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周清
一、选择题
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B.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C.急湍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D.皆生寒树 寒树:寒冷中依然葱郁的树。
2.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B.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如诗一般押韵。
C.经纶世务:治理社会事务。
D.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
B.第二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静态和动态,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
C.第三自然段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出了作者超然尘世的归隐之心。
4、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遗所思 中的遗译为遗留 B 养怡之福 中的怡译为身心
C 一何盛 中的一何译为为什么 D 剧哉边海民 中的剧译为艰难
5、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妻子 妻子和儿子 B 鸢飞戾天 中的戾为到达的意思
C 路远莫致之 中的致为送达的意思D 岂不罹凝寒 中的罹为遭受的意思
6、下列人物不属于建安文学代表的是
A 曹植 B 曹操 C 刘桢 D 崔颢
7、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是文人诗,又有着民歌的质朴自然,辞浅思深,语短情长
B《龟虽寿》中作者开篇即说明生存与死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全诗充满了宿命论的消极色彩。
C《赠从弟》一诗擅长用衬托的写法
D《梁甫行》擅长用白描,“禽兽”“草野”等词形象的刻画了边海人民生活之“剧”。
9、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10、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12、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
A.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欲的心态。
B.第①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
C.第②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充了富春江的特色。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13、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14、与“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1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17.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 .《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18、下列各项对诗歌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诗的前两句是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茂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B.是的,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最后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的痛苦:这句美丽的话是何等的珍贵啊,只是他让我相信亲人长时间分别以来的往事,内心更加伤感。
二、填空题
1、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 、 。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
3、作者通过写鸟鸣、蝉啭、猿叫反衬了山之 。
4、鸢飞戾天者与窥谷忘返指 一类的人
5、《与朱元思书》与《答谢中书书》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 和水的 。
6、《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
三、默写
1、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 ;
, 。
2、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 。
4、《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_ _ _ _ ,_ _ _ _ 。 , 。
四、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五、问答题
《梁甫行》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一、 选择题(38分)
二、 填空题(22分)
1、 ,
2、
3、
4、
5、 ,
6、 , , ,
三、 默写(24分)
1、 , ; , 。
2、 , 。
3、 , 。
4、 , , , 。
四、 翻译句子(3分)
五、 问答题(15分)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