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26056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8 期DOI:10.16681/ki.wcqe.202318001作者简介:崔亚楠(1974),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领域硕士研究生教育。注: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土木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对策研究”(编号:JG-CG2022078);内蒙古工业大学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路面结构设计原理”(编号:YHX202018)。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困境,然后提出了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路径,最后论述了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教育改革成效。关键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道路交通运输领域;综合素质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23)18-0001-04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处于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提升、从内涵性建设向卓越化构建的跨越时期1。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呈现出从科教并重转向科教融合、从产教分离转向产教融合的趋势2-6。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硕士生毕业后会成为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可提升所在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不仅符合新时代专业转型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在知识经济产业升级和提升社会现代化水平方面发挥着不

3、可替代的作用7。国外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起步较早,更加重视培养目标的设定,培养针对性很强,主要为特定人才制定培养方案8。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源于美国,大多数学位授予人员来自专业化程度高、社会需求较大的职业领域9。美国学者 G.塞利格专门为软件工程师制定了培养体系。学者尹佩拉特为攻克若干影响人类健康的医学难题,设立了公共卫生硕士学位。美国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重构工程教育体系,并重点强调“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主张工程教育要服务于工程实际问题10-11。202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了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 2025),指出要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

4、面向行业产业人才重大需求,面向教育现代化,进一步突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地位12。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也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进联合培养基地和行业产业导师建设,切实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可见今后一段时间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将是地区人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21 年已达研究生总招生量的 61.65%,要想真正提升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需要实现政产学研等组织在政策支撑、市场资源、师资队伍、科研平台等育人资源方面的有效利用和优势互补13-16,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担责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共同体17。内蒙古工业大

5、学(以下简称“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已开展了 17 年,目前招收土木水利、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中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年招生 1417 人。我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充足的教学经验,但仍然存在知识体系先进性不足、实践创新能力不强、服务社会针对性不够等问题,致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一、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困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脱离以往以学术研究为主的教学模式,为此,我校土木工程学院认真梳理了 10 余年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为后续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一)培养机制缺乏特色专业学位

6、研究生教育应以职业目标塑造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如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师等,因此课程设置应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但长期以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依据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设置,存在偏重理论教学、科学原理讲授,以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案例资源匮乏,实践类课程较少,缺乏工程案例教育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崔亚楠,冯蕾(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51)和工程现场参观等直观教学环节,跨学科课程设置不足,课程思政不够深入等问题。(二)学校与实践基地的共生关系不明确学校

7、与多个企业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主体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渠道不够畅通,各自建立基地的初衷和目标不能完全契合,对彼此的信任度不高。双导师制度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大重要培养特色,其运行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共性的问题,如企业导师遴选制度不完善,部分企业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流程不熟悉,不能保持与学生的定期交流,对学生的实践教育过于松散。(三)论文内容及评审学术化痕迹重部分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于导师的纵向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偏重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在学位论文选题阶段,研究生难以从现有工程技术和实践应用中发现技术瓶颈,不能挖掘出有价值的研究

8、课题,致使研究内容缺乏实际工程背景,研究成果距离工程应用还有较大的差距。此外,专业学位论文一般是与学术学位论文放在同一平台进行评阅,评审专家习惯用学术性思维评判论文的质量,这使得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写作和成果梳理中主动迎合学术化的评判标准。二、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路径经过多年的培养实践,在充分了解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通过不断摸索,我校逐步进行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具体做法如下。(一)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特色化修订1.课程教学模块化。以道路工程方向为例,围绕专业学位方向的培养目标,根据实践需求将专业学位课与专业选修课模块化

9、,每一个模块都围绕特定工程研究方向设置课程,从而给后续的专业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同时,适当引入交叉学科的课程内容,如人工智能方法、实验力学等,从而为先进工程技术、测试方法的开发储备理论知识,如图 1 所示。2.课堂教学案例化。注重教学的顶层设计,重新构建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实际经典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道路方向的专业课教学中,引入有关胶粉改性沥青、钢渣沥青混凝土的工程案例。此外,在教学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将家国情怀、环保理念、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案例。3.专业实践成果多元化。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成果要多样化,不能仅

