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
《行路难(其一)》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诵读诗歌。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诗词常识的了解,培养学生一定的想像能力以及鉴赏诗句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性问题、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创设情景,启发点拨,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的艺术特色,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受到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
二、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凝练,意蕴含蓄,立意深远,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美文。教学过程坚持以读促学,朗读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在读中积累诗歌语言知识、突破疑难,达到教学预设目的,具体环节如下:整体感知――质疑探究――把握说辞艺术――熟读成诵。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课前要让学生查阅资料、感知质疑进行预习;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后要学以致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欣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品味诗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感悟诗歌情境 . 体味诗人复杂变化的情感。
四、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虽然短小,但是它纵横跌宕,有着长篇的气势格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讨论探究这首诗歌的写作亮点: 1、真情流露,一波三折 2、巧用象征,暗示人生 3、引用典故,含蓄对比 4、浪漫主义,画龙点睛
学情分析:
1.九年级学生已经对诗歌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2.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有过较多的探究学习的经验;
4.对古诗词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一定的积累;
5.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关键期.
五、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 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2诵读品味法 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词对古代文学的精髓。 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创新的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设境导入:推开唐朝的大门,就好像打开了诗歌的窗。在这扇窗里,闪过了无数熟悉的脸庞。孩子们,在这短暂的瞬间,你能回忆起唐代的哪些诗人?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李商隐、杜牧,小李杜)
大家第一个提到的就是李白。是啊!在中国的诗歌史上,他是最华丽的篇章。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佳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萧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同学们,你们喜欢李白的诗歌吗?那把你喜欢的诗句告诉大家。
1、老师引名诗句推崇李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
设计环节:走进李白: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
2、简介作者:学生反馈预习成果,说说对李白的了解。
3、解题
设计目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可以窥视作者内心。
二、 教学活动
(一)、初步感知:
1、出示教学目标
2、简介写作背景
3、听一听,读一读。师范读,生先听,再仿读(个别读、齐读、轮读);然后完成幻灯片的“环节二”: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从下面选出相应的词语来回答。
愉快 深情 喜悦 悲伤 苦闷 愤慨 激越昂扬
设计意图:感受诗歌意境,把握感情基调,积累阅读方法。
4、完成重点词语理解。
设计意图:解决基础,突破难理解的词语,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研读诗歌,理解诗歌内涵。
1、出示思考题:
1.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来?
2 .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3.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
4.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诗人怎样的志向?
2、针对以上思考题,开展小组讨论环节(时间10分钟)。讨论完后,每个小组自愿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回答。
3、老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走进“图画美”环节,从而更形象和深入的理解诗歌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4、同学读一读译文。
5、出示板书,理清诗歌的脉络,了解诗人“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
(三)小结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教师提示:从诗歌语言、结构、情感、艺术特点等方面引导学生)
巧用典故
意境美 夸张的描写
形象的比喻
韵律美 跳跃式的结构
情感美 跌荡起伏,激越昂扬
设计目的:让学生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引申到对写作艺术的感悟,也是对李白诗人的风格的探索。
(四) 拓展延伸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呢?结合你所积累的诗词名句来谈谈你的生活态度。
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比较励志的名句。
三、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2.李白,我想对你说……
3. 以“我心目中的李白”为题,写出自己对李白诗歌及为人的解读。不少于300字。
四、板书:
行路难 –李白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行路难”
垂钓碧溪 乘舟日边——等待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导入富于诗意,略有创意。我把个人对李白的理解与解读作为切入点,制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向往和激情。
2、教学环节简明流畅,清晰适用。我用课堂生成提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和理性精神,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3、“走进李白”的环节”作用是让学生去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能更深入地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
4、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在导入之后没有照顾到学生已经具有的阅读热情,没有给机会展示、交流他们在预习时自己获得的阅读体验。在具体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容易为环节所困,过多考虑教学的形式,因而学生的活动甚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