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课题方案
一、 课题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一)研究的现状
当前我国初中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学校资源不足、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以及教师缺乏足够的培训。尤其是在初三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套习题,一个录音机,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模式”仍大量存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现在大多数学生所读的英语资料不外乎是教材或者是一些配套习题资料,很少有学生课外阅读报刊、杂志等各种传媒的英语资料。但近几年中考的文章题材多样,材料来源广泛,有些节选自各类丛书,有些出自报刊杂志,有些选自各类活页宣传材料。因此学生仅仅靠教材和模拟试题既不能很好地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不能满足中考的要求。
基于以上论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灵活使用教材,充分挖掘和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应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没有丰富、恰当的课程资源,再完美的课程计划也无法实施,也难以变成实际的教学成果。因而,对于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具有重要性、前瞻性的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努力达成以下目标:
1、弥补初中英语教材的不足,充分利用各种英语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真实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同时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形成自由讨论,大胆质疑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将放在充分开发校内英语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灵活多变的学习形式中,全面提高英语综合素养。尤其要通过研究的实施,弥补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不足;以及提供学生更多获取学习成功体验的环境。具体内容包括:
1、以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语言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模式。突出英语教学课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使课程资源以多层次、多类型的形式呈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需要。
2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视、听、说”三个角度入手来开发和利用课外英语教学资源,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3 、抓好语言硬件资源开发与软件资源开发。
(1)语言硬件资源开发包括:A.学生教室配置有线电视及有线广播、校园英语广播电视台,以定期播放学生喜爱的英语节目。B.利用多媒体室和当今先进的教学软件集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C.利用校园网,为学生提供用英语上网学习的机会。D.利用学校图书馆或班级创设图书角,满足学生阅读英语的需要。E.学校的校名及各个部门的名称及一些文字宣传均做到中英对照。在良好的校园英语硬件环境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英语水平。F.搞好校园内与教室内外英语环境与氛围的创设与布置。G.加强英语阅览室的建设,订购足够数量的英语图书、报刊杂志。
(2)语言软件资源开发包括:A.学校常设英语角,英语教师参与其中,带动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后形成学生自愿到英语角活动的局面。B.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利用英语实践的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英语方面的才华。C.拥有英语兴趣小组,将英语水平出众的学生组织起来,通过活动,经过多种形式的锤炼,使他们的英语水平达到较高的境界,从而带动其他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4、人力资源开发。
英语教育中还要重视开发和利用社会其他有助于英语教育的人力资源。如:学生、校友、非英语学科的教师、学生家长、大学教授、外籍人士、其他学校的英语教师等,以丰富英语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推进英语课程的多样性和开发性,拓宽学校英语教育的视野,形成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有机结合。
5、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资源在初中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具有扩大学习时空、提高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价值。研究如何适度地利用网络资源创设一个全新的,多源化的,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最为丰富、最为全面、高质量的各种英语教育资源。
6、建立有效的课程资源管理体系。
三、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即在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外,还应注重开发哪些新的课程资源,怎样利用这些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以及探讨开设英语校本课程的方法途径、教学形式和评价手段。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 行动研究法,边工作边研究,把探索研究结果与运用研究成果结合起来;
2. 文献法,学习有关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理论和经验,学习有关网络的知识和技术,学习教育传播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专著;
3. 调查法,调查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师生的态度及他们的需求等情况;
4. 经验总结法、实验及统计法等。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年3月-4月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2、制定课题方案,课题开题。 3、收集材料,形成一定规模的英语课堂教学资料库,以供参考借鉴。
(二)实施阶段 2008年5月-2009年4月
1)确立分课题,各成员就本课题分工,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按照计划,分段实施。
3)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收集、汇总。
(三)总结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2月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A. 整理课题数据和资料,对课题效果进行检测。
B. 整理教学设计系列,做好成果汇编。
C. 写出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验研究论文或实验报告。 (要求:英语科组成员必须人人参与,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课研成果。)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1、课题组组长:廖丽芳
2、课题组主要成员:卓东方、吴秀娥、陈秀莲、廖少娟
雷利莎、刘小蓉、孔志力、廖春梅
主要职责:理论指导,策划监督,组织实施,开展实验研究,写好阶段总结,收集数据和整理材料。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表述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师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总结、论文、课堂实录、教育效果等。
3、教师的优秀课例、相关的资料。
4、各类获奖的材料、证书。
5、学生的成绩等相关材料。
东源实验中学
“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组
2008年4月10日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