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黄岱小学数学六下 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活动单
导学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认识圆柱和圆锥
1.结合课本第18页例1的图形,找出图中的圆柱和圆锥,是圆柱的在图形上写“1”,圆锥写“2”。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圆锥形的?
3.小组交流。
活动二:认识圆柱的特征
1.仔细观察上面的圆柱,参照数学书第18页的内容填空: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____面,这两个面是__________的圆形;
②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____面;
③圆柱是由____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④圆柱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____,圆柱的高有__ _条,这些高的长度都________。
2.组内交流上述内容。
活动三:认识圆锥的特征
1.仔细观察上面的圆锥,参照数学书第19页的内容填空:
①圆锥有____个底面,这个面是_____形;
②围成圆锥的曲面叫做圆锥的____面;
③圆锥是由____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④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____,圆锥的高有______条。
2.组内交流上述内容。
【检测反馈】
1、完成课本第19页的练一练。
2、完成课本第20页的练习五的习题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已经研究了长方体、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从本课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另外两个立体图形-----圆柱、圆锥。
2、你们对圆柱、圆锥的图形还认识吗?完成活动一。
二、新授:
活动一:
1、学生自主。
2、交流时注意纠正学生所找的生活中
的圆柱、圆锥形的物体是否正确。
仔细观察这些圆柱,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你发现了吗?请大家学习活动二。
活动二:
1、自主阅读课本18页的内容。画一画、读一读,熟记圆柱的特征。
2、填写活动单。
3、全班交流。
我们认识了圆柱的特征,那么圆锥又有哪些特征呢?继续学习活动三。
活动三:
1、自主阅读课本19页的内容。画一画、读一读,熟记圆锥的特征。
2、填写活动单。
3、全班交流。
4、交流:圆柱和圆锥特征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
通过三个活动的学习,我们探究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面来检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完成检测反馈。
三、检测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的第3题,分工完成。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典型错误。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认识了圆柱和圆锥,你能说一说圆柱、圆锥的特征吗?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
圆柱的特征:两个底面、侧面、无数条高
圆锥的特征:一个底面、侧面、一条高
教学反思:
——————————————————————————————————————————————————————————————————————————————————————————————————————————————————————————————————————————————————————————————————————————————《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目标:
1.经历“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单
教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巧探索,明方法
1.如下图,将商标纸沿直封剪开,也就是沿圆柱的____剪开,展开后是个______形。
2.观察比较,并填空:
①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_____ _ ;
②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_______ ;
③展开后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____________;
④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试解题,用方法
1、阅读例题:
一种圆柱形状的罐头,它的底面直径是11厘米,高是15厘米。侧面有一张商标纸,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接头处忽略不计)
2、独立思考: “接头处忽略不计”是什么意思?
3、尝试计算:
4、组内交流,重点说说有哪些注意点
【检测反馈】
1、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题。
2、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六的第4题。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知识,请大家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2、出示圆柱形的罐头问:如果我们想计算出罐头包装纸有多大,就是求什么?(板书课题)那么圆柱的侧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完成活动一。
二、新授:
活动一:
1、学生自主。
2、展示转化的过程。
3、讨论交流后,口头说说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又会怎样的联系。能否推导出同样的结果。
用我们刚刚推导出的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可以计算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请大家学习活动二。
活动二:
1、自主完成。
2、要求学生演示“接头处忽略不计”的含义。
3、全班交流。
注意点有:注意审题,明确求什么;正确运用相关的公式;统一单位,计算结果也要带单位;准确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通过两个活动的学习,我们探究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下面来检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完成检测反馈。
三、检测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典型错误。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圆柱侧面积,你能说一说是怎样推导的吗?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学反思:
————————————————————————————————————————————————————————————————————————————————————————————————————————————————————————————————————————————————————————————————————————————————————————————————————————————————————————————————————————————————————————————————————————————————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活动单
导学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
1.把一个直径是2厘米、高2厘米的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每个方格边长1厘米)
2.方格纸上展开图的面积就是圆柱的( ),由此可知:
圆柱的表面积 = 侧面积 +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内交流。
活动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列式计算出上面圆柱体的表面积。
2.组内交流上述内容。
【检测反馈】
1、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2题。
2、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六的第1题。
一、导入新课:
1、回忆上一课我们所学的知识,说说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表面积怎样算呢?请完成活动一。
二、新授:
活动一:
1、学生自主。
2、教师巡视指导:先计算后画图;用圆规画圆;用直尺画长方形。
3、讨论交流时强调画出的展开图的准确性。
通过学习活动一,我们知道了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三个面的面积之和,而侧面积、底面积的计算方法大家都已经掌握。接下来请大家计算出一个圆柱的表面积,请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
1、自主阅读题目。
2、根据计算公式计算表面积。
3、全班交流。分析错误的原因。
通过二个活动的学习,我们探究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来检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完成检测反馈。
三、检测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典型错误。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会了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你能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如何计算?计算时有哪些注意点?
