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2011版新课标中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在教学中必须明确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是工具,教学实施中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是人文生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情感、审美、人生观等,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教师在教学要用语文这一工具让学生多看、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好运用语文的规律,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语文课程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观,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以生的发展为主的课堂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为学生营造和谐、创新的学习的环境,真正实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 通过解读、理解语文课程课标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汇报时,不能兼顾对各组的指导,需要大量时间进行训练,有时甚至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还有学生的前置新作业完成的不太好,小组建设及评价不到位,学生规范书写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1、首先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改变教语文就是教材、分析教材、满堂提问的教育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教材学教材为中心的的传统教学模式。新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为目的,建立小组合作建设,健全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生的形势下自主、交流、探究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2、夯实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是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所以抓好、抓牢识字教学。今年我教一年级,在教学中我针对一年级孩子小,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采取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快乐识字,寓教于乐,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所以我班的孩子识字量大,乐于识字。课堂上还关注孩子的写字态度、书写习惯。在每天的午练、作业书写练习中培养要养成良好的、规范书写的习惯,引导学生写字要规范书写,要做到“一寸一尺和一拳”,采用“榜样示范”“写字能手”等多种评价、激励方式提高孩子们的书写的兴趣、质量。
3、语文教师要树立大阅读的教育观。一年级孩子小,好动,坐不住,但识字、写字任务重,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借助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大量阅读,以教材为“引子”,引导学生读《新语文主题阅读》 《 经典诵读》上的篇目,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理解故事情节,陶冶情躁,让学生把课内、课外阅读结合,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孩子快乐阅读,真正做到以读引读、以读促读,带动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识字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4、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学中以生为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展示学习所获,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互助、创新的学习氛围,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