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东丰县小学三年第一学期[语文]教案
东丰县中小学适用 版权所有 盗用必究
课 题
1.《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 时
第二课时
主 备
鄂丽敏
校 对
韩晓华、宋仁平
审 核
陈立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动态的情景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案(根据分工由主备人完成,学科组审议通过)
副案(教师个性化修改)
设疑自探
(一)复习导入,畅谈收获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预测:生字词,课文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作者是怀着自豪和赞美的感情写了《我们的民族小学》。那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情感呢?这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出示自探提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写得美、快乐、有趣的地方画出来并做批注。
(3)思考:这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使得作者如此自豪?
2.学生自主学习,寻求答案。
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二)全班合探
1.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看法。
2.老师适时点拨,归纳,指导朗读。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上学路上
上学路上,环境美;民族团结,心灵美;穿戴鲜艳,服装美;热情有礼,行为美。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美!(“绚丽多彩”结合民族服务的图片,来理解。)
(2)相机引导学生找出“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感受各民族小学生团结友爱的和谐之美!
(3)师生合作读整个自然段,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4)老师示范朗读,学生闭眼想象情境,感受作者的表达。
第二段(第二、第三自然段)上课、下课
(1)民族小学的学生课上认真读书,值得称赞,引以为豪;
课下尽情玩耍、游戏,为孩子们拥有如此快乐的、自由的童年而高兴。
(引导学生,抓住“安静”和“热闹”这一对反义词,请学生说说,什么时候安静、什么时候热闹,体会民族小学生们学得认真,玩得开心。)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个人读、评读,再集体读。
(3)默读这个句子“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句子是围绕哪个词写的。通过什么来告诉读的人,窗外是真的安静呢?(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性。写小动物一是突出的表现边疆民族小学的特色,二是突出孩子们读书认真专注,小动物们不忍打扰,引得小动物羡慕,突出学生幸福。)
(4)联系平考试时,大家的安静,我们可以怎么来描写?
第三段(第四自然段)点题
(1) 在这样的一个小学里学习,各民族的小朋友们,有什么感受?(开心、快乐、高兴)所以他们不禁要说“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通过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2)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他们来自不同得民族,可是他们相处得怎么样?
交流感受。
(3)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路上、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4)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质疑再探
1.引导学生质疑。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自主解疑,教师点拨。
运用拓展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 出示练习:
3.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 )。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着( )。教室里( )。操场上( )。这是一所( )的民族小学呀!
4. 作者怀着自豪之情赞美了自己的民族小学,校园美丽,各民族学生团结友爱。虽然我们不是民族小学,但是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记录自己快乐的校园生活。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美丽 自豪
团结 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