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省品德优质课评选案例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风行中华之京剧脸谱》课堂实录与评析
执教:山东淄博张店区科苑小学 田玲
评析:山东淄博张店区教研室 王瑶
活动目标:
1、认识京剧脸谱,探究脸谱知识,了解京剧脸谱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与技能)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能力目标)
3、感受脸谱在京剧艺术中的魅力,激发学生传承京剧艺术的情感,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情感与态度)
教材设计意图:
随着学生升入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为师生展开了更为深刻而丰富的画卷。本节课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三主题活动“我们的国粹”中第二个活动主题“风行中华之京剧脸谱”。“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是对中国人的精神、人文景观乃至中国人的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的欣赏与领略。本单元是从中国人、国宝(有形的文化遗产)、国粹(中国的生活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中国人创造的特有文化的结晶)这三个内容层面,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感受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占国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主题学习“我们的国粹”,反映的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生活、特有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的精华,如京剧、书画艺术、医药、武术等。它们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构建和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乐趣、健康、祥和。力图将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与发展,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表达的内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活动设计思路:
京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历经了200年的风风雨雨,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设计此次活动是在和学生一起走进京剧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京剧中非常有特色的部分——京剧脸谱,探究京剧知识,享受这门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传承京剧艺术的意识。本节课力图让孩子认识京剧脸谱,探究脸谱知识,了解京剧脸谱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脸谱在京剧艺术中的魅力,激发学生传承京剧艺术的情感,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主要设计三个活动:脸谱与生活、探索脸谱奥秘和脸谱创意设计。
学情分析:
邹城杏花村小学是一座有着浓浓文化氛围的学校,这里是孟子的家乡,但是在第一次见到学生的时候,跟他们聊起京剧,他们是那么的陌生,把中国的几种戏曲混为一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然而这又是一群好学的孩子,在我对京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天就搜集了很多关于京剧脸谱的资料,并能够一遍遍的熟读。有了孩子的好学,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我对这节课充满了信心
活动准备:
1、学生按照学习小组搜集整理脸谱的相关资料,并练习向大家讲解;
2、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准备脸谱头像、贴画和脸谱风筝。
活动时间: 1课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老师第一次来到邹城,知道邹城市一座文化名城,人杰地灵,英先辈出,给我介绍一下咱们邹城吧!
生1:邹城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文化的名城。
生2:我们邹城是孟子的故乡,有孟府、孟庙、孟林,老师有空可以去看看。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一定会去探寻邹城的历史和拜访我们的祖先孟子的。谢谢你们,听首歌放松一下。(歌曲结束,同学私下交流)同学们,我们上课吧。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青坐!)
一、谈话导课
师:今年是08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
生:奥运年。
师:对世界来说是——
生:中国年。
师:外国人来到中国,除了看奥运会,还会登我们的什么?
生:长城。
师:吃我们的什么?
生:烤鸭。(饺子、煎饼)
师:听我们的什么?
生:京戏。
师:外国人喜欢、崇拜我们的京剧,同时也喜欢京剧中的脸谱文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京剧中非常有特色的部分——京剧脸谱(板书课题)
二、脸谱与生活——国粹无处不在
师:如今,京剧脸谱已经从舞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你在哪里见过脸谱?
生:我在手机的小挂件上见到过。
生:我在女孩子的指甲上见过。
师: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出示订餐卡)这是一张饭店的订餐卡,老板别具一格,设计上脸谱,让我们想到这样的饭店一定很有民族韵味。(出示脸谱明信片)这是一套脸谱图案的明信片,远方朋友收到这份新颖的祝福,在感到开心的同时也会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再看这些(出示课件图片:衣服、扇子、汽车)这是为奥运会设计的专用电动客车。中国人多聪明,把脸谱和奥运、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给你一次设计的机会,让脸谱走进奥运中,走进你的生活中,你会怎么做?小组交流你们智慧的火花,相信一定能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小组内同学交流)
师:好了,说来听听吧!
生:我要用脸谱装点五环,根据五环的颜色用不同颜色的脸谱装饰起来。
师:说得多好啊!让我亲手给你戴上一枚我们的京剧脸谱,把这枚脸谱戴在你的胸前,其实就是把我们的国粹放在了你的心上。
生:把脸谱设计在女孩子的发夹上。
师:你真是个出色的设计师!
生:根据每个福娃不同的颜色,给福娃戴上脸谱。
师:给奥委会写封信吧,他们会感谢你的!