10、局限于提交专业实践报告,还要注重从多维度、多角度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如可以通过科技论文、专利申请书、科技竞赛作品、项目结题验收报告、学术交流汇报等来体现实践成果,且各项成果都可以获得相应学分。源.专业实践项目化。借助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校和企业的科研平台的特色优势资源,组织研究生直接参与某个工程项目的技术研发,熟悉研发流程,独立承担并完成指定的任务。部分学生毕业论文也取材于参与的工程项目,并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如此既帮助企业完成了技术创新与改革,又完成了学业任务。(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职能优化1.完善基地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强化基地的运行和管理,在原有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学

11、校与企业共同成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办公室,明确双方机构设置和具体管理人员,制定并公布基地管理办法,从学生安全、工作生活、培养程序、毕业要求、双导师职责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培养、成果归属各个方面明确校方和企业的责任和权利,同时针对进入培图 1 模块化课程体系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8 期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8 期养基地的学生,建立学生、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专门档案,并纳入双方的管理框架。2.落实导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职责,并完善校外导师的选聘条件,一般以“个人申请学院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报学校研究生院备案下发聘

12、书”的流程执行,从而使企业导师更有归属感、责任感。同时,建立流畅的“双导师”制运行机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导师之间、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如定期开展线上会议,通过电子邮件反馈学习成果和提供建议。3.拓宽合作领域。除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联合指导,学校还与联合培养合作单位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如近3 年我校和部分基地承担多项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联合编著地方规范,在寒旱区道路工程材料研发及灾害防治、道路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领域获得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如此,不仅有利于研究生完成硕士毕业论文,为研究生开辟了就业渠道,而且培养了青年教师,优化了学科梯队。4.合理构建评价反馈机制。建立

13、校企双方的反馈渠道,一是建立反映联合培养效果的评价机制。学校要从基地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基地的培养条件、实验设备的使用管理、基地导师的投入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建立联合培养学生就业单位的跟踪反馈评价机制,定期与学生及就业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就业单位对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并将就业单位的反馈及时传达到培养单位。(三)研究生论文管理的强化1.加强选题管理。为进一步规范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逐步解决毕业论文学术化问题,要求选题必须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或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在学位论文选题阶段,可鼓励学生从现有工程技术和实践方法中发现工程难点、技术瓶颈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可以依托联合培养基地,协

14、同企业导师一起选题,具体可以从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软件开发、工程辕工艺设计、应用研究、工程辕项目管理等多个环节选题。开题报告由工程领域 3缘 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审核通过。近 2 年,我校有 5 位毕业生的学位论文是全程在联合培养基地完成的。2.论文的质量把控。学位论文的完成时间为 1.52 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会有半年甚至更多时间在实践基地或项目中进行工程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校内外导师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既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意识,又要保证规范的工程研发方向和科学的学术伦理。中期考核是指在开题后 1 年左右进行的教学检查环节,专家组会对论文的进展程度、方案的执行程度、预期目

15、标达成程度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并提出整改建议。从 2020 年起,学科点的全部毕业论文都采用专业平台盲审,为保证评审的专业性和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每份论文由三位专家评审,在送审过程中注意标注学位类型,派送给合适的评审专家,这样有效规避了人情打分,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三、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效(一)研究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经过 圆 年的改革实践,研究生通过专业实践、项目书和学术报告撰写、学科竞赛等的训练,有效开阔了工程视野,提高了专业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逐渐学会了包容与接纳不同意见,培养了全局意识、集体意识,提高了归纳总结与专业写作能力,在接触工程前沿技术

16、、了解工程技术瓶颈问题的同时具备了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具有了一定的工程素养、职业道德、环境保护意识、生态平衡意识,具备了良好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必要的创新思维,如图 2 所示。近 2 年,我校研究生完成自治区级研究生创新项目 4 项,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 15 项。图 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路径(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运行步入正轨改进以往联合培养中的不完善之处,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从内在和外在环境需求两方面着手,探索适应校企各方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创造创新氛围、研发空间与协作环境。企业、科研院所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和必要的工作津贴,有效缓解研究生

