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大西红柿的种植技术
1 育苗前准备
1.1 基质准备
一般采用穴盘基质育苗, 配制基质60%~70%的泥炭土、 20%~30%的蛭石、 10%的珍珠岩, 三者混合, 或者用1/3充分腐熟的圈肥, 2/3无病原物熟土, 拍细过筛; 每m3营养土中, 加过磷酸钙1kg, 草木灰5kg或氮、 磷、 钾复合肥2kg。
1.2 苗床消毒:
可用如下两种方法之一: 一是每m2播种床用福尔马林30-50ml, 加水3L, 喷洒床土, 用塑料薄膜闷盖3天后揭膜, 待气味散尽后进行播种; 二是每m3 营养土掺入50%的多菌灵80g。
2. 播种
播种期上半年适宜播种期为2月上旬至4月下旬, 下半年适宜播种期为8月中旬, 播种前先将基质拌湿拌均匀, 拌湿以用手将基质捏紧稍有水渗出, 但不滴水为标准, 然后用50孔的穴盘上盘。进口番茄种子已经过处理, 可直接播种。
2.1种子处理
2.1.1 温汤浸种: 把种子放入55℃热水中, 搅拌至30℃后浸泡3-4小时。主要防治叶霉病、 溃疡病、 早疫病、 晚疫病。
2.1.2 磷酸三钠浸种: 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 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 捞出洗净, 主要防治病毒病。
2.1.3 干热处理: 将干燥种子放于80℃的恒温箱中处理48小时, 可有效防治病毒病。
2.2 浸种催芽
浸种后将种子放置在25-28℃的条件下催芽, 待60-70%的种子出芽即可播种。
1.3培育无病虫壮苗
2.3 播种育苗
2.3.1 播种期: 适宜播种期为2月上旬至4月下旬。可育苗定植, 也可直播。
2.3.2 播种量: 根据种子大小及定植密度, 每667m2栽培面积, 育苗定植用种量20-30g, 直播用种量100g左右。
2.3.3 播种方法: 当催芽种子70%以上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 湿润至床土深10cm。水渗下后用营养土薄撒一层, 找平床面, 然后均匀地撒播, 播后覆营养土0.8-1.0cm。每667m2苗床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或50%拌种双粉剂7g, 拌上细土均匀薄撒于床面上, 用以防治猝倒病。积极提倡采用营养钵、 育苗盘、 纸袋等方法播种育苗。
3 苗期管理
3.1 出苗前的管理: 白天高温天气要进行遮阴, 床温不宜超过30℃, 雨天加盖薄膜防雨。育苗期间不要使夜温过高。播种后出苗前苗床土要保持湿润, 不能见干, 畦面可覆盖草苫进行保湿。
3.2 分苗: 在2-3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将幼苗分入事先调制好营养土的分苗床中, 行距12-13cm, 株距12-13cm; 也可分入直径10-12cm的营养钵中。
3.3 分苗后的管理: 分苗后缓苗期间, 午间应适当遮阴, 白天床温25-30℃, 夜间18-20℃; 缓苗后白天25℃左右, 夜间15-18℃。定植前数天, 适当降低床温锻炼秧苗。
3.4 苗期防病: 苗期发现病虫苗及弱苗应及时拔除。苗期可喷2遍杀菌剂( 200-250倍波尔多液是适宜的保护药剂即1: 200-250) , 预防病害。
3.5 壮苗标准: 4叶1心, 株高15cm左右, 茎粗0.4cm左右。
4 定植
4.1 定植前准备:
整地施肥: 在整地前, 提前1个月清洁田园, 进行土壤深耕暴晒、 消毒等工作。消毒一般用福尔马林100~200倍液淋洒土壤, 在淋洒前先用水淋湿土壤, 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1个周后揭膜, 让气味消失后整地起畦。无限生长型番茄由于生长期长, 产量高, 持续供肥十分重要, 否则在中后期作物会因脱肥而影响产量。在畦中间挖深沟施肥, 施肥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 氮、 磷、 钾、 微肥配合施用。每667平方米施入堆沤腐熟的鸡粪、 猪粪等有机肥3000~4000kg、 过磷酸钙30kg左右作基肥, 而对老棚区可适当施用生物肥料, 改良土壤。氮、 磷、 钾复合肥50-60kg, 过磷酸钙100kg, 施肥后进行深耕, 将地整平。
