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幼儿美术活动设计案例.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256618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美术活动设计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美术活动设计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美术活动设计案例 案例场景: 一天,我组织小朋友进行“童心迎奥运”美术活动,要求每八人一组,共同在一张长两米,宽一米的绘画纸上,通过画、剪贴、折纸多种形式组画合作而成。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合作的形式来作画,相互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正在我来回观察幼儿作画时,一个夹杂着哭腔的声音传到耳边:“老师,你看呀。”我走过去了解情况:“东东,你怎么了?”    “欣欣把我这里弄成这样了,都不圆了。”他指着自己画的奥运五环,哭着说。同组的阿天把头凑过来说:“是欣欣撞了他的手。”我转头看了看欣欣,看得出欣欣也不是故意的,她也正在为这事而难过。一副很过意不去的样子。我对东东说:“别哭了,她也是不小心的,没有故意要弄坏你的画!” 但东东依旧伤心 地哭着,说:“她把我弄成这样了!”我见状轻抚着东东,建议:“东东不要急,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把这一条弯曲线变成一样画里的东西。”我刚说完,他们一桌的人都动起了脑筋。不一会,阿天想出了办法:“可以再涂大一点,把它修圆。”浩宇却说:“老师,我来折一只信鸽贴在那儿,表示信鸽来报信,告诉我们北京要开奥运会了”“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们来试试这个办法好吗?” 我马上对小朋友的提议给予肯定,并且询问施施,是否同意。东东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接着,他就让浩宇在那里贴了一只信鸽,他的画看上去依然是完美的。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孩子有自己解决的好办法,只是在面对问题时没有意识到要自己想办法。因此我们认为,在幼儿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中出现问题或遇到困难时,自己解决的关键(首要条件)不在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于他们是否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心理主动性。    所谓心理主动性,是指儿童自发地采取行动倾向,不需要他人及环境的鼓励和支持。儿童在注意到周围环境后,往往就直接采取行动,是一种主动的心理品质。主动性是人的自主性在人体自身特征方面的体现,心理主动性的培养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 幼儿心理发展是由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所决定的。 二、 幼儿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可能也在于这两方面。 首先,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就出来什么。相应的,不少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中也体现出灌输式的教育观。幼儿早期表现出自我态度萌芽和自我行为主张的出现,他们的欲望、要求都很鲜明,而且愿望与行为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成人经常将自己的判断强加给孩子,抑制一些孩子认为很正常的行为,会使幼儿的心理受阻。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自主性的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或者养成与成人对着干的态度,再或者放弃自主,滋长依赖性,或者削弱了排除束缚和干涉的能力等等。其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成人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通常都扮演了解决者的角色。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马上插手帮助其解决问题。成人的这种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也就影响了孩子自己的自信心,在心里形成了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式。因而出现在遇到问题时,等待成人来解决的现象。    此案例的现象在幼儿中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心理主动性,使其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呢?就教师而言,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识到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从而正确理解幼儿的自主性要求。三四岁是幼儿的第一反抗期,其显著表现是自我态度萌芽和自我行为主张,如果成人过于压制孩子的反抗,就可能扼杀孩子的主动性。 2. 教师要对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无论在教学活动或是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以使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很自然地产生自己解决的意识。    3. 注意随机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处处渗透了自主性教育的内容,教师应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放手让他们去实践自己的方法。如果儿童在自己的尝试中,能经常取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就会产生自信心,从而激起他对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的解决就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原则,利用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给予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想出好办法来的。      4. 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给幼儿讲故事,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又如在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期,教师在幼儿出现困难时给予暗示或提示,帮助幼儿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使他们今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立即反应出解决方法并实施。逐渐习惯于自己解决事情。比如,案例中教师在建议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时说:“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把这一条线变成一样画里的东西。”这就是给予幼儿的提示,让幼儿有一定的思考方向。    5. 做好家园联系和交流工作,确保教师与家长教育思想、行为的一致。心理主动性的培养不是一事一时就能见效的,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地进行培养。而幼儿园和家庭的生活、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可以说是并驾齐驱的,两者协调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必然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相对的,如果两者不能一致,那么其影响有可能也会相互抵消。     三、 实践证明 美术活动是一门艺术教学,也是一门学问,教师要创设出各种符合幼儿身理、心理特点的活动,从小抓孩子的自主创新,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孩子的成长中如果能培养好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用自主、创新这样一条主线来带动孩子素质的各个方面,把孩子的观察力、想像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等都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