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讲义(无答案).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250688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6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讲义(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讲义(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 反应热、焓变 (一)反应热的定义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为“∆H”,单位为kJ/mol或kJ·mol–1 说明: ①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②反应热描述的是一定温度下的热量变化 ③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不是反应热,如浓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NH4NO3溶于水所吸收的热量等都不属于反应热 (二)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反应热的微观解释) 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破坏旧键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来克服原子(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形成新键时,又要释放一定的能量。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之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即: 【同步训练】 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 2.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 A.H+H === H2 B.H+Cl === HCl C.I2I+I D.S+O2 === SO2 3.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这一观点,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 A.白磷在260℃转化为红磷 B.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化为金刚石 C.氯化钠熔化 D.五氧化二磷吸水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 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 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三)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1.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故放热反应的∆H为“-”,∆H<0; 2.吸热反应:吸热反应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H为“+”,∆H>0 【同步训练】 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共价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1 mol共价键(或其可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 kJ/mol,Cl-Cl键的键能为243 kJ/mol,H-Cl键的键能为433 kJ/mol,则H2(g)+Cl2(g) === 2HCl(g)的反应热(∆H)等于( ) A.-183 kJ/mol B.183 kJ/mol C.-862 kJ/mol D.862 kJ/mol 2.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3.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 === 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a kJ/mol、P-O=b kJ/mol、P=O=c kJ/mol、O=O=d kJ/mol。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 A.(6a+5d-4c-12b) kJ/mol B.(4c+12b-6a-5d) kJ/mol C.(4c+12b-4a-5d) kJ/mol D.(4a+5d-4c-12b) kJ/mol 4.由N2和H2合成1 mol NH3时可放出46.2 kJ/mol的热量。从手册上查出N≡N键的键能是948.9 kJ/mol,H-H键的键能是436.0 kJ/mol,则N-H键的键能是___________kJ/mol 5.常温常压下,断裂1 mol(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 mol(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单位为kJ/mol)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mol) 化学键 键能 化学键 键能 化学键 键能 化学键 键能 C—H 414 C—F 489 H—F 565 F—F 158 H-H 436 H-N 391 (1)根据键能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H: CH4(g)+4F2(g) === CF4(g)+4HF(g) ∆H= (2)根据键能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1/2N2(g)+3/2H2(g) === NH3(g) ∆H=-46 kJ/mol,计算N≡N的键能。 6.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kJ/mol) 键 H-H Br-Br I-I Cl-Cl H-Cl H-I H-Br 键能 436 193 151 247 431 299 356 (1)1 mol H2在2 mol Cl2中燃烧,放出热量________kJ。 (2)在一定条件下,1 mol H2与足量的Cl2、Br2、I2分别反应,放出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a.Cl2>Br2>I2 b.I2>Br2>Cl2) 预测1 mol H2在足量F2中燃烧比在Cl2中放热________(填“多”或“少”)。 (四)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例:1 mol C与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需要吸收131.5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焓变∆H=+131.5 kJ/mol 注意: ①反应热(焓变)的单位为kJ/mol,不是kJ。描述反应热时符号、数值和单位三者为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②所带“+”“-”符号均具有数学意义,参与大小比较 ③当描述反应热中的某些具体类别时,由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确定的,比如中和热,燃烧热(待学)均属于放热,所以可以不带“-”号,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比较如下表 类型 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义 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表示方法 ∆H<0 ∆H>0 反应过程图示 常见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 ④大部分化合反应 ①大部分分解反应 ②弱电解质的电离 ③C和CO2,C和H2O(g)的反应 ④Ba(OH)2·8H2O+2NH4Cl === BaCl2+2NH3↑+10H2O 注意: 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但并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还有光能、电能、化学能等形式 ②一个化学反应是否为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所有形成新键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即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③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的发生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煤的燃烧等;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等 【同步训练】 1.