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本课总的教学设想是:依托"读演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以读为主、以演为主、学生为主、鼓励为主"的教学理念下,运用"放手试读,初读到位;鼓动激励,生字学会;角色体验,精读品味;迁移运用,形成积累"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明白寓意
一、教学要求:坐井观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井沿”“无边无际”;能用“一……就……”说一句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动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青蛙”和“小鸟”图片,理解“井沿”。
(三)学习课文
1、用不同符号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名读,同桌练读,男女分角色读。
2、“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个问题:天有多大?(板书)
3、理解“无边无际”,学习“际”。
4、想象说话: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它看到了什么?
5、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一抬头就看见天。”说话“一……就……”。
6、小实验。
7、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笑了?
8、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四)扩展:劝青蛙跳出井口;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想象第四次对话;故事寓意。
(五)表演课文。(六)写字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 (第二课时)
导入: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生:青蛙 小鸟(老师把青蛙和小鸟贴在黑板上)
复习检查第一节课的知识:
课文朗读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了吗?
生:生齐读(师巡视)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刚才读得很正确、很投入,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读书的效果。
生字
幻灯片出示词语:抬头 回答 青蛙 弄错 还有 无边无际 相信 井沿
期间提示:
A、“还”还可以读什么,组什么词?
还给 送还
B、幻灯出示:不信 井沿
用“信”再组词并指导写法。在写信的时候,有三横,哪一横最长?
“井沿”:请学生说说井沿在哪里?教师板画水井。
生:井口边上
师:那课文小鸟落上哪里?
生:井沿上
师:谁能帮老师把小鸟贴在井沿上?
生:一名学生到黑板前贴图片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沿”字,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
生:右边的横折弯,没有钩。
师:要掌握字的结构,才能把自己写漂亮。
师:范写,提示注意字的位置,生书空,练写
生在田字格中写,展示学生写得很好的字。
二、课文朗读学习
师:同学们字写得很漂亮,相信课文也一定会读得很流利。
生:自由读课文
生:七位同学接龙读
师:不错,给点掌声。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问题?
生:天有多大
师:(板书天有多大)天到底有多大呢?青蛙和小鸟各自是怎么认为的?请同学们默读第2---5自然段,分别用波浪线和直线划出青蛙和小鸟的话。
A、师旁白,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B、请两名同学到台前带头饰表演读
师: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生:无边无际(师板书)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指名读第5自然段。
处理“无边无际”
A、解释意思
B、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让学生用完整的话表述)
C、边想象边读,用读来体现“无边无际”
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可青蛙却认为他是说大话,“大话”是什么意思?
(副板书“大话”)
生:吹牛
师: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说大话?
生:找出并朗读第三自然段。
处理“一百多里”
A、联系身边的实际
B、齐读
师: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
生:井口
师:板书“井口”,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指名读
处理两个“那么”:借助动作,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井口那么大,谁对谁错?
生:青蛙错了
师:青蛙错了,可是它为什么还笑了呢?
生:它认为小鸟错了。
师:青蛙到底错没错?
让学生书卷成筒状看天。
师:青蛙是真的错了,他每天坐在井里看天,就像我们把书卷成筒状看天一样,知识看到一部分,生活范围小,见识自然就少了。让我们当一下小鸟,赶紧劝劝青蛙吧!
三、课文拓展
教师引读第七段。
师:青蛙听了大家的劝告,跳出了井口,他看到了什么?(把青蛙的图片从井底拿到井口)
生:蓝蓝的天,绿色的树,红红的花,清清的水、、、、、、
师:他听到了什么?
生:鸟叫声,蝉鸣声,孩子的欢笑声、、、、、、
师:他会想说些什么呢?
