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探 讨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及内容
抽屉问题(二)。教材第71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抽屉原理” 的一般形式。②采用枚举法或假设法解决抽屉问题。③通过分析、推理,理解掌握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推理过程,体会比较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抽屉原理”的推理过程。
难点:理解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
教法与学法
教法:质疑引导。 学法:归纳整理,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相关的盒子及书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导。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分组动手操作,并讨论交流。
2、汇报:假设把5本书平均放进2个抽屉,那么每一个抽屉放进2本后就还剩1本,把剩余的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3、用数学算式写出解题
5÷2 = 2……1 2 + 1 = 3
同理:7÷2 = 3……1 3 + 1 = 4
9÷2 = 4……1 4 + 1 = 5
4、小结:要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a÷n =b …… c (c≠0),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可以放(b + 1)个物体。
三、应用反馈:教材第71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抽屉问题(二)
5÷2 = 2……1 2 + 1 = 3
7÷2 = 3……1 3 + 1 = 4
9÷2 = 4……1 4 + 1 = 5
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a÷n =b …… c (c≠0),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可以放(b + 1)个物体。
探讨课教案
教学课题及内容
有趣的平衡。教材第114——1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初步感受杠杆平衡原理。②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反比例关系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实验操作、探究发现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法:指导和点拨。 学法:小组合作尝试解决。
教学准备:长约1米的竹竿、钉子、绳子、刻度尺、小刀、棋子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组织活动。
1、制作实验用具,学生准备。
①粗细均匀的竹竿1米;②在竹竿中点处打孔拴绳子;③从中点处往两边打孔(等距),每孔作一记号;④选用的棋子及装棋子的塑料袋要完全一样。
2、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展示教材第114——115页的杠杆图,让学生动手实验。
3、交流、汇报、小结: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距中点相同的位置才能保正平衡。如果棋子数不同,则有: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 = 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每边的刻度数与该边所放的棋子数成反比例。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有 趣 的 平 衡
(1)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距中点相同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棋子数不同,则有:
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 = 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
每边的刻度数与该边所放的棋子数成反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