理清文脉 。 (1)文章写了一些事情,其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写眼前事是什么顺序?写回忆的事是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好处? 现实 (时间顺序) 回忆(插叙手法) 毕业典礼前 昨天去医院探望爸爸 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惩罚 毕业典礼的钟声、韩主任 爸爸爱花 讲话、骊歌 爸爸让我给陈叔叔寄钱 毕业典礼后,爸爸去世,我长大了 明确:插叙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不仅丰富文章内容,增强可读性,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一语双关:a爸爸种的花儿凋谢了;b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3)“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与文章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中间写爸爸爱花,结尾写到夹竹桃零落,可见“花”是全文的线索,贯穿文章始末。 (4)还有什么也是贯穿文章始末的,你认为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双线结构:毕业典礼、花 3、再读课文,品味行文手法。 (1)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有暗示,请找出这些地方。 明确: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2)完成练习一,体会行文中的照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结构美,这节课我们来分析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爸爸。 二、 体会爸爸的形象。 1、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部分,说说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的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学生快速浏览、思考: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a.六年后,代表同学领毕业证并致词。   b.从未迟到过   c.得到了“闯练”,做了小孩不能做的事   d.父亲去世时,“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不是小孩子。 2、 结合全文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并说说你的依据。 严厉而又不失爱心,善于教子,鼓励孩子要坚强勇敢 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就急得吐血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是浇花 三、 在爸爸的关怀下,英子长大了,阅读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部分,说说“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五、 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四、作业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板书设计: 爸爸:严厉而又不失爱心,善于教子,鼓励孩子要坚强勇敢 坦然面对成长 请学生说说歌颂父爱的名句 作者介绍 让学生下去看看《城南旧事》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教师点拨) 讨论完成 在课文当中找出一些语句品味一下 可以补充听父爱的歌曲 老师要介绍写作顺序及其作用 学会感知课文 教会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文章用词准确、形象的表达方法,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某个人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 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 如何来体会成长? 你觉的什么是长大?你愿不愿长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