生:天真的是无边无际;谢谢你小鸟,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我再也不想回到井底了、、、、、、
师:课文学到这,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自由发言(谈出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是啊,老师希望同学们不要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而是像小鸟一样飞向蓝天,越飞越高,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摘要: 设计理念: 以孩子为主体,重视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得知识,在求知中获得趣味,在实现孩子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过程中
设计理念:
以孩子为主体,重视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得知识,在求知中获得趣味,在实现孩子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过程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孩子的一种生命体验。
教学目标:
1、认识“沿 际 信”导字,理解“井沿”“无边无际”“大话”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重点 难点:
1、读懂有关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青蛙图、小鸟图、井的图(黑板上画)。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乐学新知
1、大屏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朗诵:小青蛙,呱呱呱,稻田里把害虫抓,保护庄稼顶呱呱。小朋友,请记好,保护青蛙很重要。
朗诵完毕,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朗朗上口的儿歌历来受孩子们的亲睐,课始安排儿歌能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起来。)
2、读课题。
3、教师范读课文,把孩子带进童话故事中。(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孩子美的享受,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
二、趣味识字,乐中获知
1|、识字游戏。
小青蛙刚才对老师说,学习课文前要先考考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过这一关吗?(老师扮成青蛙问,“水井”的“井”在哪里?孩子举起找到的生字卡片说,“水井”的“井”在这里。)
游戏步骤:
① 孩子先自由识字(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
② 教师扮成青蛙提问,同桌合作找生字。
③ 请一位孩子扮青蛙,其余孩子找生字。
(此游戏调动眼、耳、手、嘴等多种感官,增强识字效率,激发孩子识字兴趣。)
2、请孩子们交流记住某个字的拿手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拆一拆、考一考、编儿歌、猜字谜”等方法识字。)请孩子提醒同学们别把某个字写错了。如:“渴”别写成了“喝”。
(此环节把枯燥的识字变成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让孩子提醒同学们别把某个字写错了,不但能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增强了孩子的互助意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自由读课文并弄清:这篇课文写了谁和谁的对话?它们有几次对话?
2、交流读懂了什么。
(孩子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朗读、交流是感知的基础。让孩子自主阅读,读中感知,实质是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
3(出示青蛙图片)一只小青蛙呀,坐在水井中啊,跳呀跳呀,从没出过井啦!(伤心地)
3、(出示小鸟图片)一只小小鸟呀,飞到西飞到东啊,飞到井沿歇一歇呀。(高兴地)
4、理解“井沿”,多媒体出示井的结构图,指出井沿的位置。
(直观形象的图形能帮助孩子快速理解词语意思,还能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读课文,找出青蛙和小鸟有几次对话?来,听听它们说了什么?
1、第一次对话
①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②交流读懂了什么。
③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并且加上适当的动作。
(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2、第二次对话
①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②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吗?
(让孩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
③实验:用纸裹成呈圆柱形朝上看,发现了什么?
(用形象直观的摸拟观察代替烦琐的讲解,让孩子们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看似很难的问题。)
④读青蛙的话,可以适当加上动作和语言。
⑤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⑥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课堂应是学生的,本环节注重孩子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听、说、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再现了课文。)
3、第三次对话
① 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② 用“一……就……”说话。
③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五、角色表演,情感定位
1、孩子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表演后孩子评议。
2、召开新闻发布会,小记者采访跳出井的青蛙,让青蛙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采访结束时小记者把自己想说的话对青蛙和孩子们说说。
(采用儿童喜欢的角色表演和采访的形式,给孩子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让孩子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
六、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可写儿歌,可唱歌,可说一句话,让孩子们在学语文中适时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其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利用文本范例,让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2、出示老师创作的儿歌,让孩子齐诵:
小青蛙,小青蛙,水井底下安了家,说天只有井口大。
小青蛙,你错啦,天是无边无际的,你快出来看看吧。
小朋友,记好啦,不学固执的青蛙,看待事物全面化。
(儿歌把课文内容和思想有机地融合,孩子们在快乐的朗诵中不但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很好的定位。)
板书:
井底之蛙
天是无边无际的(事实)