17、的经济压力,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技术研发;学校为企业解决专业人才紧缺的难题,并提供理论支持和良好的研发条件。企业与学校进行项目合作,有利于提炼研究成果,提升创新能力,且这种良性循环的协同关系可进一步促进联合培养机制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各方在联合培养过程中,信任水平逐渐提高,合作机会不断增加,逐步形成具有培养目标同向性、科技创新共生性的联合体,并且为学生拓展就业岗位、提升就业率提供了更好的契机。(三)研究生论文的水平提升显著课题组统计分析了 2021 年 6 月以来道路工程方向的 20 篇专业学位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联合培养基地、企业联合攻关项目的占 60%,来源于校内导师纵向课题的占 25%,其

18、余 15%来源于自选课题,所有的题目均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校内外导师根据企业需求和丰富的工程经验,选择了适合区域发展要求和具有鲜明地区特点的研究方向,60%的论文题目围绕高寒强辐射地区道路新材料或固废循环利用等研究方向,如路面材料再生、废胎胶粉、钢渣等在道路中的应用;15%的题目涉及道路结构新工艺或新技术改造;15%的题目侧重路面结构设计软件或验算软件的开发;其余为道路结构实验方法、测试方法的开发。20篇论文的盲审平均分最高为 89.67 分,最低为 76.67 分,良好以上占到 80%。(四)研究生对培养效果的满意度提升为了检验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完善,以及培养基地运行管理制度改进、实

19、践考核办法调整后的整改效果,课题组对三个年级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估了学生对培养程序、管理手段、导师素质、培养条件等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影响研究生教育教学满意度最主要的因素是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占比62.07%),其次是导师(占比 58.62%),可见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管理等日常管理及导师与学生的交互关系是学生体验感最强烈的满意度指标。在校生对学科的满意度体现为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较高(满意率为 91.14%),其次是学院对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满意率为 90.57%),且所有考查点的满意度均在85.00%以上,说明培养方案的修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导师的满意度表明,导师对研

20、究生的专业和学术指导是影响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占比 79.31%),其次是导师的职业道德(占比 72.41%),这说明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研究生认为目前研究生教育亟待改善的主要方面是奖助学金制度(占比 37.93%),其次是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占比 34.48%)、实践平台的管理制度(占比 31.03%),且选择人数均不超过半数,这说明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相对分散,但是对各类制度的改善都有一定需求。四、结语面对道路交通运输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建设联合培养基地,构建“校企协同、多元驱动、产教融合”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运行机制,规范学位论

21、文管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位论文契合工程实际且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技术革新、新材料研发及软件开发获取的知识产权数量不断增加,2021 年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5 项,20202021 年有 8 篇论文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该培养模式在学校其他专业学位领域推广,为专业学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参考路径。参考文献:1 黄宝印,黄海军.加快发展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战略意义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0(4):37-43.2 郭剑平,贾翔淇.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历史谱系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37):8-10,27.3 李术才,蒋红光,朱太锐,等.综合性大学专

22、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困惑、困境与出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5):63-72.4 孙建辉.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化学工程专业硕士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21.5 马永红,刘润泽,于苗苗.我国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内涵、类型及发展状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7):12-18.6 李苗苗,孙玉涛.研究生教育能否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基于 30 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4):1-9.7 汤秋丽.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意蕴、基本逻辑与实践路径J.山东高等教育,2022(2):38-43.8 回归工程 多样化 宏观管理:赴

23、美考察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1):7-15.9 张秀峰,高益民.美国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结构及其专业性特征J.现代教育管理,2014(5):114-118.10 张文修,王亚杰.中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实践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1 上官剑,彭建平.中美工程硕士教育发展之比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108-111.12 胡亚民,全力,刘洁.多主体视角下研究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成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1):94-102.13 李金龙.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14 李伟,闫广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探析与实践转向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5):51-57.15 马世嫒,陈伯望,易锦.“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8):25-27.16 郭剑平,朱健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评价反馈机制的优化路径J.高教论坛,2021(11):83-86.17 乔刚,杨旭婷,娄枝.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科学内涵、转变维度与实践路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6):51-57.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8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