师小结:你们的设计其实就是在向世界宣传中国,宣传中国文化,把我们的国粹通过各种渠道呈现给世界。把大家的创意设计写下来,寄给有关部门,说不定就会被采纳了。
三、探索脸谱奥秘——国粹艺术魅力无穷
师:为了让创意更精彩,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脸谱的学问。课前我们分小组、分主题队京剧脸谱进行了资料的搜集,现在来交流一下,看那些小组能在4分钟的时间内交流充分,并能推选出一名同学代表向大家展示。(出示要求)音乐停止就是结束讨论的时候,请遵守规则!现在开始!
(音乐起,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资料搜集整理的情况。)
师:讨论到此为止,哪个小组先来向大家展示,做勇敢的第一名?(同学上)给你提个小小的要求:要尽量用自己的话,简洁明了的向大家汇报,能行吗?恩,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生:我们小组汇报的是“什么是京剧脸谱”,根据我们搜集的资料,知道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师:汇报得多好啊!我们的国粹有你们小组来传承,一定能够很好的发扬光大! 我这里也有一句介绍脸谱的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了解一下。(出示句子,学生读。)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脸谱的起源和发展”。 京剧脸谱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师:你们让我看到了国粹传承的希望! 我这里有几张能够呈现脸谱发展史的图片,一起来欣赏。(出示,欣赏,了解。)(每个小组汇报时根据小组的脸谱贴出黑板上的脸谱。)
生:我们小组向大家汇报的是“脸谱的分类”。 京剧脸谱的构图多种多样,加上五彩缤纷,装饰性很强的各种图案,容易使人眼花缭乱,产生神秘感。其实,归纳起来也不过有十几个类型:整脸、十字门脸、三块瓦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僧脸、太监脸、元宝脸、象形脸、神仙脸、丑角脸、小妖脸、神仙脸。
师:听了你的回报,真为你们小组感到骄傲!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
师:我这里也有几张脸谱,考考你的眼里和听力,看看能不能认出他们是谁。(出示图案脸谱:包拯、杨戬、李靖、后羿、北斗星君、虾怪)
生:我们小组汇报的是关于“脸谱的色彩”。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师:看看我们黑板上的脸谱,根据颜色,请说出他们的性格。
生:蓝色——刚强,白色——奸诈,黄色——凶狠,红色——忠诚,黑色——正直。
师:再来考考你们的眼里,看看认识他们吗?(出示脸谱:窦尔敦、曹操、张飞、典韦、关羽,学生根据颜色分析是谁。)
师:除了刚才同学的汇报,对于我们的京剧脸谱,你还有补充吗?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见解。)
师:你的认识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了解的可真多啊!
四、脸谱创意设计——国粹艺术代代传
师:同学们认识这么深刻,再给你们一次设计的机会,给熟悉的人物设计个脸谱。(出示和珅图片)看,他是谁?
生:和珅。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电视知道的。
生:我读小说知道的。
师:给他设计个什么颜色,什么图案的脸谱?
生:我给他设计一个白色的的脸谱,在额头上画上个元宝,因为他很奸诈,而且特别贪财。
师:听你的分析,我就知道你对于我们中国的历史了解的真多,佩服你!再看,他是谁?(出示武松的图片)
生:武松。
师:怎么知道的?
生:我读《水浒传》知道的。
生:我们语文课本上有这篇课文《景阳冈》,就是讲的他。
师:给他设计个怎样的脸谱?
生:我给她设计一个绿色的脸谱,因为我知道绿林好汉一般都是绿色的。然后额头写个虎字,因为他打死了老虎,很勇猛。
生:我要给他设计一个红色的脸谱,额头上画一根很夸张的棍子。他的水浒传中的为人是比较厚道的,而且他打死老虎使用的兵器就是一根棍子,可见的本事。
师:你们说的这么头头是道,看出对中国古典名著的浓厚兴趣,未来的文学大师呀!再来给生活中熟悉的人物设计个脸谱,可以是你的家人、朋友、同学……(学生思考)你打算给谁设计?怎么设计?
生:我打算给我的爸爸设计一个脸谱,黑色的,因为我知道我爸爸是多么的正直。
师: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他听了一定很开心。
生:我要给我的同位设计一张脸谱,红色的,我们俩是好朋友,彼此忠诚,彼此帮助,然后我在她的额头画一本书,因为他太喜欢读书了。
师:写下来或者画出来送给他,就是一份很好的礼物。
五、总结升华
师:知道吗,你们智慧的灵动已经是在传承我们的国粹了。每个人的微薄之力汇集在一起就会变成巨大的力量。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吗?
