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诗词赏析之名句品味
●同学们刚才这首优美的歌曲令人陶醉,其实作为学生的我们除了可以陶醉在歌曲当中,完全还可以陶醉于我国灿烂的古诗词中。我想作为初三同学心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名句。我们能分享一下么?(每人一句)古诗名句除了能丰富我们的积累,提高文学品位外,对于我们初三同学最最现实意义是什么呢?(中考)
请同学回顾古诗名句的考试题型
黄圩中学 曹明会
一、情境导入
二、古诗名句的考点回顾:
①默写---(一、积累与运用)
●名句的默写,我们已经复习过了,我想对于同学们不会有什么问题,那么古诗名句的赏析,可能说是一个难点,我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这一难点,我想只要我们能有针对性的突破,那么也并不可怕,好在我们有一本对于这次中考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用书,是什么呢?《中考说明》,那么这上面对古诗名句这块是怎么要求的呢?
②赏析---(二、阅读理解①)
三、《中考说明》知识点链接:
考试内容(P2)
(三)古诗文阅读
5、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P2)
5、试卷内容及各部分分值比例:
二、阅读理解(55分)
题量14-16题,分值36.7%。内容分布:古诗词赏析(包括课外难易适当的古诗词名篇;古文阅读课内课外各一篇);说明文或议论文;记叙文(包括文学作品)。
四、中考题展示:
(2010扬州中考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具有怎样的特点?试赏析。(2分)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赏析这一句是抓住了句中的重点的字词,殊不知这就是我们赏析诗句的一种方法。
五、赏析方法指导:
1、从重点字词入手
【考题链接】:(09年广州课改区)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一句妙在何处?请说出理由。(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
【答案】(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2、从修辞方法入手
【考题链接】①(2011盐城中考)
二、阅读与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
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②(2009常州中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月亮进行了人格化,但愿月亮能够寄托诗人的愁思。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③同学们试讨论举例(运用修辞方法):
3、从表现手法入手(对比、衬托、渲染、用典、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考题链接】①(2011柳州中考题)
行 路 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试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
【答案】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以自比,希望被明主发现,在政治上大干一番事业,体现了坚定乐观的信念。
②、(2010江阴中考)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 这样写?
. 【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从抒情方式入手:(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考题链接】①(2010江阴中考)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 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意思对即可)
②(2009苏州)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透出自然界的规律,蕴涵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透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赏析古诗名句的几种主要方法、或者叫几种主要的角度。那么我们赏析的方法和角度找到了,其实我们还有一定的公式可循的。这就好像数学上面的解题公式一样,那是什么呢?同学们请看---
六、诗歌鉴赏表达格式
1、总格式
●那么这个总的公式,还有子公式,那要看不同的古诗名句了,那么从便于我们赏析的角度看名句主要可以分为那些类别以呢?
这句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内容 ,表现(突出)了 思想、感情, 起到了 作用。
2、诗句分类套用表达格式
写景:这句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 (内容) ,描绘(渲染)了 图景(气氛)。抒发了 感情
励志:这句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表达了 思想、感情。
哲理:这句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 (内容) ,蕴含了 哲理。
七、牛刀小试
阅读理解:
(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成为了千古名句,请试作简要赏析。
(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但令诗人可喜的看到沉舟侧畔正千帆竞发,病树之前正万木争春。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蕴含了新生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自然规律。
(二)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 自古以来诗人在古诗中很讲究炼字,请从这一角度赏析“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
(一个“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
(三)
比较阅读
(甲)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乙)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甲)诗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和(乙)诗中“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两句都提到了“愁”字。试赏析两句诗的异同。
【答案】 两句都以贴切的比喻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表现得生动传神。同时甲句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乙句用“丝”来比喻“离愁”,抒发了词人心中难以排遣的离愁别恨。
八、师总结、布置课外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中考说明》古诗词赏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