天只有井口大(片面)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 教学思路: 复现感知铺垫——朗读感悟实践——拓展想象发挥——巩固识字写字——收集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的体验。充分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体会主动,探究的快乐,在体验成功中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在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展示。 教学流程: 一、复现感知铺垫: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青蛙和小鸟,(随机出示青蛙和小鸟图),你还记得他们所在的位置吗?谁能把他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把青蛙和小鸟图贴在小黑板的背景图上) 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边说边贴词卡“坐井观天”,“落在井( )”到背景的相应位置上]谁能把“沿”字写在卡片上?(指名填写卡片,其余同学写在同桌手心里。) (贴图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形式导入,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复现了课文内容,为教学打下铺垫。把巩固识字,写字渗透在这一过程之中,便全员参与写字活动,落实全体性原则。) 二、朗读感悟、实践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对天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请你打开书60页,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青蛙、小鸟对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会学习。)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边读边画,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读书姿势很端正,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总结学习情况,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欣赏,同时也会再次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继续投入学习活动中。) 青蛙和小鸟怎样说天?(组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已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边无际。指名读词,巩固识字。)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看图,看书回答,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到底天有多大,想不想实践去看看,走出教室,看看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你想怎样走出教室?(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守秩序,讲礼仪的教育渗透在无声之中。) (学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进,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们叽叽喳喳兴奋交流着,更深刻地体会了寓意。) 通过亲身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交流收获,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丰富了内心体验。) 留心观察生活会给你更丰富的感受。 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读,也会丰富你的情感体验。 (无形之中渗透学法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全班合作: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演小鸟,我自我推荐来读叙述部分,可以吗?(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读,一下子情绪高涨。) 先别着急,怎样才能读好? (“小鸟”和“青蛙”们纷纷发表意见,说出了读好的好建议。) (师生合作读。)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们成功了。 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读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带上漂亮的头饰表演。先小组合作演一演吧!请小组内选出导演。 (在初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小组内演一演,指导巡视,并指一组表演。) 他们演得怎样/ (组织生生互评,提倡欣赏的评价。)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怎么做?谁能接着往下演一演? (激发了学生想象,进一步理解寓意。) 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大胆展示收获,交流展示,张扬了个性。) 三、巩固识字,写字。 1、精彩的表演进行到这儿,有一个生字宝宝着急了,他对我说:“老师,老师,快让我和同学们见见面,大家可别把我忘了?”(出示字卡“信”)你还记得他吗?(用“信”扩词,评选扩词大王。)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巩固生字,寓教于乐。) 2、我们书后的田字格里还有5个生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写呢?(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你认识他们吗?(齐读生字)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学生:洼、娃、哇……)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你为老师写好字提些什么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同桌互评) 四、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各抒已见,展示收获,体验成功) 五、作业 收集与坐井观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意识。)
课时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2、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
3、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
教学过程:
一、引出青蛙
1、同学们,昨天王老师已经带着我们痛痛快快地读过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坐井观天。
2、什么叫“坐井观天”,你知道吗?
这一口井里有水吗?(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时才有那么一点儿水。)
3、“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板书: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
二、认识青蛙
1、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想站起来读的同学自己站起来。
2、下面俞老师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不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
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青蛙说的话,不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小鸟说的话,俞老师读作者的话。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板书:这是一只的青蛙)
4、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谈自己的见解。并将自己的“理解”写在黑板上,学生不会写的教师写。(如:自以为是、骄傲、没头没脑、没有知识、眼界不开阔、不听话等)
5、在同学们(大多数同学)看来,这是一只不受大家喜欢的青蛙,不受大家欢迎的青蛙,因为他……(根据板书),咱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哪些同学愿意读小鸟说的话?请站起来(估计比较多)。俞老师读青蛙说的话,坐着的同学读作者的话。
三、理解“坐井观天”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2、俞老师这儿就有几个例子(出示):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这四个例子中的“坐井观天”是说这些人坐在井底看天吗?