4.2 定植
4.2.1 定植时间: 一般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进行。
4.2.2 定植方法: 采用双行错位定植, 行距50cm, 株距40cm, 每667平方米种1600株。一般播种20~25天后, 在幼苗4~6片叶时, 将幼苗从穴盘移至大田种植, 移栽时幼苗必须带土坨, 不能弄散, 大小苗分开移植, 以保障成活率和苗圃整齐, 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覆土以与土坨相平为宜。
5 田间管理
5.1 灌溉与排水: 一、 轻浇缓苗水。大棚西红柿定植后到缓苗时需水量不大, 因此, 要轻浇缓苗水, 禁大水漫灌, 一般要在定植后7—10天轻浇一次为宜, 并要及时中耕提温。在春寒时节, 不宜浇带冰的水, 以免植株寒根沤根。二、 小浇开花水。大棚西红柿开花初期长势渐强, 同时进入生殖生长期, 此时必须保持土壤的湿润而满足花蕾的需求。为此要视土壤干旱程度浇一次小水, 水量过大易造成枝叶徒长。三、 浇足催果水。大棚西红柿第一穗果长到红果大小时, 开始进入生长盛期, 此时需浇一次透水, 促进果实膨大早熟。四、 常浇盛果水。大棚西红柿从第一穗果长到鸡蛋大小, 第二穗果长到红果大小时, 需水量较大, 此时要3—5天浇一次透水, 保持土壤湿润, 防止出现空洞果、 软果、 畸形果。
5.2 追肥:
除基肥外, 要有充分的追肥。定植后一星期内, 施一次”催苗”肥, 促进苗期的营养生长; 到第一穗果开始膨大后, 要施第二次追肥; 第一穗果将要成熟, 第二穗果相当大时, 茎叶又生长, 需肥很多, 要第三次施速效的肥料; 到第一至二穗果采收, 第三至四穗果实正在迅速生长, 又要施第四次、 第五次肥料。追肥和基肥一样, 不宜偏施氮肥, 而要配合磷、 钾肥 。用人粪尿作追肥时, 初期施用宜薄些, 后期要浓些。在第一、 二次追肥时, 每667m2宜加10-15kg过磷酸钙。如果在生长前期发现叶色淡黄, 可施一次硫酸铵, 每667m215-20kg, 效果很好。
5.3 中耕、 除草与地面覆盖
中耕常与除草及培土结合进行。一般在定植缓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 第二次在定植后一个月左右, 此次中耕结合培土, 将畦沟锄松培于畦面上与植株四周, 加高畦面。此后因植株已高大, 不再中耕、 培土。利用塑料薄膜地面覆盖, 能促进根系及茎叶的生长, 提早开花结果, 增加产量。
5.4 植株调整
5.4.1整枝的方式主要有下列两种:
( 1) 单干式---这种方法, 只留主干, 而把所有的侧枝全部摘除。
( 2) 双干式---除主枝外, 再留第一次花序直下叶腋所生的一条侧枝, 而把其它的侧枝全部摘去。
整枝摘芽工作不可过早或过迟, 因植株各部分生长有相互的作用。叶腋的生长能刺激根群的生长, 过早的摘除腋芽, 会影响根系的生长, 而且引起根群内输导系统的发育不完全。因此当侧芽长到4.7cm时进行摘除, 并要在晴天中午进行, 以利伤口愈合。另外, 在番茄的植株调整中, 还要结合摘花、 摘叶及摘心等工作。
5.4.2整枝绑蔓:
采用铁线吊尼龙绳吊蔓栽培, 即在大棚内植株上方距畦面2.5m处沿畦方向按行分别拉铁线, 植株用吊绳拴蔓, 吊绳上端用活动”S”形挂钩挂在铁线上, 挂钩可左右移动, 这比用竹子省钱省力, 挂钩、 绳子可重复利用。番茄采用单秆整枝, 侧芽摘除。无限生长型品种, 应随植株生长及果实的采收, 及时斜放落蔓( 也可、 换头生长) , 并及时摘除下部老叶, 利于通风透气, 减少养分消耗, 降低湿度和病害的发生。一般在植株长到有7~10穗果时打顶, 有利于养分集中供给, 促进果实快速生长, 成熟。该品种开花较多, 应根据植株长势适当疏花疏果, 植株长势旺, 每穗可适当多留2个果, 否则少留, 一般每穗留4~5个果为宜。
5.5 落花落果及其防治
落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影响到花器的发育不良, 花粉管的伸长缓慢, 以及水分缺乏, 营养不良所引起花柄离层的形成。如果落花的原因系由于营养及水分的不足、 阳光过弱或下雨过多等, 就要从栽培技术上去解决。若由于温度过低或过高所引起的落花, 则可用生长调节剂 , 2.4-D10—20 ppm,PCPA25—50ppm。
