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考纲: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知识体系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自然环境
1. 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 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 地形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4. 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差异也较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5. 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 土地资源优势
(1)土壤肥沃: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2)土地资源丰富:东北平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适合机械化作业。
(3)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在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2. 土地开发
(1)开发:荒地大量开垦扩大了商品粮、油料和糖料基地→“北大荒”变“北大仓”。
(2)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
三. 我国不同地区特色农业的形成条件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三角洲
出口创汇农业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
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
海南岛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
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考点二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及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生产和布局
1. 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2. 农业布局:明显的地域性
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布局与可持续发展
分布
优势条件
农业布局
发展方向
注意问题
平原区
辽河、松嫩、三江平原
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耕地集中连片;宜农荒地多
耕作业
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建立大豆、甜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黑土培肥,湿地保护
山区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树种多,林木蓄积量大
林业
以营林为基础,发展速生丰产林和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
合理采伐,保育森林植被
草原区
内蒙古东部
地势平坦,草场广布
牧业
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舍饲养畜业,促进牧业的集约化经营
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三. 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产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1、阅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示意图”及相关城市气候资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城市①与城市②气候特征的差异。
(2)描述城市①至城市②沿线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主要差异,并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将表格中缺少部分补充完整)。
地区
类型
原因
城市①附近地区
畜牧业
沿线山脉地区
城市②附近地区
种植业
(3)③附近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④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如果在两个地区间修建运煤专线,将对两个地区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