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硝酸铵 B.氯化镁 C.生石灰 D.食盐 2.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 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4.下列反应中,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5.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 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 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C.碳酸钙受热分解 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6.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 ) A.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实验室制备氢气 7.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 ⑤H2在Cl2中燃烧 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8.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C6H12O6(葡萄糖aq)+6O2 酶 6CO2+6H2O B.CH3COOH+KOHCH3COOK+H2O 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H>0 D.∆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11.在一定条件下A与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图 所示,下列有关反应A+B === C+D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改变 C.反应物的总能量E1与生成物的总能量E2一定相等 D.此反应一定有热量的变化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 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物质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 D.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都能发生 ★14.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该现象说明了(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 D.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15.在氢气跟氧气的反应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A,破坏1 mol氧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B,形成1 mol水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C。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2A+B<2C D.2A+B>2C 16.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 g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要吸收Q 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C.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一样多 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17.有些盐的结晶水合物,白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能熔化(实质是溶于自身的结晶水中),同时吸收热量;在晚上又可缓慢凝固而释放热量,用以调节室温,称为潜热材料。现有几种盐的水合晶体有关数据如下: Na2S2O3·5H2O CaCl2·6H2O Na2SO4·10H2O Na2HPO4·12H2O 熔点(℃) 40.50 29.92 32.38 35.1 熔化热(kJ/mol) 49.7 37.3 77 100.1 (1)上述四种水合晶体盐中最适宜用做潜热材料的两种盐是(用化学式表示) ; (2)实际应用时最常采用的(由来源和成本考虑)应该是 二 热化学方程式 (一)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的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不仅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焓变) 例:H2(g)+O2(g) === H2O(l) ∆H(298K)=-285.8 kJ·mol–1 表示1 mol H2(g)与0.5 mol O2(g)反应,生成了1 mol H2O(l),放热285.8 kJ 注意:∆H的单位中mol–1的含义:反应焓变单位中的“mol–1”是按热化学方程式所示的那些粒子的特定组合,是指每摩尔某一反应完全反应的热效应,而不是指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 (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 D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或空格隔开。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一般为kJ/mol 2.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H是25℃、101k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其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也不同。因此必须在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常见反应的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表现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一般用英文字母g、l和s分别表示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物质,水溶液中的溶质则用aq表示。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同步训练】 1.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 CO(g)+H2(g);DH=+131.3 kJ/mol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 kJ D.1个固体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 kJ 2.已知:H2(g)+F2(g) === 2HF(g);DH=-270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 kJ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2 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mol的氢气和1 mol的氟气放出270 kJ热量 5.热反应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量,而不管反应是否已真正完成。