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特优《大小多少》教案2.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236262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优《大小多少》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特优《大小多少》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 大小多少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倡“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先让学生看图说生字、看图找生字,实现生字与图画的结合,尽量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多认字;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呈现事物间大小多少的关系,提示学生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表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表达、体验、交流,从而实现对小韵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预习生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农家小院去看看。瞧,农家小院到了! 2.课件出示情境图(带有黄牛、猫、鸭子、鸟、苹果、枣、杏子、桃的农家小院图片),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画:你在农家小院看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将黄牛、猫、鸭子、鸟、苹果、枣、杏子、桃等词语出示在主题图上。 4.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图画猜测读音。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同时,提升学生的识字兴趣,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清字音。 2.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 3.教师利用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新词,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及时进行纠正。 黄牛 小猫 鸭子 小鸟 苹果 大枣 杏子 桃子 4.教师将词语卡片拆分成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大声朗读会认的字。 5.小组交流: (1)讲一讲: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讲给小组同伴听。 (2)学一学:还有哪些不认识的字?请小组内同伴教读,并给你讲一讲他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3)读一读:小组同学一同大声朗读这些生字,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6.集体交流:哪些生字识记困难?提出来,大家共同思考识字的好方法。 7.学习反犬旁和鸟字边。 (1)学习生字“猫”相机认识新偏旁:反犬旁。 (2)课件出示带有“犭”的字(狗ɡǒu 狼lánɡ 狐hú),引导学生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3)小结:发现带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 (4)“鸭”字的偏旁是鸟字边,推理带鸟字边的字一般和什么有关。 (5)出示鸦、鹊、鹃。引导学生总结带鸟字边的字一般和鸟有关。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基础,因而没有必要逐字斟酌,从学生识记困难处入手,更增加了识字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三、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课件再次出示带有词语卡片的情境图,学生大声齐读这些词语。 2.思考:小韵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画的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刚才学过的生字,并用浪线画出没有学过的生字。 4.集体交流: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生字?(多 少 只 边) 5.教师将这些字补充在课前出示的情境图中,组织学生认读,并根据主题图内容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分别用这四个生字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生字时,借助图画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字义,识记字音与字形,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四、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1.出示“牛”的象形字图片。“牛”中间的竖表示牛面,上面表示牛角,下面表示牛耳。它和我们生活中的“牛”长得很像。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竖写在竖中线上。 3.出示“果”的象形字图片。“果”的上部分是果实,下面是树木,表示树上结满果实。老师引导学生注意“果”字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4.老师范写,学生书空,竖写在竖中线上。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写,既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明确每笔起始、结束位置,为今后规范书写奠定基础。 五、朗读练习,布置作业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分组读。复习学习的生字。 2.回家后再读两遍课文,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字词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做“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读生字卡片,然后读词,再现新学的生字,学生识记生字更扎实。 二、读准数量词中的“一” 出示带“一”的词语,学生自由读,再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秋天》一文中“一”的不同读音(一片片、一会儿、一群),再尝试着自己读一读“一”在数量词中的不同读音,然后出示按读音分类的数量词读一读,在读中感受“一”的变调规律。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在读中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三、积累量词 1.出示第一幅图和文字。指名读,说说谁大谁小。要求带上数量词说。 (1)同桌互相读读第一句,找找这句话中提到了哪些量词?(个、头和只) (2)一般“头”作为量词时多形容家畜。如:一头猪、一头驴等。 (3)量词“只”我们也经常用,你能用“只”说出几个这样的词吗? (4)课件出示:一只猫、一只鸟、一只鸭子、一只羊、一只青蛙。鼓励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2.出示第三幅图和文字。介绍量词“颗”,区分“颗”和“棵”。这些又是什么?(出示图片:一颗黄豆粒、一颗圆形糖)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 (2)小结:小而圆的东西就可以用“颗”来表示。 (3)引言:谁来填一填这个量词?课件出示:一(   )树。鼓励学生试填。 (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棵”也是量词,但是“颗”“棵”两个字不一样,表示的物体也不一样,“棵”一般用在植物类。 过渡:除了比大小,还比了什么?哪个小节是比多少的? 3.指名读第2、4小节。(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一群鸭子和一只鸟,一组是一堆杏子和一个桃) 4.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怎样才是“一群”?“群”可让学生看图,通过鸭子和鸟的数量对比,知道很多事物聚在一起,才能叫“群”;“堆”可让学生看书中的水果,说说哪个是杏,哪个是桃,理解“堆”的意思。练习说话。 5.看图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师生对读。 (2)同桌拍手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自由读,加上动作表演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一些圆形和颗粒状的实物,直观感受“颗”的意思和适用对象。与“棵”进行对比作为拓展内容,学生会直观了解“颗”与“棵”的用法。通过两组图片对比,学生直观了解“群”和“只”,“堆”和“个”的意思及用法。 四、范写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小、少、鸟。 (1)少:①复习笔画“”,教师写,学生书空。 撇:露锋起笔,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间部位不宜细,收笔渐提,慢出。 ②书写“少”的笔顺。 ③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 ④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 ⑤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2)小:复习笔画“竖钩”“点”。 竖钩:①中锋下行。②提笔。③自右向左圆转。④顿笔。⑤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 点:向右下行笔,由轻到重,到结尾微微顿笔,逆向收笔。 (3)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就像小鸟长在头上的羽毛,可以写立一点。第二笔横折钩从撇尖起笔,钩要短。第三笔就像小鸟的眼睛,要和钩错开。竖折折钩要封住口,写宽,横要写出来。 2.学生练习书写,写字展示,及时点评。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写可以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行进的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降低了写字的难度。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教师在讲桌上摆放物品,左边一堆瓜子,右边一颗糖。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句子形式练习说话。(左边多,右边少,一堆瓜子一颗糖。) 2.学生在课桌上自由摆放物品,仿照课文句子形式练习说话。 3.布置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玩“摆一摆,说一说”的游戏。任意摆放物品,并仿照课文句子形式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在生活实践中引领学生学习小韵文的表达方式,在体验活动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实现发展语言的目的。 教学反思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节课的教学就凸显了这一点。从运用生字描述画面,到联系生活用生字造句,再到运用本课的表达方式,介绍桌面摆放的物品,处处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运用中得以提升。同时,学生的识字方法也因为这些语言实践形式而变得多元化,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扎实和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