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中学生处世不深,缺少社会经验,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经常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本框题向学生介绍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保证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框题共有“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第一目:“求助有路”,主要介绍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目:“敢打官司”,主要介绍运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目:“善于斗争”,主要介绍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等内容。
2、教材的处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对教材内容有所调整。以学生“学”为主,在老师的组织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因此,本教材主要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学习小组讨论,最终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得出结论。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初一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能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和维护公民权益的有效手段;了解诉讼的类型和使用范围;知道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可以采取的有效方法。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怎样与侵权行为作斗争,是本课的重点。
理由是: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切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极易受到侵害,而面对侵害,常常无所适从。因此,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式,正确的同侵权行为作斗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便成为本框的重点。
2、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的意识是本课的难点。
理由是: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因此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树立敢于斗争、敢于打官司的意识,就成为本框的难点。
四、说学情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老师只是学生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出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同学们更多的去接触课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去学习知识。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具体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探索与主动思维。
2、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直观教学、兴趣教学。
3、比赛激励法:结合初一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比赛,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六、说学法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阅读发现法:这是学习间接知识的有效方法,教材中某些好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学习小组讨论,最终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得出结论。
2、合作学习探究法: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3、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在设置的问题情境中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及时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认知水平。
4、角色扮演法:运用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作了如下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农民工讨薪。
教师提问:他们应该如何维权?
社会是复杂的,我们难免受到伤害。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我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的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
【推进新课】
(一)我该怎么办——路在何方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P108材料,讨论为小芳推荐能够帮助她的机构,使小芳继续上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想办法解决。
(二)你们的事我们来做——求助有路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P108-109-110插图、P109相关链接。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组织引导,分别得出以下结论:
1、法律是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2、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展示多媒体画面,为学生理清思路,给学生直观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图片使学生了解到一些能够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的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还可以找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妇联、居委会、消协)等帮助解决,使学生明白白通过非诉讼手段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大胆地向前走——敢打官司
1.活动安排:小苗应当怎样维权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108--P110案例,请学生上台模拟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用竞赛的形式想出好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小苗维权。
教师总结:本案例中的小苗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通过诉讼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官司,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突出维权意识。场景的模拟表演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2. 展示多媒体画面:敢打官司
设计意图:通过对多媒体画面的直观感受和教师的案例讲解,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诉讼” ?为什么说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诉讼有几种类型?
3. 小小辩论赛:主题——打官司是光彩的还是不光彩的
要求学生分成两组,从每组推出代表进行小辩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师总结:打官司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因为,勇敢地状告侵权者,不仅可以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引领对策:教师课前应对学生就如何辩论、处理材料进行指导,辩论结束后,还可以评出优胜者、最佳辩手,教师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很多人对打官司有误解,认为打官司是件不光彩的事情,为消除误解设计这一活动。
(四)看谁最机智——善于斗争
观看多媒体画面,设置两种情境
大意:情境一,李智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陌生人所要钱财。
情境二,王超乘公共汽车上学的途中,发现有小偷正准备偷钱。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要求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最有效、最机智?
设计意图:
1.通过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案例,激发学生树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2.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突破难点,掌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方法,达到本堂课教学目标。
(五)你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吗---畅谈收获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主要启发学生思考,升华情感,巩固已学知识。这要考虑上课时间的不可预料性,可机动把握。同时要预测到学生可能回答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
【课堂总结】
遇到侵害别犯难,依靠法律来维权。
寻求帮助有机关,常用非诉讼手段。
若是仍未除麻烦,诉讼手段找法院。
刑事民事和行政,了解类型应当先。
违法犯罪做斗争,勇敢机智保平安。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运用直观式,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容易知道本课的基本知识,便于今后复习、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