如:300℃时, 氢气和碘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I2(g)2HI(g) ∆H=-12.84 kJ·mol–1 上式并不代表在300℃时,将1 mol氢气和1 mol碘蒸气放在一起,就有12.84 kJ热量放出 【同步训练】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O2(g)SO3(g) ∆H=-98.32 kJ/mol,在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A.196.64 kJ B.196.64 kJ/mol C.<196.64 kJ D.>196.64 kJ 2.在一定条件下,1 mol某气体若被O2完全氧化放热98.0 kJ。现有2 mol该气体与1 mol O2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 kJ,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 (注:某反应物的转化率=该反应物转化(消耗)的物质的量÷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100%) 6.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若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当反应向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数值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同步训练】 1.已知H2(g)+Cl2(g) === 2HCl(g);∆H=-184.6 kJ/mol,则反应HCl(g) === H2(g)+Cl2(g)的∆H为( ) A.+184.6 kJ/mol B.-92.3 kJ/mol C.-369.2 kJ/mol D.+92.3 kJ/mol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 === 2H2O(l);DH1=-571.6 kJ/mol,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H2O(l) === 2H2(g)+O2(g);DH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DH2大于0 C.该反应DH2=-571.6 kJ/mol D.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3.已知:CH4(g)+2O2(g) === CO2(g) +2H2O(1) ∆H=-Q1 kJ/mol 2H2(g)+O2(g) === 2H2O(g) ∆H=-Q2 kJ/mol 2H2(g)+O2(g)==2H2O(1) ∆H=-Q3 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1Q2 4.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 (g)+1/2O2(g) === H2O (l) ∆H=-285.8 kJ/mol CO(g)+1/2O2(g) === CO2(g) ∆H=-283 kJ/mol C8H18(l)+25/2O2(g) === 8CO2(g)+9H2O(l) ∆H=-5518 kJ/mol CH4(g)+2O2(g) === CO2(g)+2H2O(l) ∆H=-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H2(g) B.CO(g) C.C8H18(l) D.CH4(g) 5.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使之生成正盐Na2CO3,消耗掉0.8 mol/L NaOH溶液500 mL,则燃烧1 mol酒精放出的热量是( ) A.0.2 Q B.0.1 Q C.5 Q D.10 Q ★6.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 (g)+5/2O2(g)→2CO2(g)+H2O(l);∆H=-1300 kJ/mol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10 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 kJ的能量 B.当1 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的能量 C.当2 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 D.当8 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 7.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O2(g) === CO2(g) ∆H=-393.5 kJ/mol 2H2(g)+O2(g) === 2H2O(g) ∆H=-483.6 kJ/mol 现有炭粉和H2组成的悬浮气共0.2 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 kJ的热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1︰2 C.2︰3 D.3︰2 (四)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计量数 是整数,既表示微粒个数又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 状态 不要求注明 必须在分子式后注明 ∆H正负号及单位 无 必须注明 意义 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不仅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同步训练】 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热241.8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水。已知室温下1 g甲硅烷自燃放出热量44.6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3 g C2H2(g)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650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0 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105 kJ。试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5.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 mol液态肼和0.8 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 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又已知H2O(l) === H2O(g) ΔH=+44 kJ/mol。则16 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 7.已知化学反应N2+3H2 === 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1 mol N和3 mol H生成1mol NH3(g)是 能量的过程(填“吸收”或“释放”)。 (2)N2(g)+H2(g) === NH3(g);∆H= ; (3)N2(g)和H2生成NH3(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8.已知2H2(g)+O2(g) === 2H2O(l) ∆H=-571.6 kJ/mol CO(g)+1/2O2(g) === CO2(g) ∆H=-283 kJ/mol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 kJ热量,同时生成3.6 g液态水,求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 方法与技巧 1.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四看” “一看”——化学原理是否正确 “二看”——状态是否标明 “三看”——反应热∆H符号是否正确 “四看”——反应热数值是否与化学计量数和状态相对应 【同步训练】 1.1 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 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C+H2O === CO+H2;∆H=+131.3 kJ·mol–1 B.C(s)+H2O(g) === CO(g)+H2(g);∆H=+10.94 kJ·mol–1 C.C(s)+H2O(l) === CO(g)+H2(g);∆H=+131.3 kJ·mol–1 D.C(s)+H2O(g) === CO(g)+H2(g);∆H=+131.3 kJ·mol–1 2.25℃、101kPa下,2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2(g)+O2(g) === 2H2O(l); DH=-285.8 kJ/mol B.2H2(g)+O2(g) === 2H2O(l); D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DH=-571.6 kJ/mol D.H2(g)+O2(g) === H2O(l); DH=-285.8 kJ/mol 3.