3、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四、再次认识青蛙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都认为这一只青蛙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甚至自以为是,他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太可怜了,这是一只可怜的青蛙!(板书:可怜)俞老师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交流,联系课文、图画等进行引导。
参考:
(1)青蛙并没有说错,他说的是真话,他看到的天的确只有井口那么大,没有说谎,这是一只诚实的青蛙。
(2)这一口枯井太深了,青蛙那么小,光凭他自己的力量,怎么跳得出去呢?如果自己能跳出去,他早就跳出去了。
(3)这一只青蛙一生下来就呆在这一口枯井中,没有亲人,没有同伴,太孤独太寂寞了。
(4)井底没有丰富的食物,只能吃一些不小心掉进来的小虫子,有时还要饿肚子。
(5)这只青蛙很有礼貌,见到陌生人就跟他们打招呼。
(6)他永远也无法享受外面精彩的世界。
五、结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他惊呆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百( )
开( ) 现( ) 没( ) 白( )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坐井观
NT>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2.理解“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了解反问句的意思,练习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3.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说话训练。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卡片:小鸟、井沿、回答、弄错、无边无际、抬头、青蛙。
2.实物:玩具熊猫、苹果、8开铅化纸。
3.多媒体课件:
句子:
(1)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2)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小节:第6节和第7节的课文内容。
练习:
(1)选择正确的意思: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2)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 沙漠 礼堂 森林
()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3)想想说说:
听了小鸟和青蛙的话,我忍不住说:“ 。”
信息:信息世界
gàibì
井:井盖 井口 井沿 井壁 井水 井底
成语故事:九种动物图,点击后出现有关的故事题目、《成语故事》书。
动画:小鸟飞过村庄、河流、高山。
4.学具:8开铅化纸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
1.交代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和课文的第一节。
2.读词语卡片。
3.用词语练习说话:青蛙小鸟
二、整体感知
1.练习读第2节到第7节,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从第2节到第7节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一节读给同桌听,同桌点评。
4.学生质疑。
5.小结过渡。
三、学习第2节到第5节
1.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认为天多大?
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2.出示:
青蛙图 井口那么大 天有多大
小鸟图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讨论青蛙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①“那么远”是指多远呢?
出示:“一百多里”和小鸟飞过村庄、河流和高山的画面。
②选择正确的意思:
出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③指导读出语气。
(2)理解“说大话”的意思。
①过渡: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认为它在说大话。
②出示:“朋友,别说大话了!”
“说大话”换词练习。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讨论小鸟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2)复习“无边无际”的意思,有感情地读句子。
(3)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 沙漠 礼堂 森林
出示:()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依照句式,练习说话。
①出示玩具熊猫和苹果,练习说话。
②启发学生说说熟悉的人和物。
5.练习有感情地读第2节到第5节。
四、学习第6节、第7节
1.过渡:天有多大?青蛙和小鸟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它们又争了起来。
2.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3.讨论:天究竟有多大?谁说得对?
4.讨论:青蛙为什么会出错?