5.6 保果疏果
5.6.1 保果: 在不适宜番茄坐果的季节, 使用防落素、 番茄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穗。
5.6.2 疏果: 除樱桃番茄外, 为保障产品质量应适当疏果, 大果穗品种每穗选留3-4果, 中果型品种每穗选留4-6果。
5.7 采收
采收所用工具要保持清洁、 卫生、 无污染。要及时分批采收, 减轻植株负担, 确保商品果品质, 促进后期果实膨大。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病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 结合物理措施、 药剂防治。如在每次摘除老叶、 侧芽分株、 病株病叶时要及时清洁田园, 减少病原再次侵染。而且注意在连绵阴雨天或暴雨过后, 要及时采取措施, 用农用链霉素十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施, 以防止病害发生。
番茄生长过程中主要虫害有白粉虱、 斑潜蝇、 蚜虫等。
病害主要有疫病、 枯萎病、 根腐病、 青枯病、 脐腐病等。
6.2 农业防治
创造适宜的条件, 提高植株抗性,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时摘除病叶、 病果, 拔除病株, 带出地片深埋或销毁。
6.3 物理防治
运用黄板诱蚜和白粉虱。方法为在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 其上涂上一层机油, 每667m230-40块。
6.4 生物防治
6.4.1 天敌: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 防治病虫害。
6.4.2 生物药剂: 采用病毒、 线虫等防治害虫及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 苦参碱等和生物源农药如农用链霉素、 齐墩螨素、 新植霉素、 农抗120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6.5 主要病虫害防治
6.5.1 猝倒病、 立枯病防治: 除用苗床撒药土外, 还可用恶霜灵+代森锰锌、 霜霉威等药剂防治。也可经过控制苗床的”低温高湿”和”高温高湿”环境减轻病害发生。
6.5.2 灰霉病防治: 优先采用烟剂、 乙霉威粉尘, 还可用腐霉利、 乙烯菌核利、 武夷菌素等药剂防治。
6.5.3 疫病防治:65%好生灵( 代森锌) 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6.5.4 枯萎病防治:枯萎净600~800倍液或50%世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
6.5.5 叶霉病防治: 优先采用春蕾霉素+氢氧化铜粉剂, 还可用武夷菌素、 波尔多液等药剂防治。
6.5.6 根腐病防治:根腐灵1000倍液进行全喷施或200倍液灌根, 每株淋药液100ml。
6.5.7 病毒病防治: 用83增抗剂、 病毒A、 植病灵等药剂防治。
6.5.8 青枯病防治:首先要清除病株, 撒生石灰消毒同时喷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灌根
6.5.9 脐腐病防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不均匀, 浇水忽大忽小, 造成水分供应失调所致, 可用1%过磷酸钙澄清液喷施, 在病发高峰期, 每隔5~7天1次, 连喷2~3次。
6.5.10 白粉虱防治: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超力乳油1500倍液、 矿物油( 敌死虫) 200倍液。
蚜虫防治: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 毒死蜱800倍液
6.5.11 斑潜蝇防治: 潜克乳油600倍液、 超力乳油1500倍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