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教学反思:
————————————————————————————————————————————————————————————————————————————————————————————————————————————————————————————————————————————————————————————————————————————————————————————————————————————————————————————————————————————————————————————————————————————————
《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单
教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提出猜想
下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1、想一想:上图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2、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3、小组交流。
活动二:验证猜想
1、自学数学书第25、26页的内容。
2、思考: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联系?完成下面的填空:
(1)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圆柱的底面积 ;
(2)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高 ;
(3)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 ;
(4)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所以圆柱体的体积 = ______ × __ __
用字母表示:
3.组内交流。
活动三:学以致用
1、独立完成数学书第26页“试一试”。
2、小组内校对答案,说说每一步分别求什么。
【检测反馈】
完成数学书第26页“练一练”。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以前学过体积的含义,回忆一下什么叫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怎样算?正方体呢?
2、出示一个圆柱,提问:圆柱有体积吗?圆柱的体积又怎样求呢?请完成活动一。
二、新授:
活动一:
1、学生自主。
2、交流时注意纠正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光有猜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想办法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大家学习活动二,继续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活动二:
1、自主阅读课本25、26页的内容。读一读、想一想。
2、填写活动单。
3、全班交流。
小结: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运用了哪种策略?这种策略在以前的学习中有哪些运用。
我们认识了圆柱的体积公式,接下来请你试着求圆柱的体积,继续学习活动三。
活动三:
1、自主读题、审题。
2、填写活动单三。
3、全班交流。
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注意什么。
通过三个活动的学习,我们探究了圆柱的体积公式,下面来检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完成检测反馈。
三、检测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典型错误及其原因。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计算圆柱的体积,你能说一说圆柱的体积公式吗?运用哪种策略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
板书设计:
圆柱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计算练习1》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熟练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活动单
教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复习旧知
1、想一想: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完成课本27页的练习七第1题。(填写在书上)
3、小组交流。
活动二:练习应用
1、完成数学书第27页第2题。
①猜一猜:哪个杯里的饮料最多?
②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
2、小组交流比较的方法。
活动三:操作运用
1、完成数学书第27页第5题。(小组合作完成数据测量;独立计算)
2、全班交流。
【检测反馈】
完成数学书第27页第3、4题。
一、导入新课:
1、本课我们将运用上节课所学到的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首先请大家完成活动一。
二、新授:
活动一:
1、学生自主。
2、交流时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说法。
大家刚才的表现真不错,请大家继续学习活动二。
活动二:
1、自主读题、审题。
2、填写活动单。
3、全班交流。
小结:
1、可以直接比较列出的三道算式,而不必算出结果。
2、适当的渗透影响体积的大小的因素。
我们学会了计算圆柱的体积,那么没有数据,只有一个圆柱,你还能算出它的体积吗?继续学习活动三。
活动三:
1、自主读题、审题。
2、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测量茶杯的高和底面直径的方法是什么?为何要强调从里面量数据。
接下来检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完成检测反馈。
三、检测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典型错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你对圆柱的体积计算有何认识?
板书设计:
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体积=底面积х高
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计算练习2》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熟练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活动单
教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基本练习
1、完成数学书第28页第6题。
2、完成数学书28页第7题。
(一年按365天计算)
3、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交流方法。
活动二:拓展练习
1、完成数学书28页的思考题。(提示: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下降?上升或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什么?)
2、组内交流上述内容。
【检测反馈】
完成数学书28页第8、9题。
一、导入新课: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在计算时有哪些注意点。
2、本课我们继续运用圆柱体积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体积问题。完成活动一。
二、新授:
活动一:
1、学生自主阅读、审题。
2、第7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交流时注意纠正学生的单位名称是否正确,并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刚才大家的表现都比较出色,接下来有一道难度较高的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攻克它。
请大家学习活动二。
活动二:
1、自主阅读、审题。
2、填写活动单。
3、全班交流。说说思考过程,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
通过二个活动的学习,我们探究了圆柱的体积的计算,下面来检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完成检测反馈。
三、检测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典型错误。估计第8题,学生没有乘1。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圆柱体积
体积=底面积х高
教学反思:
——————————————————————————————————————————————————————————————————————————————————————————————————————————————————————————————————————————————————————————————————————————————
《圆锥的体积》
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活动单
导学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验证猜想
1、想一想: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所以圆锥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3、小组交流。
活动二:运用方法巧解题
1、完成数学书第30页“试一试”。
2、完成数学书第30页 “练一练”。
3、组内校对答案,互相批阅。
【检测反馈】
完成数学书第31页练习八第1、2、3题。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圆锥,让学生说说圆锥的特征。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新授:
活动一:
1、出示一个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提问:这两个圆柱、圆锥又什么联系?(等底等高)
2、猜想: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
几?
3、演示:用课前住备好的等底等高的
圆柱和圆锥形空容器,先在圆锥形容器里装满水,再小心地倒入圆柱形容器里,看几次正好倒满?
4、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一。
运用我们刚掌握的圆锥体积公式,来试着求一些圆锥的体积。请大家学习活动二。
活动二:
1、自主阅读、审题。
2、填写活动单。教师指导: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注意题目中条件的变化。
3、全班交流。
追问:170×12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170×12的积去乘?
