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教学设计总体脉络n 一、指导思想 二、背景分析n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资源n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评价 n 七、教学反思 八、设计特色 一、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的基本点定为“联想”,让学生通过坐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本课内容趣味性强,知识含量高,需要用到立体构成等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生活,逐步淡化知识的教化,张扬主体者的自我发现、自我理解、自我尝试,主动地融入生活情境中并
2、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同时这节课也是上好下一节课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的基础。 2. 学情分析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想象力丰富,爱实践。所以,“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深受他们欢迎。但动手能力不强。因此,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出发,突出趣味性和应用性是设计本节课的前提。3. 教法学法A. 理论支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根据一定的情境,通过协作、讨论、交流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B. 教法设计(依据本课重难点和学情制定)由于本课是设计.应用型的实践课,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所以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很必要的。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侧重学
3、生的体验过程。C. 学法指导(依据本课重难点和学情制定) 在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比较、谈话、动手创作等方法相结合。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并归纳,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三、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构和新课程标准要求制定)A.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坐椅的欣赏与回顾。认识了解坐椅的基本结构、实用功能,以及坐椅的不同的艺术风格。B.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纸板的切割,折叠,设计制造出美观实用的椅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良好习惯。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4、2. 重点难点(依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情特点制定)A.教学重点: 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理解生活中一些椅子设计的原理和设计理念,把握审美与实用的关系。B.教学难点: 坐椅的造型设计构思和颜色搭配是教学难点。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辅助教学2. 教具:纸坐椅作品、剪刀、硬纸板、两面胶、水彩笔3. 学具:剪刀、硬纸板、两面胶、水彩笔五、教学流程1. 设疑激趣,抓住重点。通过大屏幕播放一组漂亮的椅子,请学生猜一猜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教师分析小结:这些看起来很精致的椅子实际都是用很普通的纸板构成的,从而引出新课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设计依据】抓住重点,激发思维,引起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建构知
5、识,独立探究。2. 欣赏探源,拓宽视野。多媒体播放坐椅从古至今的变迁,使学生了解椅子中所蕴含的文化。【设计依据】将教材知识拓展延伸,由点及面,拓宽学生的视野。3. 合作探究,解决重点。A. 教师提出问题:坐椅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坐椅的结构:腿(支撑点)、面(承重面)、靠背(辅助作用)B. 小组合作探究椅子的设计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提炼出审美与实用的关系。【设计依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合作探究问题。4. 讲练结合,突破难点。教师出示课件演示所需材料和制作过程:A. 图纸的设计绘制方法,B. 电脑播放两种椅子的制作动画教师讲解示范完毕给学生2
6、分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思想,互相启发,合作学习。【设计依据】讲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讲练结合,初步突破难点。5. 学以致用、大胆创作。教师在屏幕上打出生活中的一些坐椅式样。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中的纸板设计制作一至二把造型新颖、美观大方的坐椅。小组或者同桌可以合作制作。(播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教师巡回指导主要在制作的手法上可以给予指导。)【设计依据】学生亲自实践,合作探究,教师整体掌控,突破难点水到渠成。6. 展示欣赏,综合评价。鼓励学生自己将作品放到教师准备好一定位置进行展示,并进行自评、互评、师评。让学生学会分析成败的原因,修正自己的思路,产生探索欲和求知欲。 邀请1-2位学
7、生谈自己的设计构思。让学生感受成就感和劳动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果实【设计依据】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 拓展延伸、融入生活。课后拓展:发放一些椅子图片,鼓励学生回家后为自己房间设计几款舒适的坐椅。【设计意图】生活即教育,将美术融入生活,为生活服务。 板书设计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一、工具材料:纸板、剪刀等二、坐椅结构:腿、面、靠背三、做法:剪切、折叠、粘贴 六、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学生采取了分层评价的方式。应该说经过我的精心准备和充分调动,学生们在本节课上积极参与讨论纸坐椅的制作,一少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还有着独到的见解。由于我在分组时就考虑到了学
8、生的不同能力情况,对各组人员做了合理的搭配,因此每个学生都在合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点评作品时,我采取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学生既有成就感又看到了努力的方向。七、教学反思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本节课作为造型.表现领域课程对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老师的激发引导下学习兴趣高涨,积极参与讨论与制作,很好地展现了个人不同方面的能力,完成了知识的建构。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虽然我对本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但仍出现了一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9、评价环节,一些学生在评价别人作品时有顾虑,明明不喜欢这个作品但由于怕得罪人不敢多说。所以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由老师来指出。这种现象为我提了个醒,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有意识的多鼓励引导学生端正态度,以积极的心态品评别人的作品,同时也要包容不同的意见,追求艺术的多样化。八、设计特色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基本要求,那就是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物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的要求,采用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
10、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个体出发,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真正把学习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更加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整体上引导、调控,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合理分组,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使每个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