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 === H2(g)+O2(g) DH=+242 kJ/mol B.2H2(g)+O2(g) === 2H2O(l) DH=-484 kJ/mol C.H2(g)+O2(g) === 2H2O(g) DH=+242 kJ/mol D.2H2(g)+O2(g) === 2H2O(g) DH=-484 kJ/mol 4.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 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CH4(g)+4O2(g) === 2CO2(g)+4H2O(l) DH=+890 kJ/mol B.CH4(g)+2O2(g) === CO2(g)+2H2O(l) DH=+890 kJ/mol C.CH4(g)+2O2(g) === CO2(g)+2H2O(l) DH=-890 kJ/mol D.2CH4(g)+4O2(g) === 2CO2(g)+4H2O(l) DH=-890 kJ/mol 5.(04全国理综)在25℃、101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3OH(l)+O2(g) === CO2(g)+2H2O(l) DH=+725.8 kJ/mol B.2CH3OH(l)+3O2(g) === 2CO2(g)+4H2O(l) DH=-1452 kJ/mol C.2CH3OH(l)+3O2(g) === 2CO2(g)+4H2O(l) DH=-725.8 kJ/mol D.2CH3OH(l)+3O2(g) === 2CO2(g)+4H2O(l) DH=+1452 kJ/mol 6.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可放出b kJ热量,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2H2(g)+5/2O2(g) === 2CO2(g)+H2O(l);DH=+2b kJ/mol B.2C2H2(g)+5O2(g) === 4CO2(g)+2H2O(l);DH=-2b kJ/mol C.2C2H2(g)+5O2(g) === 4CO2(g)+2H2O(l);DH=-4b kJ/mol D.2C2H2(g)+5O2(g) === 4CO2(g)+2H2O(l);DH=+2b kJ/mol 7.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2A(g)+B(g) → 2C(g);∆H<0 B.2A(g)+B(g) → 2C(g);∆H>0 C.2A+B → 2C;∆H<0 D.2C → 2A+B;∆H<0 2.比较反应热∆H的相对大小 (1)比较反应热∆H的相对大小时,注意∆H的符号,即要带“+”“-”比较,但比较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多少时要去掉“+”“-” (2)同一反应中只由于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引起热量大小的比较 例:比较Q1和Q2的大小 2H2(g)+O2(g) === 2H2O(l) ∆H=-Q1 2H2(g)+O2(g) === 2H2O(g) ∆H=-Q2 S(g)+O2(g) === SO2(g) ∆H=-Q1 S(s)+O2(g) === SO2(g) ∆H=-Q2 【结论】当同一反应中只由于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比较热量大小时,反应物为固态时放出的热量少(s<l<g);当生成物为固态时放出的热量多(s>l>g) 【同步训练】 1.在相同温度下,4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释放热量571.6 kJ,如果4 g H2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释放热量要比571.6 kJ( ) A.大 B.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2.相同温度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1)2H2(l)+O2(g) === 2H2O(l) ∆H1=-Q1 kJ/mol (2)2H2(g)+O2(g) === 2H2O(l) ∆H1=-Q2 kJ/mol (3)2H2(l)+O2(g) === 2H2O(g) ∆H1=-Q3 kJ/mol 则Q1、Q2、Q3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Q1=Q2<Q3 B.Q2>Q1>Q3 C.Q3>Q2>Q1 D.Q1=Q2=Q3 3.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小的是( ) A.2A(l)+B(l) === 2C(g) ∆H1 B.2A(g)+B(g) === 2C(g ) ∆H2 C.2A(g)+B(g) === 2C(l) ∆H3 D.2A(l)+B(l) === 2C(l) ∆H4 ★4.已知:CH4(g)+2O2(g) === CO2(g)+2H2O(1) ∆H1=-Q1 kJ/mol 2H2(g)+O2(g) === 2H2O(g) ∆H2=-Q2 kJ/mol 2H2(g)+O2(g) === 2H2O(1) ∆H3=-Q3 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出的热量为(0.4Q1+0.05Q3)kJ/mol B.∆H2>∆H3 C.放出的热量为(0.4Q1+0.05Q2)kJ/mol D.∆H2<∆H3 3.比较∆H大小的两种方法 (1)直接比较法 依据规律、经验和常识直接判断不同反应的∆H的大小的方法可称为直接比较法。当遇到熟悉的情景时,就可以直接比较,如: ①吸热反应的∆H肯定比放热反应的大(前者大于0,后者小于0) ②2 mol H2燃烧放出的热量肯定比1 mol H2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③等量的碳燃烧完全生成CO2所放出热量肯定比不完全燃烧生成CO所放出的热量多 ④生成等量的水时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比弱酸和强碱或弱碱和强酸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⑤中和反应在生成水的同时若还产生沉淀(如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则放出的热量比只生成水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注意:放热越多,则DH越小 (2)盖斯定律法(待学) 【同步训练】 ★1.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 ) A.2H2(g)+O2(g) === 2H2O(g) ∆H1; 2H2(g)+O2(g) === 2H2O(l) ∆H2 B.S(g)+O2(g) === SO2(g) ∆H1; S(s)+O2(g) === SO2(g) ∆H2 C.C(s)+O2(g) === CO(g) ∆H1; C(s)+O2(g) === CO2(g) ∆H2 D.H2(g)+Cl2(g) === 2HCl(g) ∆H1; H2(g)+Cl2(g) === HCl(g) ∆H2 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 ①C(s)+O2(g) === CO2(g) ∆H1 C(s)+O2(g) === CO(g) ∆H2 ②S(s)+O2(g) === SO2(g) ∆H1 S(g)+O2(g) === SO2(g) ∆H2 ③H2(g)+O2(g) === H2O(l) ∆H1 2H2(g)+O2(g) === 2H2O(l) ∆H2 ④CaCO3(s) === CaO(s)+CO2(g) ∆H1 CaO(s)+H2O(l) === Ca(OH)2(s) ∆H2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 === 2SO2(g)+2H2O(l) ∆H=―Q1 kJ/mol 2H2S(g)+O2(g) === 2S(s)+2H2O(l) ∆H=―Q2 kJ/mol 2H2S(g)+O2(g) === 2S(s)+2H2O(g) ∆H=―Q3 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 4.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 === H2O(l) ∆H =-57.3 kJ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