通过二个活动的学习,我们探究了圆锥的体积,下面来检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完成检测反馈。
三、检测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强调认真审题。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典型错误。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柱=Sh
等底等高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锥=Sh
=1/3Sh
教学反思:
——————————————————————————————————————————————————————————————————————————————————————————————————————————————————————————————————————————————————————————————————————————————
《圆锥的体积的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熟练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活动单
教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复习铺垫
1、填空。
(1)一个圆柱体积是1.8立方分米,与它等
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2)一个圆锥体积是1.8立方分米,与它等
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2、求下列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4厘米,高6厘米。 (2)底面周长31.4厘米、高12厘米。
3、小组交流。
活动二:练习应用
1、完成练习八第5题。
①独立完成数学书第31页练习八第5题。
②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八第6题。
①认真读题,想一想“削成的圆锥体积最大”是什么意思?
②独立完成。
③小组交流
【检测反馈】
完成数学书第32页练习八第7、8、9题。
一、导入新课:
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
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2、通过练习来巩固我们对圆锥体积
的认识。完成活动一。
二、新授:
活动一:
1、学生自主。
2、交流时注意:
纠正学生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之
间3倍或的关系的说法。
可能有部分学生会忘记乘。
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存在的关系,那么圆柱、圆锥之间还有其它的关系吗?
请大家学习活动二。
活动二:
1、指导学生先计算。
2、第5题的发现:当圆柱、圆锥等体等高时,它们的底面积存在的关系;当圆柱、圆锥等体等底时,它们的高存在的关系
3、第6题:削去的木料体积是多少,它与圆锥的体积的关系是什么?与圆柱的体积的关系是什么?
对于一些细节的问题大家都能很好的注意,下面来检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完成检测反馈。
三、检测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典型错误。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对于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告诉大家你学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V=Sh
等底等高 体积
等体等高 底面积
等体等底 高
教学反思:
———————————————————————————————————————————————————————————————————————————————————————————————————————————————————— 《圆柱、圆锥的整理与练习1》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熟练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活动单
教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回顾与整理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面物体的形状,不是圆柱体的是( )。
①日光灯管②汽油桶 ③粉笔
(2)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不能得到( )。
① 长方形 ② 正方形 ③ 平行四边形 ④ 梯形
(3)圆柱的高有( )条,圆锥的高有( )条。
①1条 ②4条 ③无数条
2、回忆: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试着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推荐一人参与全班交流。
活动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
(直接填写在书中的表格内。)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
4、小组交流想法、计算过程。
【检测反馈】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5题。
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
立体图形:圆柱、圆锥。那我们了解了有关圆柱、圆锥的哪些知识点呢?
2、我们先来回顾整理一下,请完成活动
一。
二、新授:
活动一:
1、学生自主。
2、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有条理的进行交流。既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刚才我们已经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点,接下来对我们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加深和运用,请大家学习活动二。
活动二: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通过交流,检查学生对有关方法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认识到:压路机前轮在路面上滚动一周,就相当于把它的侧面展开后平铺在路面上。
3、让学生仔细读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练习。
通过二个活动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下面来检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完成检测反馈。
三、检测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典型错误。
四、课堂小结:
现在黑板上已经有了本单元所学圆柱、圆锥的一些要点。请同学们根据这些要点把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叙述。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圆柱的特征:两个底面、侧面、无数条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特征:一个底面、侧面、一条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学反思:
—————————————————————————————————————————————————————————————————————————————————————————————————————————————————————————————————————————————————
《圆柱、圆锥的整理与练习2》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熟练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活动单
教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探索与实践
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8题。
(小组合作完成)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9题。
(小组合作完成:2个人探究一种)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小组交流。
活动二:评价与反思
1、给自己本单元的学习做一个自我评价。
2、阅读“你知道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理解与体会。
【检测反馈】
完成课本第34页第5、6、7题。
一、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运用到我们所学的知识。
2、本单元学习的圆柱、圆锥的知识也不例外?请看活动一。
二、新授:
活动一:
1、提醒学生先确定要测量哪些数据,测量结果要精确到合适的数位。允许使用计算器计算。
2、要让每个组尽可能选择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以便归纳出其中的规律。允许使用计算器计算。
通过学习活动一,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既然知识这么重要,那么你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的表现又咋样呢?请你自己做一个评价,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
1、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的情况,然后客观地对自己作出评价。
2、阅读后,教师先适当解释资料中数学专业术语的含义。再让学生说说古代劳动人民在知识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自己的体会。
通过刚才的操作与实践以及反思评价,我们对圆柱和圆锥的的知识又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来检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完成检测反馈。
三、检测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典型错误。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本单元的知识又有哪些认识,有哪些体会呢?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用长方形纸的长作为底面周长时卷成的圆柱的体积比较大
积极参与学习 合作交流 灵活运用
教学反思:
—————————————————————————————————————————————————————————————————————————————————————————————————————————————————————————————————————————————————
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