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引 言
高中的学习更需要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地理的学科属性是文科还是理科?或许你很快就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请你等等,你的这个结论有科学的依据吗?
恩,从这个貌似最简单的问题开始我们的理性思维吧。
如果有人说:“地理是文科,因为地理是高考文科的必考科目。”
将他们的推论表述为三段论应该是这样的:
高考文科生的必考科目一定是文科,
地理是高考文科生的必考科目,
所以,地理是文科。
这个三段论可以反驳吗?仿照上述推理逻辑你也写一个三段论,要求你写的这个三段论推理出一个明显错误的结论,你会选择什么学科来进行推理?
正面论证“地理是文科”或者“地理不是文科”。我们论证步骤应该是:
1. 先确定什么是“文科”;
2. 再看地理学科特征符合/不符合“文科”;
3. 得出结论。(注:我们论证的是第一册地理内容)
请你论证“地理是文科”或者“地理不是文科”
借鉴资料:文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其实,地理也不是完全的理科学科,地理的学科属性到底如何?还是带着这个问题和思考开始我们的高中地理学习之旅吧!
你的思考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物质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壳物质组成】
(1)将以下概念用关联图表示:
矿物、单质、化合物、矿产、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的转化】
(1)绘制岩石转化模式图
岩浆
【岩石的特征及对应变质转化】
岩石类别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侵入岩
喷出岩
特征
实例
花岗岩
( )
( )
( )
( )
砂岩
页岩
石灰岩
( )
( )
( )
( )
【地质循环】
地质循环的动力来自:
你的思考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与外力】
根据书本关于内外力的介绍,完成下列表格。
1.设置比较项目;2. 填写比较内容 (表格有底纹暂时不做)
类别
内力
外力
【地质构造:向背斜】
(1) 绘制向背斜简图并叙述判别向背斜的方法
背斜
判别方法:
向斜
判别方法:
倒置地形
成
成
谷————背斜————山
山————向斜————谷
(2)
成
成
在括号内填上一个副词,使这句话错误:背斜( )成山;
在括号内填上一个副词,使这句话正确:成山的( )是背斜。
你的思考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是:
a.由于背斜顶部受到( )作用,岩层出现大量( ),易于被( ),所以最终成为谷地;
b.由于向斜槽部受到 ( ) 作用,岩层变得( ),不易于被( ),所以最终成为山地。
c.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因为( )力的作用,是由于( )差异的不同造成的
(4)石油一般储存在( );地下水一般储存在( )
(5)一般在( )开凿隧道。
【地质构造:断层】
(1)判定断层的两个条件是:
断层
(2)绘制地垒、地堑示意图
(3)绘制褶皱断层图
你的思考
【外力作用】
记录外力作用相关知识点,课后设计外力作用比较联系表。
第三节 大气环境
你的思考
【大气垂直分层】
C
丙
B
乙
A
甲
(1)在上图填写A、B、C的名称;标注A和B层大致的高度;绘制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曲线。
(2)根据温度在各层的变化,推断A层和B层的热源位置。(在甲、乙、丙相关的高度)
【对流层与平流层】
根据讲解绘制对流层概念关系图(概念提示:热源、温度随高度变化规律、对流运动、水汽和杂质、多变的天气)
对流运动↑↓
课后完成平流层概念关系图
平流运动
你的思考
完成对流层高度纬度分布规律的原因推导:
对流层高度( )
对流运动( )
热量( )
纬度( )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图分析】
一、太阳辐射
A
大气上界
E
C
.
.
.
.
.
D
B
地面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太阳辐射属于( )波辐射,能量集中在( )光区域。
(2)A表示达到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表示( );
(3)假设A的辐射量是100,B只有47,B小于A的原因是( );
(3-1)C表示太阳辐射遇到云层发生了( )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云层越厚,( )作用就越( ),被( )的太阳辐射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 )。
(3-2)D表示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吸收是有选择性的。
高层氧原子吸收( )
平流层臭氧吸收( )
对流层( )吸收( )
(3-3)E表示太阳辐射遭遇尘埃、水汽分子或者空气分子发生的( )作用。
当太阳辐射遭遇到尘埃、水汽分子是( )作用无选择性,天空是灰蒙蒙的;
当太阳辐射遭遇到空气分子(小质点),( )作用有选择性,选择蓝紫光,天空是蔚蓝的。
你的思考
2、据图分析,太阳高度越大,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
地面
得到
太阳
辐射
多
等量的太阳辐射
散布的面积
越( )
填写因果推导
太阳高度
越 高
经过大气的
路程越( )
问题:为什么夏天炎热?
二、地面辐射
大气
上界
F
.
.
.
.
G
地面
图中F是地面对太阳辐射的( ),反射率最强的是( );
图中G是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因为地面得到来自( )的热量后,地面本身向外传递能量的表现,和地面反射不是一回事。
地面因为温度低,所以属于( )波辐射,辐射能量集中在波长比较长的( )线区域。地面辐射中大多数能量被大气中的( )吸收,只有少部分逃逸到宇宙空间。大气中的( )越来越多,逃逸到宇宙空间的能量越来越少,这就是温室效应。( )属于温室气体。
三、大气辐射
你的思考
I
总结:
H
大气得到来自地面辐射的能量,也开始进行大气辐射,因为大气温度低,所以大气辐射也是( )波辐射。
大气辐射中小部分(I)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H)射向( ),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给地面以热量的( ),这部分辐射称为( )。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就是通过( )辐射实现的。
云层越厚,大气( )辐射就越强。保温效果就越好,气温就越( )。
四、总结
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分析
气温
高低
大气
地面
地面
地面
白天地面热量收入和支出分析
白天
热量收入
热量支出
晴天
阴天
白天晴天气温比阴天( ),原因是:( )
夜晚地面热量收入支出分析
夜晚
热量收入
热量支出
晴天
阴天
夜晚晴天气温比阴天( ),原因是:(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