生: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很多脸谱的知识,以前只知道脸谱颜色比较艳丽,今天才知道原来这艳丽的背后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非常值得研究。
生:在了解脸谱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我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宝贝感觉到幸福。
师:说得多好啊!谢谢你们!中国正因为有了你们这样懂事的孩子,才更充满希望。让我们一起用来自心底的声音朗读这句话。(出示句子,齐读)
师:位卑未敢忘忧国,我虽然仅仅只是一名小学教师,可我同样有传承国粹的想法。听了大家一席话,我特别想再次来感受我们“东方歌剧”的魅力。咱班谁会唱?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唱的多有味道啊,你就是京剧的继承人啊!等八月里奥运会进行时,有外国人到邹城来感受三千年历史文化的时,咱给他们来上句京剧唱腔,让他们欣赏杏花村小学学生的风貌,相信他们对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音乐起)请小组长到前面来带上你们组的脸谱面具,下边有脸谱胸卡的同学把你们的脸谱亮出来,大家一起站起来,齐唱《说唱脸谱》,把我们中国人那点精气神表现出来。
(学生齐唱)
师小结:是大家集体的智慧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脸谱知识,因为每个同学都付出了努力,咱们每个小组奖励一串脸谱的风筝,愿串串风筝能够带着你们的梦想翱翔天空!请各小组长前来领奖!(发放风筝)当我们杏花村小学校园里飞起串串风筝的时候,京剧脸谱也从我们的课堂走进了你们的生活中,更走进了咱们每个人的心中!谢谢同学们,下课!
板书设计:
京剧脸谱
总评:
一、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逐步提升学生认识。
有了正确的活动目标和对教材恰当深入地认识做教学设计的理念指导,才会在备课中设计出课堂较好的层次感、坡度感。三个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生活入手让学生观察、寻找自己身边的脸谱,激发学生关注这些生活中已习以为常的文化积淀,增强自己对文化的敏感和认识,进而萌发对祖国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期培养学生做一个关注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拥有中国文化基本素养的中国人。
二、了解学生实际,让课堂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面对陌生的学生,必须把自己摆在一个朋友的位置,向学生坦承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向学生请教,率先把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才能打通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大门,为学生在课上畅所欲言的自主发展创设出良好的心理学习环境。然后从人人皆知的大家都最关心的生活话题入手,调动学生表现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热情,以奥运会为诱因,引导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脸谱就在生活中,拉近京剧脸谱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意识到国粹就在自己身边,自己就是2008奥运会主办国的小主人,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中教师巧妙地组织了“给你一次设计的机会”的活动,使每个学生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京剧脸谱与奥运的联系中,完成了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知晓到能运用的跨越,成为课堂中的一个教学亮点。
三、让活动成就孩子,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
课堂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在于画龙点睛。通过十几分钟的小组交流汇报,从而让学生掌握京剧脸谱的定义、起源、发展、分类、图案和颜色五个方面的基本问题,这就是本课学习的知识重点。另从本组活动过程中,能看出参赛教师为本次教学在课前所做的精心准备,如对学生要探究问题的精心策划选择,课前小组的组合,不同问题的分配原则等等,都是活动课堂在课前作的必要准备。这正说明课前准备是上好品德课的基础,无准备的课堂是没有内容的课堂,课前准备是呈现活动效果的生命源泉。
在前边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给熟悉的人物设计脸谱,课堂的第二个设计亮点此时达到了高潮,在前一个活动认知的基础上,让同学们给熟悉的人物设计脸谱,成了满足他们好奇心和跃跃欲试的实践热情的落脚处,此时的学生要学以致用的热情被无一遗漏地激发出来。因为每个孩子都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充分进行展示,展示他们智慧的灵动,展示他们对脸谱的认识,展示他们对脸谱的兴趣和热爱,他们怎能不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我们的国粹就会在这样的氛围中被接纳被传承被发展起来。
课末的总结与升华再次把本堂课的主题从热闹的活动中拎出来,一系列的活动目的都是为了让京剧——我们的国粹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牢记中国的国粹是京剧,并愿意作为国粹的继承人去宣传、去发扬和光大。课堂结束时,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发言和优感而发的描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已被激发出来,他们传承国粹的决心也有了初步的体现,这节课的教学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一节成功的融知识、情感态度和能力为一体的好课。最后教师给每个小组留下的脸谱风筝,再次体现了教师的用心和用情,一是对同学们团队合作表现优秀的精神鼓励,二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国粹一直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让学生记住京剧和脸谱永远代表着我们的民族,我们必须传承和发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