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33至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小组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底等高的圆柱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具体内容
修订
基本训练,
强化巩固。
(3分钟)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2分钟)
让学生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引导学生思考:圆锥的体积会与我们学过的哪一种物体的体积有关系呢?
引出课题:“圆锥的体积”
提示目标,
明确重点。
(1分钟)
口述目标: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6分钟)
学生自学P33页的内容,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展示成果,
体验成功。
(4分钟)
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 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Sh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8分钟)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以及这堆沙子的重量。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巩固练习,
问题解决。
(15分钟)
教材第34页的“做一做”
教材第35页的3至7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1分钟)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