①学生使用学具,教师演示课件。
②练习有感情地读。
③说话练习: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我忍不住说:。
五、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分角色读全文。
2.拓展延伸,出示:信息世界
井
成语故事
(1)通过“井”这个窗口,出示“井口”等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2)通过“成语故事”窗口,出示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的题目。推荐全注音卡通丛书《成语故事》。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搜集整理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案由湘教在线www.xj-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省武穴市实验小学 徐春燕
[教材简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水井”对城市学生来说是一个较生疏的对象,文章通过二幅插图,惟妙惟俏地表现了“井沿”、“井底”的含义,让学生形象的认识了“水井”。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3.自主发现字词规律、识字方法和积累词语的方法,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设计思路]
1.教材处理:这篇课文比较短,生字也较少,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故事,所以只用一个课时,侧重学生自由阅读。
2.从学生的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
4.将识字与朗读,词句教学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重视整体读。
5.注意识字、写字和词语积累,注重创设识字和朗读的情境,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和审美性,充分体现形式话、内容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教师准备识字卡片,CAI课件和相关音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悬念、调动情感
1.根据已有知识自由想象天有多大,并大胆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听音乐范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我会想”图标,引入争论“天有多大?”。
2.设置疑问,引入课题:“无只有井口那么大,不信你就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1.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2.活跃课堂气氛。
初读课文
——识字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伙伴是怎么读的。
1.出示“我会读”图标,交待读课文的要求。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有选择的读通。
3.板书简笔画“水井”。
1.自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
2.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
自主识字,探索识记
方法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并读给学习伙伴听。
2.交流,在小组内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3.识字游戏:猜猜我叫啥。
4.区别“信、沿、际”的字形,练习书写。
1.展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认读,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并在全班交流。
3.准备生字卡,请两位学生上台玩游戏—猜猜我叫啥,检验全班学生识字情况。
4.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
1.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2.在活动中识字,激发学生兴趣。
3.重视写字指导,体现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精神。
再读课文
——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熟。
2.配乐朗读,感受全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要求学生自由读,读通、读熟。
2.播放音乐,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细读课文
——感悟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2.再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看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4.感悟第二次对话。
①读出青蛙和小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②用“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看法。
③实验体验:井底看天。
5.朗读感悟第三次对话。
自由读,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第三次对话应用什么语气?
②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1.根据学生悟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板书贴画。
2.通过板书的变化,展现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做好情感的铺垫。
3.和个别学生交流,听听学生的朗读和读后的感受。
4.深入学习小组听学生朗读,选择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展示。
5.相机复现生字“沿、信、际”,感悟积累词语:“无边无际,因为……所以……”。
1.体现自读自悟。
2.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
3.体现以学定教,以及朗读与识字结合思想。
4.适时组织生字复现巩固识字。
再读课文
——回归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4.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
1.倾听学生朗读,指导学生体会“自信、傲慢和诚恳、劝告”两种不同的语气。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放影CAI课件,指导学生依据视频配音。
现整体感悟。
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有感情的朗读。
续编对话
——拓展
1.说出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小组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
3.全班交流续编第四次对话。
1.指导学生挖掘本故事的寓意:要做见多识广的小鸟,不做思想狭隘的青蛙。
2.与学生一起想象续编对话:假于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怎样对小鸟说?
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实践活动]
问问大人或上网查阅,看看天究竟有多大?
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沿”、“际、信”3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口”、“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会写“沿、抬”等8个字。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学本领都要开扩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4、分角色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
重点难点:
读议关键词句,提出问题,在图文帮助和老师引导下,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懂得青蛙之所以错的原因。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跨越式课题网络资源、头饰
教学时间: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观看动画,读通课文,初步了解寓意。写字训练,拓展阅读(识字通)。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写字训练。
2、分角色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学本领都要开扩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4、拓展阅读:进入跨越式课题网络资源库资料城阅读。
5、发挥想象,打写训练: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猜一猜:
水边几张口——(沿)
二只小耳朵——(际)
有人对你说——(信)
2、读一读:
“坐井观天”、“井口”、“井沿”、“井壁”、“井底之蛙”、“说大话”、“无边无际”、“口渴”、“弄错”、“相信”
3、说一说:
上节课我们提到过庄子,整个《中华成语大词典》收录了来自《庄子》的成语170多条,你能说说吗?如:井底之蛙、鹏程万里、朝三暮四、能者多劳、叶公好龙、君子之交淡若水、化腐朽为神奇
4、画一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我们知道了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它们争论不休。它们在争论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把小鸟说的话用“ ”画出来,把青蛙说的话用“ ”画出来。画完后自由练习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
1、指名回答:它们在争论什么?板书:天有多大?
2、找到与两者观点相关的句子感知。
A、投影出示:(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