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检测(1).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256541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检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检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检测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 “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材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对扩大西周疆域的作用 B.对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推动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播 D.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2. 《史记》中记载;“(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县 ②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③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 ④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4. 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B.三省相互牵制 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5. 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此大臣主张 A.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 B.废除宰相制以强化皇权 C.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 D.加强相权以提高政府效率 6. 《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王之威灵。”这说明 ①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 ②明朝内阁的设置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势力被削弱 ③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内侍机构 ④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8. “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既被他们所摆布,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该则材料表明雅典 A. 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关 B.直接民主存在着局限性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所有人都有参政权 9.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肯定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 10.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地域决定政治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大前提:不同阶级的政权的组织形式必然不同 小前提:17~18世纪革命期间,英美两国政权分别采用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结 论:当时英美两国政权的阶级属性不同 11. 下列表述中 A.大前提和小前提对,结论对 B.大前提和结论错,小前提对 C.大前提和小前提错,结论错 D.小前提和结论错,大前提对 12.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争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13.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 总统控制议会 B. 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D.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14. “法国革命引起欧洲各国之间的混战,……由此产生出的民族认同感。民族主义思想常常引发分歧和争论……但民族主义同样也在建国运动中贡献良多……。”下列各项最能体现上述论断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C.美国独立战争 D.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权力制衡 16. 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体制 B.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17. 美国汉学家艾尔曼在一次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道:“乾隆80岁生日时,马嘎尔尼(英国人)被邀请到热河,乾隆帝把马嘎尔尼当作朝贡的国家,排在缅甸后面……不知道英国已经开始占领和控制了缅甸。中国人觉得,缅甸还是一个很好的朝贡国家,你应该学习它,问题就在这儿。”“问题就在这儿”指的是 A.中国羞辱了英国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中国皇帝傲慢自大对英国不予重视 C.中国要求英国像缅甸一样向中国朝 D.中国不了解西方世界,怀有“天朝上国”心理 18. 《南京条约》签订后,有英国资本家认为:“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上述材料表明 ①英国纺织品在中国供不应求 ②该资本家不完全了解中国国情 ③该资本家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④英国工厂急需更新设备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评价某一事件时说:“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这一事件的后果包括 A.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被割让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汉口开辟为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中国传教的权利 20. 2013年6月8日,离开北京、离开中国一百五十多年的十二生肖之鼠首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捐赠归还中国这两件文物遭到破坏、掠夺时 A.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B.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我国遭到西方列强瓜分 D. 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21. 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中国的领土。代表中国与会的是 A.国民政府 B.中华苏堆埃政府 C.北洋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22. 当代某知名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所要实现的,是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而不是什么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至高无上地位”。这说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意志” A.将民主政治建设与民族独立相结合 B.以推翻清王朝和帝国主义的统治为目标 C.着重培养国民爱国意识和世界意识 D.促进各种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23. 下图所示为国民政府档案。由此可知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D.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24. 中共一大召开前夕,《共产党》月刊以“举行社会干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为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有产阶级,把政权夺到无产阶级的手上来”。这一提法 A.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策略方针 B.在中共一大纲领中得到具体体现 C.说明中国共产党已完成理论准备 D.表达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诉求 25. 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②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③他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④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 27. 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期间 28.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 29. 下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 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巴黎公社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国际建立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30.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告:“我们再也不是一个被欺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站起来”的真正含义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确立 B、中国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已经完成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已经到来 D、已经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31. 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部法律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32. 下面是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回顾表(1954-1983年)以下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届数 时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1959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9-1964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4-1975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5-1978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8-1983 A.第一届全国人大奠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B.“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C.1978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33. 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34. 下图为1972年2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下列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后两国领导人的正常会晤 B.美国从此放弃敌视、遏制中国的政策 C.超越分歧的破冰之旅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D.领导人间良好个人关系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 35.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表现有(  ) A.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建立起“伙伴关系” B.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C.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36.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37.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休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8. 有人这样评价马歇尔计划:“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稳定西欧经济 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9.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反映“二战结束后10年”这一年代的是 A.尼克松访华 凯恩斯主义 杜鲁门主义 B.世界银行 布雷顿森林体系 欧共体成立 C.北约 关贸总协定 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D.斯大林模式 滞胀 华约 40.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 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41题16分,42题26分,43题18分,共60分。) 4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材料五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材料六 1855年文官改革令在英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择优取士的崭新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因而也是不列颠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起点。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4分) (2)材料二、三反映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共同特点?(2分)与前两种选官制度相比,材料四中选官制度又有何变化?(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4分) 42.(26分)制度建设既要借鉴,也要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6分),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2分)。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3)1911年在中国建立的“仿制品”指什么(2分)?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材料四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或工人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的多党制”等等,“因为各国不同的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会有所差别。” ——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143页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的政党制度在借鉴苏联的基础上有何创新(2分)?有何意义(2分)? (5)结合上述的制度借鉴和创新,可以得出什么启示?(2分) 4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材料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有哪些?(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世界格局的认识。(4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